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網絡時代需要“看客”【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網絡時代需要“看客”【2】

劉碩

2012年12月10日17:24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二、為什麼網絡時代需要看客?

網絡看客僅僅用手中的鼠標就可以改變輿論導向,甚至扭轉事態發展。2012年6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某高中幾位老師因薪資問題商議罷課,他們在社交網絡和論壇上發布罷課時間並號召更多老師參與進來,短短幾小時內,轉發量和點擊率超過千萬,最終成功召集了全州八十萬高中老師一起罷課。此事引起州政府教育部門的高度關注,他們連夜開會商議解決辦法,最終答應老師要求增長期工資,才徹底平息了罷課事件。從新聞傳播的角度來講,整個事件中,最關鍵的部分不是提出罷課的幾位“領頭羊”,也不是最后出面解決問題的政府官員,而是隱藏在電腦背后那一張張“看客”的臉龐。正是由於他們的關注和迅速傳播,才使得實踐波及范圍和影響力迅速擴大。

把鏡頭拉回2011年7月23日的中國,甬溫線發生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俗稱動車追尾事故。當時,有很多乘客通過微博記錄下事故過程,同時引起全國上下微博用戶的強烈關注。事發后,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紛紛在網上發表評論要求政府深入調查事故原因,並公開處理方案。這次事件中中國網民的力量已經引起國外新聞傳播研究者的興趣。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博士Kath說:“中國網民是一群了不起的人,他們充滿正義感的好奇心使真相越發明顯。”的確,政府會給人民一個明確的答復,但是,是不是有了網絡看客的推波助瀾,或許會讓答復來得更快。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不難發現,網絡看客或許沒有公民記者有直面政治、經濟的機會,但他們利用手中的鍵盤和鼠標,給社會新聞事件增上一抹更加民主的色彩。當然,網絡看客的評論有對有錯,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專業新聞工作者挖掘真相,這便是網絡時代需要看客的真正原因。

三、網絡看客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公民新聞的報道主體是千千萬萬個公民,而他們的另一個身份就是網絡看客,這就使得新聞報道可以在網絡中自由傳播,打破傳統新聞報道的地域限制。由於在更大范圍內形成強大輿論壓力,會迫使政府加快解決問題的速度,從而促進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回顧今年5月份發生在澳洲悉尼的中國留學生火車被毆事件,受害者將其照片發至微博並@(邀請關注)澳洲副總理陸克文,瞬間得到澳洲政府高層官員的關注。身在悉尼的中國留學生紛紛通過微博、Twitter和Facebook要求澳洲政府給予補償和道歉,同時,他們還選擇悉尼發行量很大的免費交通報紙MX,將此事以及延伸出的中國留學生安全問題刊登在一整版上,引起了澳洲政府、媒體和普通民眾的高度關注。結果沒出一星期,澳洲的教育部長和交通部長都對此事做出了回應,不僅做出口頭道歉和經濟賠償,也將毆打中國留學生的白人罪犯判以重刑。

毋庸置疑,此傳播方式在反映民意和輿論監督方面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為政府部門理性化看待民意,做出正確決策,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平台。當然它目前階段存在著隨意性甚至偏激性的缺陷,但是,它仍舊可以與擁有權威性和公信力的傳統媒體優勢互補、珠聯璧合,形成合力發揮媒體監督的輿論功能。

無論是公民新聞還是網絡看客,社交網絡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以博客為代表的公共主頁具有即時性、開放性、自主性和互動性等特點,它使傳統新聞“為大眾”報道發展成為“由大眾”報道的歷史性階段,也使個人空間轉換成公共傳播領域。所以,許多主流媒體開始意識到災難性事件或突發事件中公民記者和網絡看客的巨大作用,並且開始積極主動的建立起與之通力合作的平台和機會。前文中所提到的悉尼交通報MX刊登中國留學生遭毆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事實証明:以網絡看客為代表的公民新聞形式是傳統新聞報道的一種豐富和補充,傳統媒體應當將它看作是一個挑戰,從而在報道嚴肅新聞時更加貼近事實的真相和權威性﹔而網絡看客也應該加強自身的專業性,也轉發和評論時多一些客觀公正,少一些盲目和沖動。這樣,兩者才能相得益彰,在不斷競爭中更好地為受眾服務。

(作者: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新聞與傳播碩士)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