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新技術與電影藝術的聯姻--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新技術與電影藝術的聯姻

——從特技軟件與人才兩方面的缺口來分析中國數字電影落后的原因

高城

2012年11月27日16:47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隨著越來越多的以數字特效為主要視覺效果的影片在全球熱映並屢創票房奇跡,數字特效制作越來越受到全世界電影行業的高度關注。而當今國內的電影行業也越來越注重影視特效與電影藝術的結合。本文從軟硬件兩方面,硬件方面是指特技軟件即工具,軟件方面是指操作工具的特技人才,分析中國特效電影落后於國際水平的原因。並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希望有所借鑒意義,來展望中國數字特技電影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數字電影 特效制作 軟件 人才

前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電影步入了了數字技術時代,數字特技的加盟,極大地增強了電影藝術的魅力,成為世界電影史上從無聲到有聲、黑白到彩色之后的第三次大變革。數字技術解放了電影創作人的想象力,以前苦於有想法但不能展現的科幻世界、災難場景、三維動畫等場景由此成為可能。經過魔術般的數字技術處理,電影影像成為一種“真實的謊言”。但是我國的數字影視制作起步比較晚,在特技軟件和CG人才等多方面條件均與國際最高水平相差甚遠,但是《無極》、《唐山大地震》以及《龍門飛甲》等特效大片的出現也說明了中國的電影人的數字電影的意識越來越強烈。

一、影視后期制作對電影藝術的作用

影視后期制作擁有神奇的魔力,強勢進軍電影行業的今天,隻怕你想不到,不怕你做不到,后期制作對電影的作用可謂是無窮大。影視后期制作對電影的作用籠統地來說,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畫面的處理﹔二是特殊效果的創造。面畫的處理就相當於給影片化妝,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而影片中特殊效果的創造是為了打造視聽奇觀,滿足觀眾的視聽享受。

(一) 畫面的處理

數字影像處理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對攝影機實拍的畫面或電腦生成的畫面進行加工處理,從而產生影片需要的新圖像。包括對畫面色彩的處理、對合成畫面的質感處理,對畫面的變形處理[1]。達到感官審美的要求。

沒有經過后期畫面的處理,電影就相當於素顏上鏡。演員需要化妝后才能上鏡,那麼電影也要經過包裝后才能大膽自信地展現在觀眾面前。現在的觀眾都追求影片的整體美感,唯美的畫面是打動受眾掏錢上電影院觀看影片的第一步。

談到對電影畫面的處理必須提到數字中間片(Digital Intrmediate,或簡稱DI),它被稱為電影制作的“光色特快”。它其實就是一個用數字形式來對拍攝的電影素材進行影調、色彩、特效、字幕等后期處理的過程,它是處於拍攝和出片之間的,所以稱之為數字中間片[2]。

DI工藝它以細微和復雜的方式調節影片整體的亮度和色彩,處理后的影片內容可以更好的呈現給觀眾。《失戀33天》雖然不是好萊塢大片樣式的感官盛宴,但觀看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創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追求影片的視覺效果。影片高檔的外部包裝體現在擁有大量細膩而豐富的字幕設計﹔精致的后期數字影像處理,通過整體的數字配光調色,讓影片呈現出一種低反差、低飽和度的令人舒適的視覺特征﹔所有這些細節的處理造就了一部國產小成本生活片所能到達的視聽效果的極致體驗[3]。

(二)特殊效果的創造

觀眾觀看的電影多了,純自然的畫面效果很顯然已經牽絆不住觀眾的眼球了。然而影視制作中特殊效果的創造,又重新激活了觀眾的感官細胞。

計算機生成圖像技術(CGI)是指完全由計算機創造和生成的影像,包括計算機圖像和三維動畫。無需攝影機的介入,利用計算機虛擬三維場景和角色的制作的生成過程。也稱為計算機圖形(Computer Graphics)技術,簡稱 GGI 技術[1]。因此可以說“拍電影”的說法己不能成立,確切地說,是通過計算機工作“做電影”。

觀賞時觀眾並不需要絕對的真實,但又要求以真實的為基礎的“再現”。而再現分為虛擬的真實和虛擬的非真實。虛擬的真實是指仿真實的物質或超真實的物質﹔虛擬的非真實是指非真實的物質或不存在的物質[4]。在電影作品中,為了使觀眾相信電影裡虛幻的世界,為了假得真實,需要制作非常逼真的或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視覺元素,而這類元素的創立,影視后期特效無可替代。

