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
1月16日,本報民主政治周刊推出調查報道《誰動了我的聊天記錄》,引發網友、媒體熱議,“花50元就能偷看他人聊天記錄”,成為一周法治熱點事件。
有網友調侃:“記者的調查其實是自己買了一個木馬病毒,驗証了木馬病毒能盜取聊天記錄,不是什麼新鮮事。”
誠然,木馬病毒盜取網絡信息不是新聞,但是木馬病毒堂而皇之地銷售,任何人都能用極低廉、極便捷的手段獲取木馬病毒,並有針對性地安裝在他人電腦上,盜取特定人的聊天記錄。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熱議、反思。
報道見報后,許多媒體跟進,有的記者以“聊天記錄查看”為關鍵詞搜索,發現銷售各種“查看器”的廣告比比皆是,價格僅數十元﹔有的計算機專業人士受訪表示,規避這些極具隱蔽性的聊天記錄查看器的“窺視”難度很大﹔有的網友表示,這種“查看器”極易被用於夫妻之間、競爭對手之間的暗中監視。
由此可見,公民網絡信息泄露問題十分嚴重,加強網絡信息保護迫在眉睫。
——編者
1月16日,本報民主政治周刊刊發調查性報道《誰動了我的聊天記錄》。文章見報后引起廣泛關注。人民日報法人微博摘報在24小時內被網友轉發4.6萬多次,評論1萬余條。網友和媒體跟進報道、評論相關話題,呼吁加強對網絡信息的保護力度。
中央電視台記者在網上看到,“聊天記錄查看器”廣告比比皆是,商家聲稱,開發這款軟件的目的包括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聊天內容,或者用於夫妻外遇調查。
《華西都市報》記者也“驚出一身冷汗”。在多家購物網站,該報記者見到了許多兜售類似軟件的廣告,在花了59元購買一款“QQ聊天記錄查看器”並安裝后,這款電腦上所有QQ號的聊天記錄都會發送到設定的郵箱內。
手機也面臨同樣的安全問題。《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微博上透露:他曾看到過電腦公司的一個演示,用A手機給B手機發一個帶木馬程序的短信,之后,B手機上的所有通話和短信A手機都能監控。更可怕的是,B手機關機了,仍是個竊聽器,它周圍的談話仍被A手機聽得清清楚楚。
在《南方日報》的採訪過程中,一家“科技調查公司”聲稱可以提供微信聊天記錄查詢。
殺毒軟件能查殺此類程序嗎?據《三湘都市報》記者採訪調查,在電腦上安裝這種“偷窺程序”時,隻要在殺毒軟件設置的選項裡選“信任”,之后這個程序就會一直“安全而隱蔽地存在”。華聲在線程序員表示,甚至連殺毒軟件360也會“忽略”這類程序的存在。
如此“好用”的程序,到底售價幾何?不法分子獲得這種軟件的成本到底有多高?《半島都市報》記者看到一款詳細價單:高級版70元,可以看以前沒有刪除的和以后的文字、圖片、視頻﹔普通版3天10元、一個月30元﹔終身版50元,隻支持看以后的文字。
低廉的開發成本加上便捷的銷售渠道,能使不法分子輕而易舉地得到這一窺私“利器”。據某知名購物網站工作人員介紹,購物網站對這類商家的審核與監管並不給力。《南方日報》援引法律人士看法,認為購物網站在知情時還提供交易平台將構成共同犯罪。
這些問題的存在不禁讓《東方今報》發問——《誰讓我們的隱私“裸奔”》,在呼吁網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強化隱私觀念”的同時,提出“從技術、教育和政府3個方面入手,營造安全合理的網絡環境,管好網絡安全的閥門”。
《解放日報》也提醒網民養成良好上網習慣,上網時盡量避免填寫過多的真實個人信息﹔在公共環境下,不要使用網銀、支付寶等。
“@南寧鐵路公安”“@豫法陽光”等還提醒網民,發現個人信息被泄露並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對於本報報道中提到的完善相關立法、落實法律規定、加大打擊力度,網友和法律人士紛紛表示支持。人民網1月17日以“你的聊天記錄安全嗎?”為題,展開網絡調查,截至1月21日15時,共有9761名網友參與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