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央視春晚中當代工人的媒介形象再現分析--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央視春晚中當代工人的媒介形象再現分析

——以2007-2012年春晚中工人題材節目為例

檀彥杰

2012年12月10日16:13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央視春晚作為一個舞台呈現和歷史記錄者,反映了我國工人在政治觀念、文化意識和思維方式上的時代烙印。本文截取2007-2012年的央視春晚中反映工人形象的節目作為分析的重點,以內容分析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現代社會中工人形象在主流媒體中的構建。

關鍵字:媒介形象,再現,工人,央視春晚

備注:本文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基金資助項目“關於歷年春晚中工人(包括農民工)的形象呈現的分析研究”(項目編號12zyx040)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組成員為檀彥杰、王夢陽。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

1983年至今,央視春晚(亦簡稱“春晚”)已成為中國人一年一度的精神盛宴、民俗習慣和媒介儀式 。春晚以普天同慶、鐘聲報時等的獨特的表現形式,呈現出各個時期中國社會的政治環境、經濟形勢、文化特征,以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變遷。

2006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2007年,全國人大通過了就業促進法和勞動合同法,進一步明確了統籌城鄉就業的重大戰略。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開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等工作。故而可以發現,2007年是關於農民工群體發展態勢的一個關鍵點。從2007年之后,主流媒體對農民工形象的呈現也必然隨之發生改變。

故本文著重研究從2007年至今這六年中中國工人在春晚這一電視媒介中的形象再現。對於此段時期的現代社會中中國工人的媒介形象的研究,是具有較好的代表性的。

二、 文獻回顧

(一)、概念界定

1、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作為一個詞組在大眾傳播研究中出現了兩個不同的維度:一個維度是“媒介的形象”,也就是大眾傳播媒介組織的形象﹔另一個維度是人或事物“在媒介上的形象”,也讓就是大眾傳播媒介組織再現的人或事物的形象。

本文中的媒介形象特指媒介形象中的第二個維度,即人們對於大眾傳播媒介組織再現的人或事物的認知信息的總和,是一種再現形象的認知信息。

2、再現

再現是一個過程,是把不同的符號組合起來將復雜、抽象的概念變得可理解並且意味深長。

這種再現,在大眾媒介的“編輯”下,給受眾所呈現的內容都是經過“把關”和加工過的。正如英國學者阿伯克龍比所言:“媒介有能力以某些方式再現世界,由於這個世界的意義可以通過那麼多種不同或對立的方式來構建,所以,表現什麼及表現誰是很重要的,如何再現事情、人物、事件和人際關系也很重要。”

(二)、媒介再現和社會不平等

根據美國學者大衛•克羅圖和威廉•霍伊尼斯在《媒介與社會——產業、形象與受眾》一書中的觀點,娛樂和新聞媒介不能反映真實世界的多樣性。然而,正因為缺少多樣性,媒介內容恰恰反映了社會世界個媒介產業中存在的不平等現象。社會世界影響媒介制作者和媒介產品。而媒介內容也影響了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

在這本書中,他們還研究了階級與媒介的關系,提出“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價值”所體現的媒介的營利性和階級性。並以美國為例,發現媒介所描述的美國社會比現實中的美國社會要富裕。在真實世界中,大部分人是工人階級,大量的美國人在服務行業、文職或者生產行業工作。而媒介卻將社會中的大部分人描述為中產階級。美國的媒介對於工人階級帶有歧視心理和刻板印象。

三、研究方法

本文運用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並結合具體量化分析方法進行數據統計。

首先,觀看春晚視頻,針對2007-2012年的春晚節目的內容進行分析,找出全部有關工人題材的節目。符合工人題材的節目可依照三個標准來確定,符合其一即可:第一是節目的主要人物是工人,第二是節目主題涉及工人的工作、生活等問題,第三是節目內容涉及工人。

根據觀看視頻,得出從2007-2012年的春晚中,工人題材的節目共有36個。

具體類目指標可見圖表1。 

(二)信度測試

作者在實際研究狀況中以及參照相關文獻對類目建構進行了反復修改和確定。

並且,在此次研究中,除了本文作者外,另邀一名同學作為編碼員對36個節目中的15個節目進行了編碼調試,發現和作者得出的結果基本一致,可信度為0.91.

故本文得出的數據是具有較好的參考意義的。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