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基於電視傳播語境下懷舊情思的多樣化表達【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基於電視傳播語境下懷舊情思的多樣化表達【2】

曾子龍

2012年11月27日16:48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二、隱性懷舊:作為懷舊情思電視化表達的形式向度——例舉重播

相較於直接以懷舊為主題、並以實現對觀眾懷舊情思進行人文關照的“顯性懷舊”,“隱性懷舊”並不直接以“懷舊”為標簽,甚至節目的制作也並非以“懷舊”為初衷,而是節目在客觀上引發了觀者的懷舊感懷。近年來,四大名著相繼被翻拍,一批紅色經典如《洪湖赤衛隊》《林海雪原》也重返熒屏,甚至一些離首輪播出並不太久的海岩劇、瓊瑤劇也都翻拍了最新版。對於翻拍劇的火熱,學界的討論是比較熱烈的,且已有相關著述富於學理和實踐各方面的有益突破,故在本文中不做詳述。筆者在此主要通過對電視節目重播現象進行分析,以期實現對懷舊情思電視化的另一種表現方式——亦即懷舊情思形式層面的電視化表達做出一番探究。

(一)電視劇的重播

據不完全統計,《西游記》已在各大頻道播出了不下2000次,甚至出現過在廣西、河南、江蘇、重慶四家衛視同時重播的盛況。緣何這些電視劇能持續、長久地“霸佔”著廣大觀眾的電視屏幕?在此我們不妨以拉斯韋爾在1948年《社會傳播的結構和功能》中所提出的5W理論,通過對傳播過程五要素的審視來分析電視劇的重播現象。

1.媒介

電視的發明實現了遠距離聲畫傳播,使人們沖破了時間的藩籬、距離的阻隔,可以說“即時傳真”是電視這個魔盒最為神奇之處。但與此同時,電視媒體傳播所具有的線性結構使其播放的節目具有不可回放性,也正是這種電視節目轉瞬即逝的特性成為了電視節目有必要進行重播的首要前提。

2.傳播者

隨著電視台、頻道數的急劇上升,眾多的播出時段需要巨大的節目源作支撐。電視台人力、物力有限,所播放的節目不可能也完全沒必要由一己之力自制完成,這樣,外購節目就成了一大解決途徑。電視劇制作方將首播權賣給電視台后,電視台一般可在兩三年或是更長時間內多次播出該劇。舉個簡單的例子,電視劇《亮劍》在首輪播出時的價格為5、6萬元一集,而在第二輪播出時每集則隻需幾千元。老劇重播的成本和風險均較小,一般都能為電視台帶來不錯的收益,甚至安徽衛視曾將83版的《射雕英雄傳》置於黃金時間播放,照樣取得了極好的收視率。除了經濟成本上的考慮,填充電視播放時間空白、保証頻道正常運轉的需要外,還能更好地實現傳者的宣傳意圖、價值取向。

3.接受者

出於一定的原因,電視觀眾對電視節目有補看和再看的需要。學生們平日課業繁忙,較少有時間看電視,一到寒暑假很多電視台都集中火力重播一些經典或是當紅的電視劇作品,方便學生朋友們一氣呵成“補看”一眾電視劇。甚至坊間傳言,每當電視台重播起《新白娘子傳奇》《還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劇時,意味著長假又到來了。電視台重播經典老劇,可以解讀為是對電視觀眾懷舊心理的耦合。一方面電視觀眾的懷舊心理需要通過“再看”經典電視劇重播來得到滿足,另一方面電視台對經典電視劇的重播也培養、調度了電視觀眾的懷舊情感。

4.信息

我國電視劇產量在2003年沖破萬集大關,現在的年產量早已超過了一萬五千集,但是每年的播出量隻有8000余集,而四大名著一類的經典電視劇卻總被“無節制”地重復播出、且總有觀眾愛看。像日本電視劇《阿信》和《東京愛情故事》分別在湖南衛視和東方衛視重新上演,都很好地帶動了兩台的收視。這很大程度上是觀眾懷舊情思通過電視劇重播這種隱性懷舊方式得以體現。電視劇重播“正是見証經典、成就經典、傳播經典的一種表達方式。”這正如中國傳媒大學學者張國濤所言,“舊劇重播一方面是由於好劇本缺乏導致好的原創劇不多,另一方面也說明經典的好劇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好的電視劇在什麼時候都會有一定的收視群體。” 【3】

