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的沖突和懸念設置--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3期

《中國好聲音》的沖突和懸念設置

高衛

2013年03月13日13:3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在電視綜藝節目中, 沖突和懸念是增強故事性、吸引觀眾的有效途徑。通過巧妙的設置,可以有效地增強節目與受眾間的內聚力,優化傳播效果。本文從2012年很火爆的電視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入手,分析探討了節目中沖突和懸念的設置,及其產生的效果。希望通過這樣的研究,進一步推動綜藝節目的良好發展,更加豐富中國電視觀眾的文化生活。

關鍵詞:電視綜藝節目﹔沖突﹔懸念﹔正能量

一、引 言

電視綜藝節目是充分借助電子技術手段,運用獨特的電視表現手法,如聲光效果、視覺造型等,廣泛融合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借以給觀眾提供文化娛樂審美享受的電視節目形態。

近年來,隨著《超級女聲》和《非誠勿擾》等電視綜藝節目快速降溫,原本熱鬧非凡的中國電視節目逐漸歸於沉寂。然而,2012年的《中國好聲音》節目異軍突起,給電視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得到大家的肯定。究其成功的原因,公平公正公開的理念,強大的導師團隊,超一流的樂隊和絢麗的舞台,以及360度旋轉的攝像機等均是吸引眼球、提高收視率的必要條件。但從節目的敘事結構和敘事技巧分析來看,貫穿節目始終的沖突和懸念設置,無疑是節目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沖突和懸念設置的意義

沖突是指文藝作品中所刻畫的不同性格、不同情勢、對立力量或人物內心各種思想感情的矛盾及其激化。在敘事性作品中沖突多表現為:與自然力量的沖突﹔與不同性格的任務的沖突﹔與社會的沖突﹔人物自身兩種性格力量的沖突[1]。電視綜藝節目中的沖突,不僅表現為對立的、互不相容的力量或性質(如觀念、利益、意志)的互相干擾或以爭吵、摩擦和對立為特色的持久的不和,更直接地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意見表達和明爭暗斗,表現為一個人和他自己與客觀外界的對立,也表現為一個人當面臨選擇需要是這樣還是那樣的時候,內心的矛盾。

懸念又稱懸疑,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欣賞戲劇、電影或其它文藝作品時,對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的關切心情”[2]。《辭海》對懸念的解釋是“敘事類文藝作品的表現手法之一。即在情節進展的關鍵處,有意制造一些激發欣賞者興趣和緊張心情的未知數或細節,而將詳情留在后面交待。[1]”從以上對懸念概念的解釋得知,懸念與人的心理活動密切相關。人類本性好奇,對未知的領域或事件願意探求結果,懸念正是利用這一點引起觀眾的興趣。在電視綜藝節目中,編導在處理情節、設置沖突、展示人物命運時,常常利用充滿神秘的情節、詭異的氣氛讓觀眾欲罷不能,產生強烈的心理互動,對事情的發展變化結果,對人物或事物的處境和結局產生關切的心理,使節目情節發展更具有引人入勝的魅力。

沖突和懸念是電視綜藝節目增強故事性、吸引觀眾的有效途徑。通過巧妙的設置,可以有效地增強節目與受眾間的內聚力,優化傳播效果。

三、沖突和懸念在《中國好聲音》中的應用

《中國好聲音》節目是浙江衛視獲得荷蘭“The Voice”版權而傾力打造的大型勵志專業音樂評論節目。節目內容通過四個環節的選拔,提高參與者的綜合音樂文化素養,提倡年輕人堅持理想、努力奮斗的主流價值觀,突顯凝聚百姓力量,傳播國人聲音,弘揚民族情懷的文化內核。《中國好聲音》第一環節節目共6期,是四位導師從參賽的152名選手中各自選拔爭取到自己的14位學員。第二環節節目共4期,是四位導師分別從各自的14位學員中選拔出4位學員組成黃金戰隊。第三環節節目共3期,是四位導師分別從各自的4位學員中選拔出一位參加總決賽的學員。第四環節共1期,是四位導師選拔出來的共4位學員同台競技PK,最終選出《中國好聲音》年度總冠軍。

其實,《中國好聲音》節目中的沖突與懸念設置從聘請導師階段就開始打下伏筆,並一直貫穿節目的始終。經歷坎坷的成名歌手楊坤比較偏重感性,比較現代的音樂歌手庾澄慶則幽默風趣,國內流行音樂的頂尖人物劉歡以專業點評見長,那英則直率、開朗。四個不同風格的導師演繹出不同的角色,為節目中沖突的構建和化解埋下伏筆,同時也令觀眾對比賽的階段性及最終結果充滿期待。

從第一期開始,導師們背對選手,以盲聽盲選的方式,排除視覺的干擾,以音取人,凸顯了《中國好聲音》節目的公平、公正、公開的選拔標准。但當導師們轉身后,往往出現戲劇性的一幕,導師們憑聽到的聲音做出的判斷,與看到的學員相貌、氣質甚至性別等常常會存在很大的差異。這會讓四位導師不由自主地顯露出詫異的表情。導師們相互交換看法時的判斷和真情流露,恰恰成為了吸引觀眾的興趣點。欣賞音樂的同時,加深對明星導師們音樂思想、相關理念及價值觀等的進一步了解,也成為了觀眾想做的事情之一。

