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29日,《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累計票房已達9億,預計本周內可突破10億大關。這部電影上映以來,一路過關斬將刷新各項紀錄,而當它被貼上“中國影史票房最高電影”“中國影史首部10億票房電影”的標簽時,有人叫好,有人拍磚,不少導演連帶“躺著中槍”,不少網友稱“被改了三觀”。
與此同時,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泰囧》片方到底賺了多少錢、徐崢是否已經是億萬富翁。近日,徐崢接受了新京報記者專訪,對各種爭議一一做出了回應。徐崢說,以前自己是一個被低估的演員。但如今在眾人看來,徐崢已經無法成為一個被低估的導演了。
為何出現票房奇跡?
人氣積累、口碑相傳、標准類型片、天時地利
新京報:想過《泰囧》的票房會這麼火爆嗎?
徐崢: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有點過分(笑)。我就是想拍一部正常的電影,期待它有一個正常的結果,可現在是超出正常了,變成一個不正常的現象,這是我比較擔心的一個結果,我擔心別人最后對這部電影的判斷變得不准確,過猶不及。我真是沒有想到(觀眾的)飢餓度會爆發成這個樣子,現在這個事情已經變成一個事件了,它已經不是一個電影了,但我覺得,變成事件這個事兒跟我沒關系。
新京報:你覺得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一個結果?
徐崢:有幾個原因:第一,低估了觀眾對這部片子在口碑上的傳播和普及率。突然想到我之前拍過的喜劇片,除了幾部寧浩的電影,包括《人在囧途》《拜見岳父大人》等,在網上點擊率都挺高的,其實並沒有反映到票房上,這部分觀眾的數量很厲害,所以《泰囧》一上片便沖進電影院的人其實積累了很長時間,所以觀影人次才會那麼高。
第二,片子本身對觀眾訴求點的要求給得很明確、很清晰,因此有了好口碑,然后就是口碑相傳,這比所有的宣傳和廣告都管用。
第三,標准的類型片這幾年本來就少——我說的標准類型片是指主流的喜劇片,有普世價值觀、有特別世俗的東西,比如兒子愛媽媽、男人要顧及家庭,近年的國產片裡還真是很少有,觀眾的飢餓期變得很長。
還有就是天時地利碰運氣的成分。我覺得跟之前上映的幾部電影的題材傳遞給觀眾的情緒有關,但這並不代表那幾部電影不是好電影。而后面上映的幾部電影也沒有喜劇這個類型的。最后就變成沒有競爭對手了,如入無人之境一樣(笑)。
新京報:盜版的出現似乎也沒對票房造成太大影響。
徐崢:其實觀眾願意在電影院爽一把的,尤其是到了年底,觀眾是很想圖一樂的,還是願意到電影院去看。
我覺得我還是比較了解觀眾看電影大致的心態,我也跟身邊一些對電影品位和訴求很高的人說過,應該去電影院看看觀眾是怎麼選擇買票的,普通觀眾並不是之前在家裡上網、看報紙評論或推薦而選擇好說晚上我們去看一波蘭斯基的電影,多數都是到了影院后買一爆米花說,咱們看這個吧,這個看上去很好笑。觀眾是簡單需求,要在滿足簡單需求的前提下,再引導他往更高要求的層面上走。比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李安的智慧,在美輪美奐的影像風格下還不失品位,讓人見仁見智,我可能永遠都達不到。不過我也起碼是想在一個喜劇類型裡裝一點小文藝片的氣質(笑),但我藏得比較好,一點都沒露(大笑)。
如何看待爭議?
應該觀眾負責挑刺兒,從業人員分析優點
新京報:成了話題就會有爭議、有質疑,有不少聲音說,《泰囧》並不是一部多麼牛的片子,為什麼是這部電影成了中國影史票房冠軍?對此你怎麼看?
