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奮力突圍 砥礪前行--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中國電影:奮力突圍 砥礪前行

饒曙光

2013年01月04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對於中國電影而言,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月18日,在絕大多數中國電影人並沒有做好充分准備的情況下,中美達成了新的電影協議。這一協議不僅會對國產電影市場份額造成持續的、巨大的沖擊,而且必將引發中國電影大變局。迄今為止,絕大多數中國電影人對中美電影新協議可能造成的巨大沖擊和挑戰缺乏主動的、足夠的、清醒的、理性的認識,不少人還存有僥幸心理乃至盲目樂觀情緒。盡管如此,2012中國電影在創作、市場、傳播及其影響力方面也都呈現出良好的、良性的發展態勢,不斷積聚可持續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科學發展的“正能量”。

  提升影片質量

  拓展市場份額

  主流電影的創作和生產依然是2012中國電影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錢學森》作為近年投資較大的人物傳記片,採取了適度類型化、娛樂化、商業化的策略,富有新鮮感和活力,使人產生一種迥然不同的美學感受,給中國人物傳記片創作和生產帶來了多方面的啟示意義。而為迎接黨的十八大推出的一批影片如《忠誠與背叛》、《西藏的天空》、《雨中的樹》、《許海峰的槍》、《生死羅布泊》、《索道醫生》、《南平紅荔》、《冰雪11天》、《小小飛虎隊》、《走過雪山草地》、《南泥灣》等,在藝術表達與思想內涵上有了新的進步。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很多主流電影不僅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人性內涵,而且都注重現代電影的視聽品質、視聽沖擊力和感染力,影像的質感及其藝術意蘊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更大層面地獲得了觀眾的認同和市場的接受。

  中國電影界已經基本形成共識:要推動電影產業化,必須全面提升中國電影的專業化、工業化、科技化、國際化水平,必須大力推進商業類型電影的創作和生產,制作大量有品質、有品牌的商業類型電影來有效鞏固和拓展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盡管當下中國商業類型電影、尤其是中國式大片的創作和生產存在著題材重復、類型單一、手法單調,同質化、“山寨化”傾向嚴重,過度娛樂化追求,整體上創意能力不足等問題,但市場依然是靠《畫皮2》、《四大名捕》、《二次曝光》、《筆仙》、《搜索》、《聽風者》、《寒戰》、《一九四二》、《十二生肖》、《大上海1937》等影片維持熱度,並在與好萊塢電影正面較量和博弈中艱難地支撐著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單純依靠大明星、大場面形成視聽奇觀吸引眼球,是無法形成持久的藝術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也不可能持久地獲得觀眾和市場的青睞。一些中國式大片之所以出現了效益遞減的趨勢,原因就在於在理論層面把商業類型電影尤其是商業大片簡單地理解為“配方式生產”,在實踐層面缺乏必要的創意能力和想象力。

  在中國電影娛樂化傾向日益嚴重的情況下,《一九四二》以其嚴肅的主題、對歷史的追問、對生命的尊重、對人性的關懷,形成了影片的人文主義氣質和史詩品格。雖然影片的票房最終沒有達到制片方的預期,但迄今為止獲得的觀眾口碑和市場認同,說明當下中國電影市場的包容度、接受度、寬容度、成熟度都在不斷增加和拓寬。《畫皮2》、《人再囧途之泰囧》之所以受到觀眾的認可和追捧,其訣竅不過是規規矩矩地、老老實實地為觀眾拍一部影片。相形之下,《匹夫》、《殺生》、《王的盛宴》等電影遭遇了票房“滑鐵盧”。雖然我們絕對不能簡單地以票房衡量這些影片的全部價值,但其中透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深入分析、深入研究:電影要想獲得觀眾認同和市場接受,必須傳遞出觀眾接受和認同的主流價值觀﹔必須在傳遞主流價值觀的同時舒緩觀眾的精神和情感壓力、釋放內心深處某種隱秘的欲望﹔必須在個人表達與觀眾接受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和包容度。如果不能在滿足觀眾觀賞快感和個人表達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和包容度,寧可暫時犧牲個人表達。從電影創作和生產而言,最大限度地貼近觀眾的觀賞需求、消費欲望是電影創作和生產不可違背、不可超越的“王道”。面對好萊塢的強勢沖擊,我們不能主觀臆想用類似於伊朗《一次別離》的影片去與好萊塢電影正面抗衡和博弈。事實上,主要由平均年齡21歲左右的年輕群體構成的主流市場需要大批量、同時具有較高藝術品質的商業類型電影。

