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發現
1、概況分析
(一)、條數分析
表1、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狀態條數及回復數量概況
表1可見,所抽取樣本在人人網上狀態的條數分別為:2009年級平均為5.22條/天,2010級為3.69條/天,2011級為4.51條/天,2012級為6.73條/天。差別不明顯。
發表的狀態包括一切人人網動態上的更新,有狀態的更新、照片、日志等內容的更新,也包括轉載其他內容,在其他人的照片上圈人等。
表2、各年級在一周區間內的自我表露情況
表2的數據表明,在一個構造周時間內,各年級學生並未呈現對某一星期的強烈偏好,基本持平,加權之后每一天的比例約佔七分之一,可以看出星期對於自我表露狀態的變化無明顯影響。但是學生在周五的自我表露普遍略高於其他天數,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星期五效應”對於自我表露的影響。
(二)、內容分析
表3、各年級自我表露內容條形圖
在研究中,將自我表露的內容分成了描述性自我表露(即分享個人經歷、經驗,以描述一件事物為主)和評論性自我表露(分享個人對既定事實的觀點、看法等)。表3數據可見,不同年級對於不同自我表露方式有較大差別,其中,2012年級、2011年級的低年級學生更傾向於使用評論性的自我表露進行觀點分享﹔而2010、2009年級的高年級學生更傾向於使用描述性的自我表露進行經驗與經歷分享,而相對不願意品評事件。這可能與高年級學生經歷更加豐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