徐崢:所以就變成不正常了。大家都會說,憑什麼啊?但是,如果不是《泰囧》,應該是哪一部呢?我覺得任何一部電影被架到這個位置上都會遭到這樣的質疑。我這次反而會去網上看那些差評,有一些我覺得是無稽之談,有一些我覺得說得很中肯、很好,這都是一部電影很正常的反應。但評判一部電影的好與不好,我覺得與我們的現狀應該調過來,就是觀眾去挑電影的刺兒,而從業人員應該看到它的好處、分析觀眾為什麼會喜歡,這對電影創作是有好處的。
新京報:票房這麼好,你是否覺得是一把雙刃劍?比如下部片子的壓力一定會更大。
徐崢:絕對是一把雙刃劍。就像我前面說的,本來一正常的事兒變得不正常了,這樣也會導致別人看你的心態變得不正常。比如有投資人給你打電話問你后面想拍什麼,其實我並沒有那麼多的儲備,我本來還想著拍完這部停一段時間玩一玩,可是這次我去各地路演,發現被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下部拍什麼、什麼時候拍”。好像你突然開始有一種責任感,但我現在還沒想清楚到底要不要被這個事情綁架。對於下一部,有可能我拍得比這部好但票房沒這部好,那馬上就會有很多聲音出來,等於又變成不正常了,都是一種擰巴。
新京報:不少人說徐崢很清楚自己在賣什麼,關鍵是還很懂得怎麼賣。聽說這次宣傳、營銷你都是全程參與,有這種意識的導演並不多。
徐崢:這次所有的事情我可以說都是親力親為,跟光線的營銷團隊溝通時,很多人就說,導演,這個事情你也管啊?我說,啊,難道其他導演不這樣做嗎?他們說不。我說,啊,連預告片都不管?他們說,是的,都是交給別人剪的。我這才知道,原來我以為這些事情都應該是導演做的,結果我卻是誤打誤撞,一個導演做了制片人的事兒。
我之所以做這樣的事兒,跟我以前演舞台劇有關。那時候我就琢磨,到底什麼樣兒的舞台劇是觀眾喜歡看的,也知道當我成為影視劇明星之后,再回去做舞台劇是什麼樣的效果。在電影方面我也比較關注其他營銷案例,我想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對觀影的一些判斷。我一直覺得,電影應該是一個有藝術價值的商品,這兩點缺一不可,雖然我不是想好了來的,但這些思考可能是讓我能從一個制片人的訴求去考慮問題的原因,其實中國電影是很缺好的制片人的。
做導演是蓄謀已久?
我做演員是被低估的,一直沒有人看到我真正的價值
新京報:你做導演是蓄謀已久的吧?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當導演的想法?
徐崢:這還是有很長積累的。我從小時候就開始做演員了,但我跟別人有些不一樣,有些演員屬於瘋子型,特別忘我,但我一直不是很忘我的演員,我在學校裡做小品時,首先考慮故事本身是否好看,而不是先考慮怎麼能演得好看,因為我覺得如果編得不好,你演得好有什麼用呢?這是我比較根深蒂固的一個概念。后來演舞台劇時,我總會質疑劇本,比如,為什麼要反復表演《雷雨》啊?觀眾為什麼要來看一個已經熟知的故事?從學校畢業后我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但一直沒有機會去改善。直到進入到影視圈,做出點小名氣后,才漸漸有機會把我演的舞台劇做得有明確的主題表達。
我拍的很多電視劇,基本都有90%的戲份,天天在片場滾,現場怎麼拍、怎麼調度這一套我是很清楚的。后來拍攝包括《人在囧途》《夜店》《拜見岳父大人》以及還沒上映的《摩登年代》等電影時,我在劇本創作和現場拍攝時都曾加入自己的意見,所以我說我不算是一個新導演——當然,《泰囧》還是我的導演處女作,是第一部我很完整地參與全部過程的作品。所以我也常常跟更年輕的導演們說,你是一個新導演,但你也不能是一個新導演,你必須要經過其他機會的操練。
我真正萌發做導演的想法是很清楚地有了《泰囧》這個故事后。沒有清楚的故事,一切都不成立,這個是寧浩給我的啟發。他第一次跟我講故事的時候,把我說傻了,就覺得他怎麼可以把所有的情節都記在腦子裡,他一定是做了大量的准備。后來我准備好了之后,我發現我也可以說,每個畫面都能讓你看到。你必須做到這一點,才能去拍電影。有些年輕導演找我拍戲,我說,你把故事給我講一遍,結果很多人都講不明白。你說這怎麼能拍出一部好電影呢?
新京報:這麼說你當導演是有一種“報復性”心理?因為對以前很多創作都不滿意,而當導演就會有更大的話語權?
