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論傳統媒體接入報道對自媒體傳播的“修補”作用--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論傳統媒體接入報道對自媒體傳播的“修補”作用

——以合肥少女毀容案為例

2012年11月27日16:53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隨著自媒體用戶的激增,自媒體話語空間目前已成為輿論發生、發酵的重要陣地,當下傳播媒介形態中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交織互動的狀態日益顯著。傳統媒體的反應、接入的程度、時間和方式會對自媒體輿論場產生作用,並將這類事件納入到傳統媒體的傳播框架與體系中,自媒體傳播在新聞生產的過程中起到的是情緒積累、提供議題的作用,傳統媒體則對自媒體輿論起到了收編的作用,引導輿論回歸到日常的話語體系中。本文以合肥少女毀容案在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中的傳播為例來對分析傳統媒體的接入報道對自媒體傳播的不足、不當之處予以“修補”的作用。

【關鍵詞】傳統媒體 自媒體 接入報道 修補

一、始於自媒體的傳播

在美國新聞學會的媒體中心於2003年7月出版的《“We 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中,“We Media(自媒體)”被定義為:“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 自媒體包括且不限於個人微博、個人日志、 個人主頁等,數量龐大,平台眾多,涵蓋各種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自媒體傳播是由普通大眾主導的信息傳播活動,將傳統的“點到面”的傳播轉化為“點到點”的一種對等的傳播模式。在自媒體場域下,傳統的主流媒體的聲音逐漸變弱,受眾不再接受被傳統的“統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受眾都可以在從獨立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進而進行情感的宣泄。

基於自媒體全新的傳播模式,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正成為輿論的發源地與發酵地。自媒體不僅為輿情提供了“落地”的可能,更為重要的是其推動著輿情的發酵。以新浪微博為例,微博的轉發和評論功能,以及隨時隨地可以分享信息的便捷性,提高了人們參與討論的速度和活躍度。特別是當出現關乎公共利益的社會問題時,若一旦被意見領袖在微博上轉載評論,就會迅速形成傳播效應,促使輿論的擴大。微博在一定程度上還扮演了“觀點的自由市場”的角色。受眾可以將微博看作是一個可以宣泄情緒、緩解壓力的場所,因而當微博引發了對某件公共問題的討論的時候,就能在短時間內引起社會大眾的廣泛共鳴,從而形成強大的輿論漩渦。

合肥少女毀容案率先在自媒體空間得到傳播,並形成輿論高峰。2011年9月17日晚,合肥少年陶汝坤用事先准備的打火機油潑在少女周岩身上並點燃,致使周岩重傷。約5個月后,這起案件在自媒體上傳播開來,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周岩的家人於2012年2月22日以《“官二代”橫行霸道 戀愛不成毀容少女(貼圖)》為標題,在國內著名論壇天涯社區發布的主帖。該貼隨后被發至合肥本地論壇發布,並被“推送首頁”后,開始引爆公眾的關注度。隨后ID為“安徽呱蛋合肥”的用戶在新浪微博上發布了首條關於少女毀容案的微博,該微博僅僅在發布后24小時內,直接轉發次數就達到18000次左右,不包括各種復制內容后轉發、向其他微博平台的轉發和各種人際傳播。隨后迅速形成“微話題”,一周時間,相關微博超過了500萬條。輿論導向基本形成:受眾指責肇事者、特別是對此案處理中的司法公正性展開質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自媒體輿論場域的形成后,出現了關於肇事方在案件發生前后態度囂張、肇事方親屬利用權勢妨礙司法公正的流言,還有假冒肇事者發表挑舋性言論的社交網站賬戶等等。從這一事例中,可以看出自媒體在傳播公共事件,形成輿論的過程中存在著不足與不當,而這些不足、不當之處給傳統媒體接入傳播提供了“修補”的空間。

