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媒體時代,傳統的媒體都在尋求適合自己發展的創新策略。南陽日報順勢而動,針對其核心競爭力——新聞評論版進行了動態的改革,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評論特性。通過研究南陽日報新聞評論版中版面設置、選題價值取向、立論方法、標題制作藝術、結構創新等方面的特點,探析新媒體背景下地市級報紙新聞評論寫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同時,對南陽日報評論版的發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對其他地市級的報紙的新聞評論創作也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新聞評論﹔特色品牌﹔創新
南陽日報創刊於1949年3月22日,作為南陽市委機關報,其黨報屬性決定了其重要輿論陣地的地位。然而,數字技術與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不斷沖擊和挑戰報業市場,也把報業從傳統的發展模式推向了競爭的前台。傳統媒體隻有改革創新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尋求自身的發展之道。南陽日報本著讀者至上、創新第一的原則,對評論版進行了動態的改革,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評論個性,使得新聞對於讀者的意義更加凸顯,增強了廣大讀者對新聞有深層次的理解,贏得受眾和市場的認可。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南陽日報新聞評論版的特色。
一、新聞評論版外在形式上的特色
1.文章來源廣泛
南陽日報自改版以來,新聞評論版就呈現出了一種百花齊放的現象。吸納各大報刊的評論文章、非專業新聞工作者的加入和本報評論員文章相結合,這種廣泛的文章來源促成了南陽日報新聞評論版的新風貌。在A5版的評論專版每周時評中,就集合了各大媒體的聲音,合理利用資源。在集多家之言的同時,南陽日報也鼓勵讀者參與投稿。這種讀者投稿當作者的方式大大的帶動了讀者的積極性,不僅使日報的評論更加貼近民生吸引讀者,也是評論來源的一種創新。當然,南陽日報本報評論員、本報記者的新聞評論也分散在各個板塊之中。兼容並包的策略使得南陽日報成功的搶佔了觀點市場,使其在當今新興媒體的競爭下擁有自身的一席之地。
2.版面精心編排
想要贏得受眾和市場的認可,僅僅從擴寬文章來源方面來革新是不夠的。南陽日報在新媒體競爭中改版,利用平面媒體文字思辨性強的優勢對新聞評論進行精選精編,希望從新穎並且一目了然的版面上來吸引讀者。在A5版的每周時評中分為頭題評論、媒體聲音、深思一刻、新聞圈點、畫裡有話五個版塊。篇幅長短結合、配合漫畫,版面精簡而不失生動,內容選擇貼近生活,從而有效吸引讀者注意力和提高市場認可度。
二、新聞寫作上的特色
新聞評論的深度和特色則是一家報紙非常重要的競爭力。新聞評論版的改革光是從表面做功夫是遠遠不夠的。深化內涵,拓展外延是根本之道。
1.選題特色
新聞評論在報紙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普利策將其比喻為“報紙的心臟”,而選題則是新聞評論的心臟[1]。選題就是選擇新聞評論所要評論的新聞事實或論述的對象。南陽日報充分認識到了選題的重要性,改版之后的新聞評論選題形成了一下幾點特色:
(1)堅持“三貼近”原則。嚴格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用平民話的視點去分析、評議新聞。南陽作為農業大市,《新農村周刊》的創辦切合實際,起到了宣傳黨的政策、通達社情民意、正確引導輿論的作用,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
(2)新聞價值與宣傳價值並重。南陽日報新聞評論的選題直接體現了報紙的新聞敏銳度,新聞評論和新聞報道一樣講求真實性、時效性、客觀性。同時南陽日報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新聞評論一直承擔著宣傳政策、引導輿論的責任。兩者並重、合理結合是南陽日報新聞評論的一大特色。
2.標題制作藝術
標題相當於評論文章的外在,是受眾對文章的第一印象。它決定著能否吸引讀者去閱讀文章。南陽日報的評論文章如2012年5月15日《新農村周刊》中的《在明白上下工夫》的標題就運用歧義,獨具個性吸引廣大讀者的眼球。南陽日報新聞評論的標題制作特色在於其不落窠臼,又能概括文章大意,看標題便一葉知秋。
3.理論方法
新聞評論的立論是指形成和提出評論的中心論點,即確定評論的主要看法和基本見解。南陽日報新聞評論的立論方法沒有固定套路,常採用落筆切題式、用由頭引出了論點式或者提問式。觀點具有針對性但視點不夠獨特新穎,具有准確性和前瞻性。
4.結構創新
南陽日報新聞評論文章在結構上遵循“三段式”,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2010年3月24日南陽日報A1版“四個帶動”系列評論之四《創新:激活發展動力的不朽靈魂》一文,整體思路清晰明確,結構規矩中不乏創意。
三、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本報評論文章太少
縱覽南陽日報的新聞評論作品,多數是源自其他媒體的評論文章,而自身的評論員文章、記者評論很少。雖然改版后新聞評論版集合多家之言,充分利用資源來提升其觀點市場影響力。但是相比之下嚴重缺乏原創文章的現象會造成該報工作人員新聞素質欠缺、報紙特色缺失的疑問。南陽日報的新聞評論可謂是集百家之言但是偏偏忘記了自己發言。
2.選題缺乏本土化
選題的本地化地方報紙的生存之道。李天倫[2]先生在《地方媒體社評要堅持本地化》(2005年4月3日《南方都市報》)一文中認為:“不可否認,評論的監督功能最大限度地在本地發揮作用,則是地方報紙的讀者所期望和歡迎的。如果一味地隔岸觀火,遠攻近交,讀者最終不會買賬”。然而,由於南陽日報的新聞評論文章多數源自其他媒體,造成其選題的本土化不夠,造成讀者的流失和南陽日報的社會公信力下降。