徐崢:我覺得我做演員是被低估的,一直沒有人看到我真正的價值。但等到你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這個價值也許又是被高估的。我在雜志上看到陳道明的一句話,說得特別好,他說,我是文藝圈的,我不是娛樂圈的。我覺得中國電影什麼時候能把娛樂圈變成文藝圈就好了,包括時尚圈,我們的時尚其實很不時尚,都是跟在大眾后面,真正的時尚應該是引領大眾的,現在我們是反過來的,一些時尚盛典永遠是一些當紅、低端的明星受到最高諷刺的追捧。
對於表演也是這樣,社會現在整體是把演員這個職業看成是娛樂圈的一部分,大家反而失去了對演技真正的重視、真正的評估。但我並不是因為覺得受到不公平的低估而要奮起直追、改變自己的命運,做導演還應該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你能分到多少錢?
之前談的只是拿片酬,並不是票房分成
新京報:這部戲到底賺了多少錢?你現在是不是已經是一個億萬富翁了?
徐崢:這部戲我只是拿片酬,跟光線談的也只是過了多少票房之后有一個獎勵,並不是票房分成。所以我能賺多少,就要看投資老板給多少了(笑)。也許我可以拿很多很多,但因為最初談的時候並沒有給票房一個封頂,如果投資方說合約上沒寫所以就給個紅包,也是可以的,我無所謂的。
新京報:票房過多少就可以拿到獎勵?
徐崢:這個不好說吧(笑)。
新京報:所以黃渤和王寶強的紅包也是投資方給?
徐崢:當然是得老板給包啦。
新京報:你們三位現在被視為新一代喜劇演員,如果這個系列繼續拍下去,是不是還會起用黃渤和王寶強,或者說,必須要起用?
徐崢:我是很想用他們,但是如果他們很貴怎麼辦?(大笑)
新京報:下部戲一定會以票房分成的形式跟投資方談了吧?
徐崢:應該會的(笑)。這種形式的出現也是好事情,我們也能知道一個演員真正的市場價值是多少。當我聽到某些演員開出的高片酬時,我會覺得,我要是投資方,為什麼給你呢?你也要評估這個演員能不能帶來那麼高的票房,如果也能有《泰囧》這個票房,我覺得是可以給的,但很多不是這樣啊(笑)。你把很多錢給了一個演員,結果電影賠了,這是不符合商業定律的,但這種現象現在很普遍,總得需要有個方式讓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吧。如果這麼計算,那我們三個現在應該是最有票房價值的演員。
圈內社交有無影響?
為什麼大家都開始擔心我把人給得罪了?
新京報:票房不斷刷新紀錄,你有沒有膨脹的時候?
徐崢:我覺得我沒有。票房剛過億時興奮了一下,我覺得之前計算精確,目的達到,創作成果被體現出來了。首周破了3億,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驚喜,等到過了5億之后,大家開始討論能不能超《畫皮2》的國產片票房紀錄,那個時候我反而有點高興不起來,因為我在想,接下來怎麼辦啊?有朋友給我打電話說,你現在又不是採訪,你就不用謙虛了,咱就牛B一回怎麼著了?我說,我真沒覺著自己現在怎麼著了。朋友就問我,你現在膨脹嗎?我說,你覺得我膨脹嗎?還好吧,我只是覺得這段工作有點累。現在大家都嚷嚷著要過10億,我聽著像“失憶”一樣。(大笑)
說句實話,以前覺得能過3億我就做到以小博大、達到我的目標了,但過了5億之后,我就覺得這事兒跟我已經沒關系了。這部電影我是抱著一個平常心去拍的,現在有這樣一個好的結果,寵辱不驚才是對的,如果再做的話,還是應該抱著一個平常心去拍,不管票房怎樣,能保証質量就算是不輸。
新京報:寧浩跟你說什麼了嗎?
徐崢:過3億的時候,寧浩給我打電話說,老徐啊,我必須嚴重地恭喜你啊!不過我不知道他現在是怎麼想的。(大笑)
新京報:現在有人跟你說很酸的話嗎?
徐崢:還好,還是正能量的比較多。
新京報:肯定有很多人對你有羨慕嫉妒恨的心理,你如何構建接下來的圈內交際?言行是否更提防?
徐崢:(笑)秉承我一向低調的做事風格,圈內的交際就是日久見人心。大家都開始擔心我把人給得罪了,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