除了實拍的部分,高科技的電影造型,其大部分的造型素材,是利用計算機生成技術完成的,是一種虛擬造型。虛擬造型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 虛擬的真實

是一種真實發生但實際創作過程中又無法直接表現的場景。如實現某些人物危險動作或展現重大的災難場面等,這種造型是我們認為在“現實”中發生過的事情或是可能發生的。

在這種半實半虛的造型裡,數字影像合成技術起主導作用。數字影像合成技術是指在計算機的軟硬件環境中,運用計算機圖形圖像學的原理和方法,將多種源素材(包括實拍的畫面和計算機創造的畫面)混合成單一復合圖像的處理過程[5]。

加上鍵控技術,藍屏或綠屏實拍的畫面與電腦制作的3D虛擬場景實現無縫結合,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如果想要一個人赴湯蹈火,隻需讓演員在虛擬演播室表演痛苦的動作,應用摳像技術與合成技術就能實現人在大火中猙獰的畫面。又比如在電影《神話》中,成龍和金喜善在如夢般的秦王陵中飛翔,周圍全是懸崖峭壁,他們的這個場景其實是在綠屏的攝影棚拍攝的,可是電影裡呈現給觀眾的卻是這番神奇的景象。同樣的道理這也是通過合成畫面的特效所達到的,創造出一種虛擬場景,然后將演員們的表演“嫁接”過去。電影特效的本質,說到底,是一種“以假亂真”的藝術。

2. 虛擬的非真實

是一種不可能發生或我們不能看到的景象。它可以擺脫時代、環境等因素限制,可以代替真人完成難以完成的表演工作,可以表現虛幻的形象,也可以表現滅絕的和將要可能出現的形象[6]。

(1)數字特技打造虛擬角色(CG角色)

在電腦進軍影視界之后,最讓觀眾感到興奮的就莫過於由電腦制作產生的一個個惟妙惟肖的虛擬角色了。《阿凡達》創造了身高3米,通體藍色發光帶有花紋,身后有條長尾巴,耳朵尖尖的純CG角色——納美人。

動作捕捉技術使得《魔戒》中的咕嚕姆能夠栩栩如生的展現在全世界的觀眾面前。然而,動作捕捉技術隻能解決肢體動作的捕捉問題,卻無法從演員的表演中獲得真實的表情。然而《阿凡達》中的CG角色是有著強烈人類感情的角色,卡梅隆為此研發了一套全新的表情捕捉系統。該系統的核心是面部捕捉頭戴設備(Facial Capture Head Rig)。該設備是一款特制的安裝了微縮高清攝像頭的帽子,這些攝像頭距離演員面部很近。演員在表演前,在其面部涂抹綠色的跟蹤點,再將跟蹤點與CG角色面部的相應位置進行綁定。演員表演時,攝像頭將會採集其面部的微表情變化以及眼球運動,最后將採集到的信息輸入數據庫當中存儲起來[7]。在這套高端系統的幫助下動畫師能夠輕鬆地將表情捕捉的數據高精度地賦予在CG角色面部,最終完成角色表情的制作。表情捕捉技術可以讓CG角色真正地活起來。而表情捕捉技術國內的電影行業目前為止還沒有掌握。

(2)數字特技打造奇觀景象(CG環境)

卡梅隆意識到了不僅可以為《阿凡達》制作CG角色也可以制作CG環境。《阿凡達》首先是自然環境的虛構,如果沒有計算機生成圖像技術,也就沒有潘多拉星球上美輪美奐的自然奇觀。

潘多拉星球的環境全部都是虛擬的。2006《阿凡達》創造團隊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創建電影裡需要角色、武器裝備、植物等,制作所需的全部模型都是用Maya創建的,動作捕捉時再通過Motion Builder處理。數字角色模型創建完以后,團隊就開始進行動畫綁定,然后給所有物體都設置動畫。其實任何三維作品的問世都凝聚著幕后的工作人員的心血,熒幕上角色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是經過反復的琢磨后形成大致的底稿,藝術家們再根據底稿建模,然后在電腦中為模型賦予一定的運動,最后渲染輸出。一個虛擬的數字演員就誕生了[8]。

從電影的人物、場景,到電影具體的效果、細節,可以說電腦特技在電影的制作中是不可或缺的。電影和電腦特技兩者的緊密的結合,才會創造出銀幕上前所未有的電影奇跡。然而這些特殊效果的創作是通過軟硬件兩方面的完美配合才得以實現的,硬件方面是指特技軟件即工具,軟件方面是指操作工具的特技人才。而恰恰我們中國特效大片落后於世界水平的原因就在於此兩方面的欠缺。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