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婚戀約會型真人秀節目芻議--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3期

電視婚戀約會型真人秀節目芻議

桂渝芳

2013年03月12日14:13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電視婚戀節目最初在電視上的定位都是生活服務類節目,但是今天國內的電視婚戀類節目完全變成一種娛樂真人秀的形態。分析中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形態以及40多檔電視婚戀真人秀節目同質化產生的根源。確定該類節目的核心價值,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電視﹔婚戀約會﹔真人秀節目﹔核心價值

一、什麼是真人秀節目

真人秀在國外通常被稱為真實電視,泛指由制作者制定規則,由普通人參與並錄制播出的電視競賽游戲節目。作為一種電視節目形態,真人秀“是對自願參與者在規定情境中,為了預先給定的目的你,按照特定的規則所進行的競爭行為的真實紀錄和藝術加工。[1]” 1999荷蘭《老大哥》和2000年美國的《幸存者》的成功,使真人秀節目引發廣泛關注並在世界范圍旋起真人秀競爭狂潮。美國2003年1月的收視率調查顯示:13個收視率最高的欄目中有7個是真人秀。

中國20世紀90年代的《綜藝大觀》、《正大綜藝》等節目中已具有真人秀元素。2000年央視《地球故事》引進原版《幸存者》。以后廣東台的《生存大挑戰》是國內最早的系列真人秀,2004年湖南衛視克隆《美國偶像》大造《超級女聲》獲得成功並廣受關注,引發各種真人秀節目空前繁榮,謝耘耕、陳虹的《真人秀節目:理論、形態和創新》將真人秀節目分為選秀型、野外生存型、職場創業型、生活服務型、益智游戲型、室內體驗型、婚戀約會型、角色互換型8種[2]。

電視真人秀是一種綜合性的電視節目,既有紀錄片般的紀實特征,還有主題競技節目的娛樂性和互動性特征。不過真人秀的“真”,是相對於虛構影視劇而言的,與強調真實性的紀錄片有本真區別,是一種“實感”。真人秀節目普遍運用眾多電視元素,如益智、游戲、言談、競技、劇情等,使節目的兼容性和豐富性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分析真人秀經典欄目我們可以找到它們共性就是真實感和可控的虛擬環境。真人秀的節目大的框架是事先設定的,將真人放在設定的擬態環境中,看他們如何表現。

二、電視婚戀約會真人秀節目形態的演變

早在20年前,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婚戀節目,那個年代非常有名的有《電視紅娘》和《今晚我們相識》,但這些節目最初在電視上的定位都是生活服務類節目,由社教中心的電視人制作,目的是給普通的觀眾提供服務,所以那時觀眾送給電視婚戀節目一個雅號,叫做“甜蜜的事業”。1996年,台灣中視《非常男女》,每期邀請20位單身男女,屬於談話節目范疇。而在其后湖南衛視推出的《玫瑰之約》中,娛樂元素則有所增加。但是今天國內的電視婚戀類節目完全變成一種娛樂真人秀的形態。

在國外,這類節目也很多的,有一百多套這樣類型的節目,比如英國的《黑暗約會》,《非誠勿擾》這樣的節目樣式就是模仿英國的一些節目,完全是克隆過來的。還有美國的《單身漢》、《為愛情還是為金錢》等很多有影響的節目。

2009年,湖南衛視開辦《我們約會吧》后,各大衛視又加入了新一輪的相親大戰。短短幾個月,《非誠勿擾》、《為愛向前沖》、《愛情來敲門》等節目相繼開播。除相親交友的節目定位外,這批相親節目還添加了才藝表演、VCR、沖關獎勵等多種元素,使得新一代婚戀節目成為談話節目、真人秀、紀錄片、電視劇等多種形態的復合體。 在模塊環節上,電視婚戀節目逐漸擺脫《玫瑰之約》的親友團路線,速配節奏加快,節目戲劇性增強。

