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人民網獎學金>>中國人民大學

大學生自我表露現狀和變遷【4】

——以人人網大學生狀態為例

倪瑋

2012年11月06日16:35    來源:人民網研究院    手機看新聞

(三)、正負傾向分析

表4、不同年級使用自我表露的正負傾向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級對於正負面的自我表露內容基本持平,而當出現明顯負面自我表露的高峰時,自我表露的內容也有共性。比如,大一新生的普遍負面自我表露有課程不適應、思念家人朋友等情緒的抒發,而大四畢業生的自我表露主要集中在找工作過程的艱難和對畢業論文的吐槽兩大類目裡。可以看出大學生因為經驗經歷的大同小異,自我表露的共性很大。

2、對自我表露概念的重構

如上文文獻綜述,自我表露的概念重要的是三個維度——主體性、個人性和真誠性,在研究和編碼過程中,也格外著重探尋SNS自媒體時代,用戶的狀態是否對這三個原有的維度進行重構甚至挑戰,得出的結論如下:

(一)自我表露的主體性仍然是重要維度

表5、不同性別在自我表露概念中“主體性”的不同呈現

在對自我表露的主體性進行深度研究時,將自我表露的主體與否結合了人人網的客觀特點,做了以下操作定義上的區分:將主體主動發布與個人相關信息的情況歸入第一類(比如,主動發圖,表示某個主體一天的形成、吃了什麼、去了哪兒之類的信息)﹔將主體被動回應其他主體的情況歸入第二類(比如,主體轉發其他人員的自我表露內容,進行評論或者表態等)﹔將主體轉發其他內容、但是新加入披露自己個人信息的內容定義為“介於兩者之間”﹔將其他無關內容歸入“介於兩者之外”。

因為在研究結果中發現,年級的差別不大,所以最終呈現了男女不同性別之間的對比。研究發現,男女的差異最大的是在“主體被動回應”的自我表露上。女大學生有更多的“小群體”現象,比如一個群體之間互相轉發、相互促進自我表露的行為比較多,而這樣的行為在男性群體裡比例明顯降低。此外,女性相對男性而言,比較不願意過多主動披露與自己相關的信息。女性的回應性消息更多,而男性的主動發布性信息更多。

研究結果証實,大部分的自我表露內容,都有明確的主體性(男性佔85%,女性佔95%),隻有少部分轉發“早安晚安體”的自我表露沒有任何可以提取的有用信息。大學生作為主體,仍非常主動地告知關於個人的信息,這與互聯網時代的“匿名性”並不矛盾。因為人人網有著非好友不得查看的隱私保護﹔也因為大部分大學生晒出的個人內容以每日生活為主,不涉及保密隱私信息。從這個角度來說,自我表露的“主體性”特征在人人網上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証。

分享到:
(責編:李曉越、趙光霞)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