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廣播電視台要張揚起新聞立台這面旗幟--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3期

縣級廣播電視台要張揚起新聞立台這面旗幟

賀若軍

2013年03月13日14:16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新聞節目的質量是決定一個廣播電視台興衰成敗的關鍵,對於取消自辦頻道改為在省市公共頻道播出的縣級廣播電視台來說尤為重要。縣級廣播電視台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首選的突破口就在新聞,即“新聞立台”。如何做到“新聞立台”,一、廣播電視最本質的特征是黨的宣傳輿論工具。要堅定“喉舌”意識,增強全局觀念,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二、要突出特色,辦好辦活民生新聞。要處理好“宣導”與服務的關系,服務公眾、為公眾提供有效有用的資訊服務是大勢所趨,是受眾需求﹔要突出本土和個性特色,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朴實鮮活的表現形式,以“快”、“俗’”、“小”、“活”、“新”的表現手法,反映廣大受眾的所思、所盼、所想,從內容到形式上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努力辦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新聞節目來,不斷提升縣級廣播電視台的品位和影響力。

關鍵詞:縣級廣播電視台﹔張揚﹔新聞立台

新聞節目是廣播電視的主體,也是廣播電視的生命。時下,媒體戰常常演化為新聞戰,能否辦好新聞節目是決定一個廣播電視台興衰成敗的關鍵,特別是對於取消自辦頻道改為在省市公共頻道播出的縣級廣播電視台來說顯得更為重要。因此,縣級廣播電視媒體要在競爭中提高影響力,首選的突破口就在新聞,即“新聞立台”。那麼縣級廣播電視台為什麼要張揚起新聞立台這面旗幟又如何更好地張揚起新聞立台這面旗幟呢,筆者談自己一點粗淺看法。

根據國辦發【1999】82號文件精神,大力推廣公共頻道,即縣級廣播電視台在實行三台合一的基礎上由省或市級電視台制作一套公共節目供所轄各縣電視台播出,從中空出一定時間段供縣級廣播電視台播放自己制作的新聞和專題。這樣以來,對於宣傳質量本來就不高的縣級廣播電視台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因為各區縣台在同一平台競爭,節目質量如何,對比鮮明,一目了然。因此,縣級台隻有增強競爭意識,制作出一批地域特色濃郁的精品節目,不斷提高節目質量,增強節目影響力,才能以質量取勝,強化自身威望,實現自身價值,贏得觀眾,在公共頻道中擁有立足之地,獲得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那麼如何做到新聞立台呢,本人認為:

一、堅定“喉舌”意識,增強全局觀念

輿論這種社會現象始終貫穿於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各個階段,以“公眾意見”這種外在的形態表現著自己,並對社會、政治、經濟、思想和生活施加著深刻的影響,體現著輿論本身的特征和共性,不因歷史的變遷而改變[1]。人民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在我國,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而且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廣播電視作為黨的宣傳輿論工具,是黨和人民的喉舌。而媒體的權威性、重要性和感召力來源於其在社會的廣泛影響和在群眾中的信譽,因此要發揮好“喉舌”作用,就必須張揚起新聞立台這面旗幟。

堅持新聞宣傳的黨性原則,全面、准確、生動地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使之變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把客觀事實作為新聞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據現實生活,依據物質存在,依據客觀事實來反映和報道新聞﹔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以團結、穩定、鼓勵、正面宣傳為主,遵循馬克思哲學的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全面把握和正確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和主流。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涉“深水”,抓“活魚”,用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和工作成效准確、生動地宣傳好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

二、突出特色,辦好辦活民生新聞

民生新聞是體現黨和政府提出“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執政理念的一系列關注老百姓生機的新聞。辦好民生新聞有兩層含義:一是傳播民生新聞,二是關注民生。就是用平等的積極的態度縮短記者與受眾、節目與受眾的距離,通過廣播電視節目溝通與受眾的情感,更好地為廣播電視受眾服務。這就要求縣級台在新聞採編、制作上應主要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一)處理好“宣導”與服務的關系