三、電視婚戀節目為何在國內熱度不減

1.情感歸屬的需要。據全國婦聯和婚戀網站百合網聯合發布的《2010年全國婚戀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現有1.8億單身人士。隨著生活節奏的進一步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沒時間談戀愛。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齡,父母開始催促、自己也開始著急時就開始選擇相親來認識異性,希望能通過相親找到人生伴侶。這樣無形中推動了各類婚戀節目的盛行。

人們時常說文學作品中愛情是永恆的主題,其實婚戀也是社會價值觀一個非常集中的體現,和每個人都密切相關。所以這一波婚戀節目浪潮的出現,固然有電視自身發展的規律性的問題,但更反映了當今社會,尤其是年輕一代在婚姻和愛情方面多元的價值觀。

2.新的媒介環境影響。以往出現過一些婚戀節目,比如《非常男女》、《玫瑰之約》,但是他們的定位是談話服務類的節目,這類節目不是娛樂性的。但是時代不同了,這個時代是“80后”到“90后”的時代,他們帶著他們的一種思潮進入,而且這時候媒介的環境尤其不同,現在的網絡傳播是雙向傳播,參與者也要參與進來,原來做談話類節目的時候是觀眾用眼睛看,現在的觀眾,尤其年輕的觀眾,他不但要用眼睛看,他還要用觸覺感受,“我要參與”、“我要行動”、“我要投票”、“我要發言”、“我要表演”、“我要秀”,而且這個節目和網絡帶動相互評論、互動,影響力、波及面非常大。現在平台設的很低,好像人人都可以參與,特別愛秀的、愛表演、愛發言的人一出來,就難免導致它娛樂化,同時又帶來一些低俗化問題[3]。

3.電視台盈利的沖動。在中國內地,婚戀約會型真人秀節目從節目定位到模塊環節設計,無不充斥著對收視率的考慮。這些節目的流行,商業廣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人民日報報道,《非誠勿擾》廣告銷售非常火爆,想在該節目上廣告很不容易。其軟廣告價位更高,一年欄目冠名要一個多億,一個季度達上千萬。該類節目的巨額廣告收入誘惑電視台紛紛上馬該類節目。

四、存在的問題

當婚戀節目做成了娛樂真人秀,它也就演變成一種游戲規則下的表演,用一個游戲規則去評判愛情這種承載了很多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東西的話,必定會人為地制造出一系列矛盾和戲劇化的東西,這很可能就觸碰了審美道德的底線。具體情況如下:

1.低俗化的秀場。真人秀節目的魅力在於真實、真人、真情,把真實人物、故事放在虛擬環境中去,最核心的優勢在於真。婚戀節目打的理念都是談愛、真,既然是真和愛,應該不是那麼娛樂的,歸類的話應該開始作為服務類的或者談話類的節目,以往也是這個樣式。目前他們打出來的牌就是“潮人真人秀”,這個“潮人”就是當下領潮的,這個“潮人”本身就有一種對抗、挑戰傳統的,不然就不稱為“潮”了,然后是一個“真人秀”,是一個秀場,是一個帶有表演性的,帶有戲劇性、娛樂性的東西,這樣諸多元素一嫁接,就把真人、真情、真愛這個東西沖淡了。《非誠勿擾》中某些女嘉賓公開宣揚拜金主義的思想飽受輿論攻擊,在互聯網的一項調查中高達九成的網民認為,這樣的節目助長了拜金主義,扭曲了中國人的婚戀觀念。

2.收視率至上,忽視社會公共利益。我們的電視台性質不是商業台,更多是的公益性的,不能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它還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國外商業台不同,國外的這類很多節目,它本身有巨額的獎金,參加的人就是真人秀,觀眾的心態也是看一個娛樂,不是當真的,當成一種娛樂游戲闖關,和我們不同。

