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方文化資源 打造故事品牌欄目帶--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

挖掘地方文化資源 打造故事品牌欄目帶

劉志凌

2013年01月31日13:2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地方電視台要想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擁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正定電視台就是根據自身地域特點,挖掘社會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了《正定故事》品牌欄目帶,樹立了頻道形象,提升了地方電視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關鍵詞:地方電視台﹔地域特色﹔興奮點

一、引 言

在當前各種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地方電視台如何生存?事實証明,必須要以本土的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為出發點, 堅持差異化原則,發掘自身的地域特色,塑造品牌欄目,樹立品牌形象,擴大地方媒體的知名度、影響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正定電視台自建台以來,一直把打造精品的自辦欄目當作立台之本,近兩年來,通過推行“故事”頻道定位,打造“正定故事”品牌欄目帶,提升了正定電視台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對外開放度。

正定有著中國故事文化衍生的豐厚土壤。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定,古稱真定。自晉代至清末的1400多年間,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是當時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並稱為“北方三雄鎮”。這些曾經的輝煌沉澱在遠古的記憶裡,也為正定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涂抹上了一層濃厚的神秘色彩。

另外,正定素有聽戲、講故事的文化傳統,這裡曾是中國戲曲元雜劇的重要發祥地。元代,陽和樓周邊是真定最繁華的區域。據元人納新《河朔訪古記》載:“左右挾二瓦市,優肆娼門,酒壚茶灶,豪商大賈並集於此”[1]。文人雅士喜歡登陽和樓把酒臨風,吟詩作賦。就是在陽和樓上的一次次碰撞中,元曲從民間俚語入詩,轉向創作的文人化、專業化的全面過渡,真定成為了元雜劇的創作和演出中心。

所以我們毫不夸張地說,正定擁有著孕育民間故事的豐厚土壤,是演繹故事的群眾藝術之鄉。這也是我們正定電視台打造故事頻道的堅實根基。

為此,正定電視台以故事為主線,擬定了一周打通的故事品牌欄目帶。即以《正定故事》為總名稱,全周貫通,每晚以不同的子欄目、不同的節目形態和內容細分吸引不同的收視群體。比如周一是講述村名來歷的《村名漫談》、周二是講述發生在正定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名人故事》、周三是弘揚時代精神的《魅力百名先進人物故事》、周四是講述正定中小企業家創業致富故事的《三才故事會》、周五是法制類故事《平安正定》、周六是講述青少年成長、成才故事的《希望之星》、周日是以說新聞、講故事的形式串聯起來的一周新聞總匯《每周視點》。正定電視台就是通過這些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和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人和事,吸引當地受眾,獲取最大化的收視群。

特別是這些欄目改變了過去簡單、生硬、枯燥地說教味,而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出現,既有生動傳神、引人入勝的民間故事,又有生動鮮活、富有人情味的真實的人生故事。起伏跌宕,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滿足了受眾求新、求近、求異,充滿好奇和尋求刺激的心理。一周貫通的《正定故事》品牌欄目帶,有力地打造了地方電視台主流媒體的形象,贏得了受眾的持續關注和忠實信賴。故事,即為已故的人和事。那麼怎樣用電視手段將已經過去的事情重現,是我們創辦故事類欄目遇到的首要難題。特別是我們的《村名漫談》系列和《歷史名人》系列都屬於歷史紀錄的性質,面對已經發生過的事件或人物,除了少量的文字、圖片可供考証之外,還有大量的空白畫面需要添加、重述和表現。所以如何還原歷史,還原已經發生的往昔事件,如何用電視手段將逝去的時光背影盡可能完整地再現,這成了我們編創之初苦苦思索的問題。

現在中央台一些紀錄片普遍採用情景模擬和情景再現的方式,去彌補現場不足造成的情節‘斷點’,活躍了原本沉悶、單調的‘紀實’空間,豐富了紀錄片的表現手段[2]。但是地方電視台由於受人力和財力所限,不可能採用情景模擬、情景再現的方式去表現。那麼如何把歷史故事講述的既好聽又好看呢?我們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以下方法:

一是盡量發揮文物、文獻、遺址和實物的佐証作用。多拍一些空鏡,並利用光影效果,採用一些特殊的影調處理,對局部細節進行放大,對氛圍進行渲染,以達到一種特定的時空氣氛。