  當然,在作為“主力軍”和“常規軍”商業類型電影的創作和生產之外,也需要大量有創意、有情懷、有精神、有探索的中小成本電影作為電影市場“有效的補充”,形成一個良性的、優化的電影生態。《桃姐》、《搜索》、《飛越老人院》、《春嬌與志明》、《愛在廊橋》、《萬箭穿心》、《索道醫生》、《阿米走步》等,憑借獨特的選材、視角和表現手法拓展了國產電影的創意能力,拓展了國產電影的生存空間。遺憾的是,由於我們的主流院線基本上停留在粗放式經營模式,也由於缺乏“特色化、差異化”的院線,未能實現與大量的、潛在的目標觀眾有效的對接,其票房也就不盡如人意。此外,還有一些動畫電影《賽爾號2:雷伊與邁爾斯》、《摩爾庄園2》、《麥兜當當伴我心》、《神秘世界歷險記》(原名《奇異家族》)、《我愛灰太狼》等值得關注。如何滿足目標觀眾的觀影需求,推動多樣化、多元化電影的創作和生產,進一步拓展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是中國電影市場體系建設的新任務和新要求。

  正視行業結構矛盾

  建立現代產業體系

  2003年以來,我國電影業自身經過全面產業化改革與市場化推進,產業模式與類型化生產初現端倪,產業體系與市場結構也已基本形成。但業內有識之士都清楚,全行業存在著各種矛盾,如市場高速發展與體制、機制不適應市場發展的矛盾,制片產權與盜版泛濫的矛盾,進口片與國產片爭奪市場份額的矛盾,影片傳統發行模式與網絡傳播的矛盾,院線與影院之間的矛盾,制片人中心制與導演中心制的矛盾,制片方與編劇的矛盾等等。從整體上看,中國電影產業發展依然面臨著體制、機制不完善,競爭不充分也不公平,投融資方式不夠多元化、不夠優化等等問題。總之,當下中國電影產業和市場發展主要靠票房拉動,電影作為一種文化消費形式主要集中在一線大城市,高票價制約了電影觀眾群體和觀眾人次的有序、有效增長,整個行業表現出一種極強的脆弱性、不穩定性。特別是中美達成新的電影協議以后,在好萊塢電影的巨大壓力和沖擊下,各種結構性矛盾不斷凸顯和爆發:眾多國產電影為了避開好萊塢大片紛紛變更上映的檔期,使得國產電影不可避免陷入了“內耗”乃至相互殘殺的境地,令人惋惜和痛心。中影、華誼、博納、星美、光線五家電影制作發行公司以通知的方式要求與院線的票房分賬比例由之前的43%上漲到45%,在業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制片方要求提高票房分賬比例無可厚非,但共同做大做強電影市場才是各方利益的根本保障。更有甚者,有的雇佣水軍或者進行口碑挽救,或者抹黑競爭對手,給整個行業造成了極大的混亂。事實上,網絡水軍給全行業帶來的隻可能是“輸”而不可能是“贏”。

  中國電影產業要在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基礎上推進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優化結構,按照現代電影產業的發展規律構建能夠有效保障各方根本利益,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動態平衡的現代電影工業體系、現代電影產業體系,促進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整體模式升級換代,從粗放式向規模化、集約化轉換。隻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增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影道路的自覺、自信。同時,中國電影還必須把產業建設和文化建設高度有機結合、統一起來,通過著力強化電影文化體系建設,為電影產業健康發展注入文化內涵和能量,創作和生產更多具有經典人文品格、美學品格的電影精品,不僅為當下生活提供情感的慰藉和精神的“長明燈”,而且也為后人留下珍貴的、不可磨滅的文化印記和文化財富。

  黨的十八大發出號召,要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具體到電影文化,就是要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電影文化。這就更加要求中國電影人集中全行業的智慧和能量,化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完善自身,做大做強,有效應對好萊塢電影的沖擊,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中國電影的強國夢想!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