媒介有很大影響力,不能傳輸一些不健康的,表達各種欲望的東西,不能將一種私秘、個人話語的東西拿到一個公眾媒體來傳播。嘉賓們認為在他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的,這些人表述的東西、觀點可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話語。但是他們表達的很多是大腦的欲望,大腦的欲望和真情、真愛是不同的,愛來自於心靈,而大腦的欲望有各種欲望,它表達的只是真實的欲望。

3.過度競爭。電視節目模板本身並不屬於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范疇,借鑒、克隆熱播的版塊是行業內的慣例,並不構成侵權。所以一旦一個節目成功之后,就有無數的類似節目蜂擁而上,同時期的幾十個婚戀節目在各種電視台上演,激烈爭奪受眾和廣告的競爭可謂白熱化。最終導致同質化嚴重,過度競爭,不惜降低品格迎合市場需要。

4.顛覆傳統文化。在我們國家,家庭對我們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細胞。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擴大的家。家的穩定會帶來社會國家的穩定。為此,我們倡導一種傳統的家庭觀念,希望婚姻是嚴肅認真的,從一而終的,婚前雙方多交往多了解,而不是游戲人生,娛樂大眾。對家庭的不負責任其實也就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對主流傳統文化是一種顛覆。節目的樣式陰盛陽衰的,男士面對那麼多女士,像是“被告”的感覺,女士話語權很強勢,這帶有一種現代的顛覆的思潮。

五、確立核心價值,走可持續健康發展之路

1.堅守社會責任、加強媒體自律。電視台追求高收視率本沒有什麼錯,但是,錯在一味地追求收視率,過猶不及,過份強調經濟利益忽略了社會公共利益,忽略了對主流價值觀的堅守。在行業相關制度的約束之外,媒體自律也很重要。媒體監督其他行業,但誰來監督媒體?監督媒體成為近年的熱議話題,就是因為“目前的傳媒生態並不健康,不少媒體還存在追求轟動效應、放棄媒體操守和職業原則的做法”。監督媒體是非常復雜的工程,因為媒體要實現有效的輿論監督、踐行對社會的承諾,必然需要較為自由、寬鬆的環境。沒有制約的權力必然會導致濫用,同樣過於媒體過度自由會導致權力濫用,對其有必要進行制約和監督。

2.重視受眾引導。受眾接受媒體的傳播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有基本的需求,也有高尚的需求,我們媒體應該更多滿足他們的高層次的需求,滿足他們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不是迎合他們的低俗的追求刺激的需求,引領他們朝更高尚的健康的文化方向發展。在堅持為群眾牽線搭橋解決愛情婚姻大事的同時,引領他們對感情婚姻的嚴肅認真的態度,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對幸福的向往有一個正確的觀念,而不是一味向錢看,淪為拜物教一族。

3.打造品牌,延伸產業鏈。品牌的含義日益豐富,從簡單的識別走向品牌的聯想,也就是看到某個牌子自然會聯想到於此相關的品質、個性、特色和服務,品牌是產品屬性、名稱、包裝、價格、歷史聲譽、廣告方式的無形總和。媒體品牌也是一種生產力,通過打造名牌欄目,衍生出一系列價值產業鏈,來延伸和擴展品牌。比如,打造以名牌欄目為名的交友婚戀網站,出版一系列婚姻愛情甚至育兒叢書,生產情侶文化服飾以及男女定情信物,開設婚慶公司等等。

(作者簡介:桂渝芳,男,荊楚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新聞專業副教授、新聞教研室主任、新聞專業負責人,主要從事新聞與傳播理論以及廣告研究。)

參考文獻:

[1] 尹鴻等.娛樂旋風——認識電視真人秀[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2] 謝耘耕,陳虹.真人秀節目:理論、形態和創新[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3] 陳默.被娛樂和低俗化的電視相親節目[EB/OL].http://tv.people. com.cn/BIG5/14644/135863/13896833.html.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燕帥)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