二、傳統媒體接入傳播

信息在自媒體場域大量的轉發、傳播促使了新的社會關注點的形成,“將社會的關注話題引入網絡輿論,激起大討論,能引起社會有關方面的注意或對其形成壓力,達到影響或改造現實的目的。”這樣,自媒體領域的輿論波迅速到沖擊到傳統媒體中,在錯失了首發優勢的傳統媒體開始接入傳播並且憑借自身的採寫編優勢在輿論場中發揮影響力,這樣的影響力集聚到一定程度能引發第二輪公共事件的傳播高峰。

下面將重點以傳統媒體對合肥少女毀容案的接入報道為研究對象展開論述。

1.接入時間

及時性是新聞報道的特點,在事件的爆發期介入報道,為受眾帶來一手的消息是新聞媒體的天職。公共事件在自媒體領域的首先傳播使傳統媒體失去了率先獲得新聞的發布權,此類事件的重大性與顯著性又決定了會被納入到傳統媒體的新聞制作的環節與工作中。合肥少女毀容案原初事件本身所包含的要素極具話題性:未成年少年致花樣少女毀容,而且該少年被先在地貼上了“官二代”的標簽,應和了社會整體安全感缺失的現狀,這樣的顯著性與話題性促使傳統媒體深入其中,進行挖掘,還原真相。此外,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領域的傳播積聚了極高的關注度,但呈現出信息碎片化與消息源單一化的。從這個程度上講,傳統媒體也要及時介入。

在合肥少女毀容案自媒體傳播形成高點的24號之后的第二天25日,就有傳統媒體接入,合肥當地的媒體《市場星報》以《這“愛慕”怎能 如此喪心病狂?》為標題在03關注版以半個版面的位置對這一事件進行了披露,隨后各地媒體跟進。傳統媒體跟進報道的時間較為及時,雖然這時輿論的主要陣地仍然在自媒體領域,但是傳統媒體也及時“發力”,在自媒體傳播一邊倒的輿論傾向中發揮作用,施展影響。其次,雖然這一時期的報道的來源依托於網帖,但是傳統媒體在深度挖掘事實方面已經開始努力,如《羊城晚報》25日的報道《合肥警方稱被潑汽油毀容少女傷情鑒定一周內公布》即“跳開”網帖所提供的信息,從對警方的採訪來關注傷情的鑒定問題,傳統媒體尚屬及時的接入報道對自媒體場域的輿論形成開始形成自己的影響力。

2.接入形式

以微博、人人網為代表的自媒體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信息傳播渠道,而且傳統的點對點的大眾傳播模式被改變,裂變傳播模式帶來了更廣的傳播范圍,傳播效果得以突出。但不可否認的是,自媒體時代雖然每個人都有實現“發聲”的權利,但是因自身信息獲取渠道的有限、自我信息甄別能力的有限,一般公共事件的自媒體領域的傳播呈現出情緒宣泄多於事實呈現,觀點表達多過信息梳理的傳播形態。傳統媒體作為專業的新聞傳播機構,有一套成熟的新聞傳播機制以及訓練有數的專業新聞傳播者,在公共事件的傳播過程中,能夠憑借新聞敏感、靈活運用多種報道方式,深度挖掘事實真相,並以事實傳播為重。

傳統媒體在合肥少女毀容案自媒體輿論波形成后,反應迅速,在報道形式的選擇和呈現上體現了傳統媒體在新聞制作層面的優勢與特長。消息、通訊、深度報道等多種報道方式被採用,連續報道、追蹤報道也是被採用的主要方式。下圖通過《市場星報》對合肥少女毀容案的報道形式的簡析來說明傳統媒體在接入報道后所進行的新聞制作工作。

從上表可以看出,《市場星報》對合肥少女毀容案投注了連續地關注度,在長達接近一個星期的時間裡,以較大的版面對事件進行了報道,特別是在26日以題圖的方式進行了導讀。《中國青年報》則在2月29日冰點周刊的冰點人物版做了題為《走近安徽毀容少女》的深度報道,對受害者進行了聚焦報道。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