二是充分利用一些古詩詞和民間諺語再現過去的歷史場景。我們正定幾千年的文明史,不僅留下了眾多瑰偉燦爛的名勝古跡,還留下了無數千古流芳的詩詞歌賦。如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在擔任河北都轉運按察使期間描述正定雕橋村的景象:“雕邱新晴暖已動,砌下流水來潺潺。但聞檐間鳥語變,不覺桃杏已開闌。”(《鎮陽殘杏》(宋)歐陽修)描寫了昔日的雕橋村一派溪水潺潺,鳥語花香,桃樹杏樹盛開的景象。再如“沃壤龍鱗接,清渠燕尾分。稻栽新水活,種播夕陽曛。處處酣梅雨,村村簇樹雲。曲陽橋不遠,風景但傳聞。”(《東曲陽村》((清)趙文濂)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河溪縱橫,稻香藕嫩,綠樹如蔭的美麗村庄——曲陽橋的勝景。

另外,在正定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順口溜,如“河內蓮藕綠,岸邊稻花香,家中糧滿囤,船中魚滿倉。”描述了當年物產豐富、聲若江南的老磁河的景象。而“吃苣苣菜、嚼草根,又咯膩,又牙磣,有閨女不朝下河嫁,織布紡棉花緊死人。”則描寫了過去飽受水災和旱荒之苦的東西裡寨村。

由於歷史的久遠,許多城垣古跡、市井景物,已在歲月的剝蝕中消失殆盡了。我們現在唯有從這些千古流芳的詩詞歌賦和生動形象的民間諺語中,了解到一些昔日的城鄉風貌。

三是通過採訪群眾,讓老百姓去講故事,用老百姓的話去還原歷史。這比后期播音員配音顯得更加真實、生動、有趣。如西裡寨村民趙四成描述西裡寨村的變化時說:“老虎在咱們村大隊裡當干部,他們幾個干部干的真不賴。閑了60年的白沙灘,他們商量研究調來機器,推了又推 、搡了又搡,變成了能種的田。沙地種地有困難,馬上就把水管按,把水管安裝起,隊員們扛上鐵鍬去澆地,把閘一合,水涋潞潞到了地裡邊,社員們就哈哈大笑,又省電又省錢……”這些出自普通農民之口的朴實的話語多麼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西裡寨村的發展變化啊!可見通過現場採訪、群眾口述,既使節目形式顯得靈活多變,又彌補了畫面的不足,收到了兩全其美的效果。

談起故事,人人都會講,但是怎樣把故事講好,怎樣發揮電視媒體視聽結合的優勢,把故事講得高潮迭起,引人入勝,這也是我們專業電視人要花心思考慮的問題。

在創辦《正定故事》欄目中,我們從實踐中摸索出了一些敘事技巧和經驗,在這裡與大家一起交流與共勉。

二、打破因果線性的邏輯順序,選好故事的切入點

所謂線性邏輯結構,就是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后順序一一介紹。這樣有利於觀眾對事件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但是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想在一開始就抓住觀眾,必須有一個富有沖擊力、感染力的興奮點。從事情的橫斷面切入就是一個避開平淡的很好的突破口。

於丹老師曾說過,人這一生中的95%都是平淡的,那些最巔峰狀態的歡喜和痛楚,大概加起來都隻佔人生總數的5%。而我們要想把故事說成功,就是想辦法把這人生的5%提煉出來,放大,放大,再放大。而不是讓人局限在線性的流水帳上[3]。

如我們在做《“魅力正定”百名先進人物——閆榮霞》這期節目的時候,主人公閆榮霞是我縣文壇一顆耀眼的新星、全國知名的散文作家涼月滿天。她身負很多榮譽,那麼從何談起呢?我們沒有按照慣常的思維從她獲得的眾多榮譽入手,而是從她人生經歷的重大轉折點切入。她曾經是一名老師,十幾年來已習慣了在課堂上循循善誘、侃侃而談。可是一次課上到一半,突然之間失去了聲音,“她仿佛一腳踏空,跌入了黑暗的深淵。她迷失了,找不到前進的方向,不能講課,她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離開了心愛的課堂,她不知道該往哪裡走。”主人公突如其來的命運轉變,也讓觀眾深受感染,欲罷不能。