5.傳播效果

對於電視劇重復播出所取得的傳播效果,實則已包含、滲透在了前面對於傳播過程的分析中。電視台一邊滿足了觀眾“補看”“再看”電視劇的需要,另一方面,電視觀眾因為電視台對一些劇集的重新播放進而生發、擴張了內心的懷舊情緒。電視台通過多輪播出也較好地實現宣傳意圖,在節省經濟開資的同時填補了播出空檔。與此同時,這也是造成電視劇市場“產量過剩,播出不足”怪圈的一大誘因。

(二)電視節目的重播

重播不是首播的附屬物,而應把重播看作是與首播同樣重要的話語機制。以下主要針對除電視劇、新聞外以電視綜藝為代表的電視欄目進行探討。

1.電視節目重播的對等性

電視節目的對等性重播,就是電視文本首次播出后,被安排在在另外的時間進行重復播出,而再次播出的文本形態、結果和原文本保持同樣的風貌。電視熒屏上,有很大一部分電視節目重播時其形態和結構相較於原文本發生了部分修正與改變,是對原文本不同程度上的二度創作。有論者曾將這種非對等性的重播分為了修正性重播(首播節目有瑕疵,重播時加以修正)、編輯性重播(對原節目內容的重新編輯、化整為零的二度創作)、創作性重播(如央視《快樂驛站》以經典相聲小品為藍本,通過動漫的全新形式進行展現)、欄目化重播(如《流金歲月》《老片新看》一類電視節目)這麼幾大類型。【4】這種分法是較為科學、合理的,能夠較好地覆蓋現有的大多數非對等性節目重播樣式。非對等性重播相對於對等性重播的變化給觀眾帶來了異於首播時的觀覽體驗,電視台也可以這種差異化的方式獲得較好的傳播效益。

2.電視節目重播的時效性

電視台在節目的首輪播出后一般都安排有固定時段進行重復播出,並且這種形式的重播一般離首播時間相隔不久,我們可以稱之為“短期重播”。電視劇一般不採取電視節目這種已成定制的“短期重播”,而是在一部劇集播出后的一段時間,再為其安排第二輪、第三輪等多輪的播出,我們可以稱其為“遠期重播”。

相較於電視劇遠期重播的興盛,綜藝欄目等電視節目更多的是採取短期內的固定重播而忽略了遠期重播。其實電視節目的遠期重播是一塊有待發掘並將大有作為的處女地。經常有電視節目在周年慶等特別節目裡播放很久以前的早期節目錄影,這些電視節目從某種角度來講是以光影記錄的一段包含了自身經歷的歷史, 通過對這些節目的重播,過往的記憶被喚醒,懷舊心理得到了契合,觀眾在細細的回味中自然而然地縮短了與電視屏幕的距離。

電視節目的遠期重播目前還處於碎片化、“特別節目”式,觀眾很難有機會主動觀賞、回味過去的老節目。這種缺失同時創造了一種新的節目模式:對經典欄目的遠期重播。例舉湖南衛視的王牌欄目《快樂大本營》:在2012年的7月迎來了它的15周年慶。15年來它伴隨著天南地北的電視觀眾度過了眾多普通而又難忘的周末,觀眾很多記憶也隨著過往的節目沉澱在了時光的深處。試想,如果湖南衛視每周開辟專門的時間段對以往《快樂大本營》進行整體重播,那麼觀眾們就能一邊笑看舊節目、一邊感懷老時光。對電視台而言,這種重播完全無制作成本,卻因符合觀眾的收視訴求而有著收視率的保障,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電視節目遠期重播隻適合一些有實力的電視頻道,選擇進行遠期重播的欄目必須曾經有著較好的收視和口碑、是經過歲月沉澱而歷久彌香的。一些粗制濫造、初次播出也無人問津的電視節目是萬萬不可實行遠期整體重播的,這樣做是電視台的不負責任,同時更是對電視觀眾的不尊重。(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

注釋:

[1]羅克泰.《年代秀》:緬懷逝去的溫暖.光明日報,2012-01-16(14)

[2]王海娜.法蘭克福學派與費斯克大眾文化理論之比較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 (學位論文)

[3]舊電視劇重播長盛不衰 “新不如舊”引懷舊心理.人民網, 2010-09-24

[4]陳立強.論電視頻道的重播機制.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8(7)

參考書目:

1.程金城.原型批判與重釋. 北京 : 東方出版社, 1998

2.苗棣.電視藝術哲學(上編) . 北京 :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1997

3.李彬.傳播學引論.1998年版.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

4.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