3.視點不夠新穎獨特
一篇新聞評論,視點溶於標題、選題、立論、結構中,貫穿於新聞評論的始終,是新聞評論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3]。南陽日報的新聞評論在其他方面力圖創新,視點卻不夠新穎獨特。
日報的評論多是為宣傳一項政策而進行的系列報道。如“四個帶動”系列評論。這些系列評論雖說有利於黨的思想和路線的宣傳和報道,但是評論語言僵硬缺乏生動性,很難激起一般讀者的閱讀興趣從而達到引導輿論的效果和作用。
四、適應市場需要的發展之道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如何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獲得自身發展之道便是傳統媒體迫切思考的事情。南陽日報新聞評論版的改版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不足。針對地市級報紙新聞評論的創新發展,應該在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上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增加本報評論員文章
黨報的根本職責就是提高輿論領導力。而黨報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新聞評論,它不僅肩負著宣傳黨的方針、路線、政策的重任,而且發揮著溝通黨、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橋梁作用。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南陽日報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充分發揮黨報的核心作用,在輿論監督和意見表達等方面體現處自己獨有的社會影響力,而新聞評論則是實現輿論監督和意見表達的最有力的傳播手段。相比中央級、省級黨報的評論專欄和地方都市報匯集眾議的評論專版,南陽日報在新聞評論這塊“陣地上”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亟待提高戰斗力。
2.選題更加本土化
美國學者《對報紙的參與與權利》中明確提出媒介接近權。社會責任論也認為媒介應該成為交流評論和批評的論壇、大眾討論的傳輸器,准確表現社會典型形象的鏡子,社會上所有重要思想觀點都應出現在媒介中。新聞評論則是受眾實現媒介接近權的重要手段, 也是參與的主要途徑之一。群眾可以通過接近媒介來發表建議、參與社會,增加對媒介、政府的信任度[4]。從這一角度來講, 新聞評論的本土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南陽日報應與讀者互動,策劃和舉辦各種征文征稿互動活動,並與各種報道形式緊密結合,“在活動中辦報,在辦報中活動”,讓普通讀者參與其中,拉近同黨報的感情。
3.視點更加新穎獨特
為了讓1100萬南陽人民更加了解黨和政府的政策,應以“跳出南陽看南陽”的思路,“走出去”開展大型戰役性報道,把對老百姓的關心和關愛播撒到中原大地,增加大眾對日報的關注度。地方黨報在三級辦報結構中處於底層,這種定位使得地方黨報的新聞評論的選題有兩個傳統來源,一是摘取人民日報或新華社的評論文章﹔二是本級黨代會或人大、政協換屆大會等地方工作常規性的評論總結文章,題材十分單一。南陽日報要發揮自己在地域接近性上的優勢,在貼近受眾心理、貼近地方新聞事件、貼近地方特色上下功夫,爭取佔領地方輿論引導的制高點。
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怎麼做好報紙的發行工作,已經成為整個新聞界和業界共同探討的問題。而南陽日報作為一個地市級的黨報,其發行量受到發行區域的限制,所以必須想出一條符合自己特色的發行路子,做到發行量和有效發行的有效結合,這樣才能在局限的條件下最大限度的發揮黨報作用。首先抓住自己的核心讀者群,將核心的新聞文章精益求精,箭無虛發的直指核心讀者。其次要不斷擴大一般的讀者群,做深度評論對讀者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這樣在不影響黨報的“質”的同時又可以大大提高黨報的“量”,實現了發行量與有效發行的有機統一,同時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的,“質”越高“量”越大,“量”越大“質”的發揮空間越大。由此我們得知,南陽日報若想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須樹立自己的特色品牌,一旦特色品牌形成,那麼自然贏得市場親睞,發展天地也就寬闊許多。
在今后的發展中,南陽日報應揚長避短深化內涵,拓展外延樹立品牌,發揮市政府指導全市輿論工作的作用的同時不忘貼近廣大百姓生活,從細微處入手來發揮黨報新聞評論的輿論導向性。 (指導老師:白長燕)
(基金項目:本文是南陽師范學院大學生實踐教學活動創新項目:“南陽日報新聞評論版的特色探析”(2012-ZB-34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樊琳,女,南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專業,主要從事播音主持藝術研究﹔韓甜甜,女,南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主要從事廣播電視編導研究﹔柴定玖,男,南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主要從事廣播電視編導研究。)
參考文獻:
[1] 丁法章.新聞評論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 李天倫.地方媒體社評要堅持本地化[N].南方都市報,2005-04-03.
[3] 王任輝.新聞評論必須注意的幾個誤區[J].青年記者,2009(7).
[4] 薛中軍.新編新聞評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