其實故事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我們作為故事的講述者,既要擅於把一個陌生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更要擅於把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給講陌生。這就是“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講述”所包涵的特殊魅力。

再如我們做法制類的欄目時,常常把案件的目擊現場放在開頭,給觀眾以最直接,最震撼的視覺沖擊,從而吸收觀眾的眼球。然后再按照偵破、調查的進程作為敘述的結構,讓整個過程都充滿懸念。每一個剝筍式的分析、每一個蛛絲馬跡的發現都能成為故事展開的亮點。究竟事件真相如何?我們如何獲知真相?這些充滿未知數的進程能夠充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事實証明,從事件的橫斷面切入,往往給人更大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從而突出故事性。

三、設置懸念

在中國傳統相聲和評書裡,常有“斗包袱”的技法,以使情節驚險曲折、險象環生。那麼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會人為地設置一些懸念,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懸念,通常又被稱為“扣子”,是指在文稿中作者有意設置的讓人疑惑和難解之處[4]。目的是引起受眾的注意,吸引受眾帶著問題一直看下去。

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我們設置懸念的位置一般來說有四種情況:

(一)節目導視,先聲奪人

在傳媒注意力經濟時代,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觀眾的注意力,誰就可能擁有了觀眾的長期注意力。因此我們的編導總是在當期節目的開篇先做一個節目導視,用一連串的疑問或片段鏡頭,引出故事的看點。

如“他曾經是村裡頗受爭議的人物,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一支不被看好的垃圾股。為什麼在別人眼中順利成章的事情,他卻要反其道而行之?是什麼讓他在春風得意時又一下跌入谷底?是進、是退?商場的起起伏伏他又能否承受的住?”(《三才故事會——在質疑聲中成就的財富夢想》)這一個個懸念成為吸引觀眾第一眼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二)標題中設置,埋下伏筆

我們會根據不同人物的不同故事在欄目中擬定一些各具特色的小標題。如《一個不安分木匠的財富路》、《敢問路在何方》、《在質疑聲中成就的財富夢》等等。光看這一個個充滿懸念的標題就足以引發觀眾強烈的好奇心,繼續關注下去。

(三)開頭設置,引人入勝

如“說起柳樹科村呢,好多人都會說,他的村名由來,該不會是和柳樹有關吧,的確是這樣,曾經的一顆大柳樹,使該村在當年遠近聞名,並且在1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被人們所津津樂道。”再有“名為北孫,卻一戶姓孫的都沒有。這是為什麼?北孫村這個名字究竟因何而來的呢?”(《村名漫談》系列)可見,在故事的開頭,成功的懸念設置總能起到吸引眼球、激發興趣的作用。

(四)行文中設置,漸入佳境

如“到此為止,王家庄的名字似乎已經塵埃落定,但是關於封“樹中王”的事情又發生了一段冤假錯案。”(《村名漫談——南王庄》)。又如“幾個月后,黃巢痊愈,就在他拜別恩人的時候,奇異的事情發生了。”(《村名漫談——柳樹科》)。還有“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話說的沒錯,眼看這高鵬飛馬上就要迎來事業上的春天,可是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三才故事會——一個大學畢業生引爆的財富神話》)一個個欲擒故縱、欲蓋彌彰的懸念怎能不激發觀眾強烈的好奇心,繼續關注下去呢。

(五)文稿末設置,余味無窮

如在《村名漫談——巧女村》上期結束時,主持人說到:“這裡曾因地勢低窪,泥水較多而被稱為“橋泥”。后來,該村來了三個心靈手巧的姐妹,帶動全村婦女織布紡線,名聲傳遍了十裡八鄉。不幸的是,縣官聽說了,想要把其中的一個姑娘嫁給自己的傻小子。所以故意出題為難三個姐妹。那麼,縣官的陰謀得逞了嗎?三個姐妹又是如何巧解這些難題的呢?”這樣的啟承轉合,在分期播出的節目中是非常必要的,這就像我們傳統評書裡的“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一樣,隻有這些懸而未決的疑問,才能吸引觀眾明天繼續關注此節目。