例如,台灣街頭歌手張玉霞演唱《獨上西樓》,溫柔細膩,情感真切,很有鄧麗君的韻味,吸引了四位導師先后轉身。最先轉身的楊坤發現張玉霞其貌不揚而且是位盲人后,面帶驚異,禁不住側頭去看其他三位導師。庾澄慶轉身后,稍微停頓,驚異地做出哇的口型。劉歡轉身后雖表現沉穩,但通過他深吸一口氣的表情,也看得出現場選手超出了他的意料。那英最后一個轉身,但隨后面帶驚愕轉頭去看劉歡方向,想必是帶著極大的心理反差去求証眼前的現實。這些細節鏡頭的拍攝無疑都是導師們心理矛盾沖突的具體展現,而這些也正是觀眾所願意並希望看到的。因為這樣的意外為隨后環節中導師與選手的交流,以及導師爭搶這個選手的表現制造了懸念,而這個懸念激發了觀眾急切看下去的欲望。同樣,歌手丁丁以嘹亮、清脆的嗓音吸引了四位導師轉身,又以青春、靚麗的容貌吸引了四位導師瘋搶。歌手張瑋極具爆發力的嗓音和對高難度歌曲游刃有余的控制力,不僅high翻了全場,也讓四位導師爭相轉身。這樣的“瘋搶”讓觀眾們興味盎然,大家都想知道四位導師如何爭取這位選手,這位選手又會做出怎樣的決定,加入誰的戰隊。懸念一次次成功設置,令人觀看欲罷不能。

好萊塢著名編劇導師羅伯特-麥基認為,在影視作品敘事策略中有兩個要點,即“利用不可逾越的鴻溝制造反差,並輔以各種激勵事件推動情節發展,以讓觀眾無法自拔。”這其實就是沖突和懸念的構造,《中國好聲音》很好地將“鴻溝與反差”做到了極致。在盲聽階段,選手要賣力演唱以贏得導師轉身的機會,而一旦導師轉身,操縱命運的權杖瞬間就轉移到選手手中。為了爭取優秀選手加入自己的團隊,導師們除了有意無意地相互“拆台”,還通過許諾、撒嬌、送禮物等各種方式來吸引選手。觀眾看到這種變化會讓平時高高在上的導師忽然變得如此降低姿態,內心中便隱約分享了選手的權利並產生觀賞快感。在節目的第一個環節中,無論是聲帶受損的金池還是貨車司機曹寅等,他們源於平凡卻不懈追求音樂夢想的執著努力,都符合“激勵事件”,能充分引起觀眾的同情或共鳴。通過普通歌手的逆襲突出壓力的轉換和角色的蛻變,通過夢想的傳遞吸引觀眾的同情和移情,使觀眾深深地被與自己趨同的角色所吸引。這些的懸念讓《中國好聲音》發散出巨大的吸引力。

此外,導師爭搶選手的過程也是沖突的過程,楊坤真性情流露,常拿自己即將舉辦的32場個人演唱會作為爭取選手的手段﹔庾澄慶插科打諢,爭搶學員時卻又當仁不讓﹔那英對自己的伴唱——哈爾濱女孩王崇的糾結和真情告白﹔劉歡被成都女孩徐海星對離世父親的真情所感動……這些由於沖突而出現的不可預測的戲劇性鏡頭也貫穿在節目中,為節目的觀賞性大大增分。

在節目的第二個環節,每位導師的學員兩兩配對同唱一首歌,既是相互補唱、合音,又是各自展示、相互斗強。在對同組水平相當的兩位歌手選擇中,每位導師都糾結萬分。抉擇中既有其他導師和朋友的意見,也有自己對團隊競爭的思考,多種矛盾沖突交織在一起,制造出一個又一個巨大的懸念,也使得觀眾對導師每一次選擇的結果期待萬分。每次的結果也引起觀眾通過網絡等形式的熱烈討論,這些觀眾或網友之間不同觀點的沖突,無形中為節目做了廣告,吸引了更多的觀眾一探究竟。

第三個環節中媒體評審團的加入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因為全國99家媒體單位,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大眾的呼聲。這些非音樂道兒上的媒體以其非專業但具有草根力量的特質,不妥協四位導師的權威,以各自的投票直接表明自己的觀點。甚至媒體之間的意見不一,更加劇了節目中的矛盾沖突,使得結果更具有客觀性、相對公正性和不可預測性。

楊坤組進行4選1時,無論在金志文與平安的較量中,還是在關?與金志文的PK中,楊坤與媒體評審團之間的評判表現出巨大的差異。節目中,正是由這種差異帶來的結果不確定性和造成的懸念,成為吸引觀眾爭相盡早知曉結果,提高收視率的原因之一。

第四個環節總決賽中,4位導師團隊中選拔出的學員分別代表4位導師參選終極PK,四位導師除了以電視介紹片的形式和在現場為各自的學員搖旗吶喊,爭取選票外,已經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決定權。而現場的6萬名觀眾和99位媒體代表組成的評審團則成為了“中國好聲音”最終的決定者。對選手現場水平和綜合實力的認可,對導師前期選拔的認可,以及本著對“中國好聲音”的負責態度,觀眾和媒體評審團的結果最終呈現,一切懸念都被破解,一切謎底均被揭開,一檔綜藝節目暫時告一段落。其實,在第四個環節節目中的矛盾沖突和導致結果的不確定因素也有很多,除了選手演唱的現場水准,選手和導師同台獻歌時的表現,和導師接受採訪時的語言表述,以及前期的被認同感等等,都是影響他們最終奪冠的原因之一。

四、結 語

綜合來說,《中國好聲音》以其追求公平、公正、公開的理念,和對沖突、懸念的合理設置以及創新的節目形態贏得了觀眾,在眾多的電視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創造出了電視綜藝節目的奇跡,也對綜藝電視節目策劃中沖突和懸念設置的合理應用課題產生了深遠影響,值得我們繼續深入地研究和思考。

(作者簡介:高衛,男,勝利油田廣播電視中心新聞部主任記者,碩士,主要從事新聞採訪工作。)

參考文獻:

[1] 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宋心蕊)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