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謠言傳播中的受眾群體心理【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2年11月上

淺析謠言傳播中的受眾群體心理【2】

付丁丁

2012年12月03日11:16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影響受眾群體心理的因素

事實上,早在2008年6月,天津就出現過類似事件,鞭炮和黃桃罐頭賣到脫銷。同年7月,河北唐山也發生過此類事件。2011年4月,吉林長春又上演此類鬧劇。為何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在受教育人口越來越多和受教育水平越來越高的現在,相似的謠言頻繁發生,受眾卻多次相信?一方面可能是源於公民的媒介素養不夠、政府的公信力不足和傳統媒體的權威性不夠,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群體心理特征與個人心理特征有著很大的不同。“神收童男童女”放鞭炮吃黃桃辟邪的謠言能夠大行其道,與受眾群體的“買賬”有關,要想消解不能單純地歸之於迷信,影響受眾群體心理的因素要考慮進來。

傳統因素影響受眾群體心理。“傳統,即過去的觀念、欲望和感情,是種族綜合作用的產物,對我們的日常行為發揮著難以察覺的巨大影響。”[2]傳統不僅穩定,而且支配著人們的行為,當他們形成群體時就更是如此。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強烈的“祖先崇拜”,在生產力落后的當時,很多沒有辦法解釋的現象如彗星就解釋為妖魔鬼怪,繼而也就構造出了神來保佑蒼生。我們便形成了集自然崇拜、神靈崇拜、祖先崇拜為一體的民族信仰。儒釋道的文化流淌於中華兒女的血液中,即使是到了今日,我們仍然會祭祀神靈。當謠言把神搬了出來時,群體便極易受傳統的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精神。

時間因素影響受眾群體心理。群體的觀點和信念是由時間醞釀起來的,即使是傳統因素,也得仰時間的鼻息,它是世界萬物的真正創造者,也是世界萬物唯一的偉大的毀滅者。[2]謠言的興起並非是這個時代所特有的,桑斯坦說“謠言幾乎與人類的歷史同齡”[6]。自先秦時代,“滅秦者,胡也”的謠言便困擾著秦始皇,經歷了數千年,謠言不止。其實謠言本身並不一定都是壞的,有的謠言也給人們帶來了好處。在古代,謠言就承擔著大眾傳媒的作用,既可以宣傳某種政治觀點,也可以進行輿論監督。宋代《東軒筆錄》記載,明州地方官苗振退休后大肆買田造屋,時人王逵作詩諷刺,其中一句“田從汶上天出生,堂自明州地架來”廣為流傳,成為名副其實的謠言,傳到京師王安石的耳朵裡,王安石大怒徹查此事,從而使苗振成為北宋因謠言入獄的第一人。[7]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謠言的負面作用越來越大,使得個人“聽謠色變”,但如果是群體的話則會上演一出鬧劇,使得謠言愈演愈烈。“謠言止於智者”,為何那些被傳統意義上定位為智者的人也會從眾,參與到謠言中來呢?人們成為群體中的一員時,往往隻接受簡單明了的觀念,理性的力量被拋到一邊。

種族因素影響受眾群體心理。古斯塔夫•勒龐在《民族心理學》中認為,每個種族都有它的特點,這種特點又形成了它的種族性格。這種種族性格一代代傳遞下去,形成了這個種族的力量、信仰、制度和藝術,總之,這個種族文明中的一切成分,僅僅是它種族性格的外在表現。“神收童男童女”放鞭炮吃黃桃辟邪的謠言近年來頻繁發生,這與中華民族的種族性格有關,在我們的早期文明裡,黃帝與蚩尤的逐鹿中原之戰,便有各路神仙的助陣,后世又不斷地出現對於廟塔的參拜,直至現在,七仙女與董永的故事仍然見諸大眾傳媒,人們對於鬼神的信仰根深蒂固。我們把佛家和道家的諸神相結合,便有了《西游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玉皇大帝管不了他,如來佛祖一出手就把孫悟空鎮壓在了他的五指山下,直至五百年后唐玄奘去西天取經,才把他救了出來。玉皇大帝是道教中的神仙,如來佛祖是佛家的最高首領。自明朝吳承恩創作了《西游記》以后便一直流傳至今,到了現在借助於大眾傳媒,改編成電視劇、電影,對於中國人的影響更為廣大,中國傳統文化便植根於我們的種族性格中。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