還有,懸念的設置宜短不宜長,宜具體不宜空泛。因為觀眾一般都是在隨意性較強的家庭環境中收看節目,如果時間過長的話,觀眾很難有耐心等待結果,懸念的控制作用也將失去。

四、增加矛盾沖突,不斷強化興奮點,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觀眾看電視不像我們領導審片,會從頭到尾一點一點看完。觀眾切進去的時候有可能是事件的第3分鐘,也可能是第7分鐘、第15分鐘,那麼你能在這個點上留住觀眾嗎?所以我們固有的因果線性的邏輯順序,觀眾不會買帳。他們在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前因后果的情況下,要的是不斷出現的出興奮點、懸疑點。所以每個故事要想在瞬間抓住觀眾,必須每隔兩三分鐘,就有一個興奮點,即最能激發觀眾激情,最易抓住觀眾視覺、聽覺、味覺的興奮點、懸念點[3]。

如我們在做《三才故事會——一個不安分木匠的財富路》這期節目時,就用幾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做為人生起伏的重大轉折點,把主人公張勝全的創業經歷展示出來。這些疑問分別是:“這個內心有點不安分的張勝全在親戚家的家具廠忙前忙后了一年,親戚給他的待遇也著實的不錯,可是張勝全這顆不安分的心卻跳動出了新的旋律。”“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張勝全,一心要掙大錢,那麼這一次重新做回家具行業,他能成功嗎?他的財富夢究竟能不能實現呢?”“找出了問題的症結,張勝全決定轉變經營策略,東山再起。可是面對全部家底付水東流而且債台高筑的現實,他的想法還會有人支持嗎?”“家具廠做出了規模,按理說,這時的張勝全應該好好喘口氣歇歇了,可是他那顆不安分的心,又被新的機遇鼓蕩、敲擊著……”在整個敘事過程中,這些懸念就像釣魚拋出的誘餌,吸引著觀眾的興趣,成為促使觀眾持續收看的助推器。

五、主持人在講述中起到穿針引線、提綱挈領的作用

現在,中央台及一些省市台的名牌欄目,往往聘用一些名人來作主持人。他們在演播室裡侃侃而談,或嬉笑怒罵,或娓娓道來,極盡煽情。我們地方電視台沒有這樣的優勢和實力,那麼怎樣講故事老百姓才愛聽、愛看呢?根據實際,我們充分發揮本鄉、本土的特點,讓主持人深入到現場一線,把觀眾帶入到事件現場,走到當事人身邊,發觀眾之所問,評觀眾之所感。這種真實紀錄的形式,既營造了濃厚的現場氛圍,又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所以在節目中,我們主持人的作用比較靈活,往往充當了多重角色。如在面對主人公的時候,她代表了旁觀者,提出質疑和疑問,引出主人公的講述﹔而面對觀眾的時候,她又代表了主人公,來解答觀眾心中的種種疑惑和不解,引導觀眾注意力﹔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她還是個評論者,對矛盾進行分析、揣測、展示故事的本質。通過主持人的不同作用和角色定位,讓單一的講述變得更加豐富,單向傳播也具有了互動性。

六、結 語

總之,故事類電視節目應該綜合運用倒敘、插敘、補敘等手法,突出矛盾,設置懸疑,層層剝皮。在情節的設置上講求曲折多變,前后呼應,既要出人意料,又要在情理中﹔在情節的推進上講求張弛有度,注重包袱和懸念的處置。這樣才能做出群眾愛看、愛聽的故事類電視節目。

綜上所述,地方電視台要想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擁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正定電視台就是根據自身地域特點,挖掘社會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了《正定故事》品牌欄目帶,樹立了頻道形象,提升了地方電視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作者簡介:劉志凌,女,正定縣廣播電視台節目中心主任,主任編輯、記者,主要從事新聞學、電視欄目策劃與編導研究。)

參考文獻:

[1] 讓“千古之美”重綻光芒[M].石家庄:石家庄市政協出版,2010.

[2] 劉遠軍.電視紀錄片“情景再現”之真與失真[J].新聞研究導刊,2010(1).

[3] 於丹.故事類節目的環節控制與品牌提升[R].央視國際,www.cctv.com.

[4] 郭之文,王勇.電視專題中如何設置懸念[J].視聽界,2004(5).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