在人們的生存質量日益與社會利益關系調整密切相關的今天,人們關注的重點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由過去更多地關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向更多地從自我的角度關注公平、關注利益、關注生存、關注發展的轉變。如果我們不能把黨和政府在加快發展、深化改革上的意見和舉措與公平、利益、生存、發展等這些當前社會公眾密切關注的問題結合起來、統一起來,那麼,傳媒的影響力就要大打折扣,社會公眾就會認為你所傳播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是無用的、無益的、無關的,同時,也很難動員廣大群眾一道投身到改革和發展中來。可以這樣說,任何一種媒體如果不能很好地從“宣導”向服務公眾、為公眾提供有效有用的資訊服務轉變,其生存能力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縣級廣電媒體也是如此[2]。報道方式由“宣導”向服務轉變是大勢所趨,是受眾需求。

(二)突出本土和個性特色,從內容到形式上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歷史軌跡,傳統文化、風土人情、名優特產等表現出特色的東西。不管這塊土地是肥沃還是貧瘠,老百姓生於斯,長於斯,總有一種難以舍棄的依戀情懷,外來人員也會產生興趣。縣級廣播電視台作為地方台,置身於廣闊農村,離農村、農民最近,在距離上更接近群眾,其生存和服務空間主要在農村。對於多數老百姓來說,遠程信息僅是資訊本身而已,而近距離的信息更關系到他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他們關心的所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決定、決策和身邊發生的事情如農副產品的價格遠比美國選總統更有吸引力,更有看頭。這就為縣級廣播電視新聞的收視(聽)率打下了上級台無法競爭的基礎,成為自身的優勢。這些優勢就是縣級廣播電視台所追求的最大的特色,這種本土特色對當地受眾的影響力是其他外來媒體無法比擬的。所以,很好地挖掘本土特色的深刻內涵,並通過新聞報道廣為傳播,是縣級廣播電視台做好新聞的重頭戲。縣級台要認真研究這些“本土資源”,要把其中的重點做深,把特點做活,把亮點做精。通過表現地域歷史文化,在為社會經濟服務的同時把自己打造成為本地受眾討論本地公共事務的平台,從而鞏固自己在本地的影響與市場。要凸顯地域特色,就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在“農”字上作文章,使“農味”濃郁,“農氣”旺盛,符合當地受眾口味,提高受眾對節目的認知度、接受度和熱愛度,使其真正成為廣大農村受眾的耳目喉舌。

要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實實在在地將鏡頭、話筒對准老百姓,熱心為群眾服務。要盡可能將觸角伸向全縣每個角落,讓村邊地頭、街頭巷尾的普通老百姓走近話筒前,走進節目裡。在新聞題材的取舍、角度的選擇、表達的方式上要適合群眾的口味。要從大的角度寫新聞,突出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活動,人的作用,用人類共有的情感來影響受眾,最大限度地反映鄉村、社區居民的精神面貌,真實地展現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同時,要辦好專題節目,即著重於新聞事實的挖掘與分析的深度報道。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農業、農村、農民中有大量的素材和豐富的題材可挖掘。辦好專題節目不僅是宣傳工作的要求,也是提高縣級台綜合能力的必修課,更是展示縣級台實力的一個主要窗口,因而縣級台要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要求做好專題節目。這裡要注意改進會議報道和輿論監督。除事關全局的重要會議和領導重要活動外,一般性會議和領導活動不作報道。需要報道的也要變換報道角度,突出新聞內容,突出要抓的工作,突出要解決的問題,不搞程序化報道。輿論監督是媒體的責任和戰斗力所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一些低層次矛盾和問題逐步出現,行車難、看病難、上學難、飲水難、看電視難,以及農民工勞資糾紛、土地林權、社會保障、醫療保險、社會治安、信訪維穩、干部作風等一系列帶有時代特征的民生問題隨之而來。縣級媒體有責任引導群眾關心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維護和推行社會公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形成和諧相處的人際環境。具體講要克服“無為”思想,要擺好位置,不能“越位”,也不能“串崗”。媒體開展輿論監督是客觀全面、公正地反映事實真相,而是非曲直應該讓受眾去評判﹔要把握好度即力度要適當,動機要得當,方法要恰當,行動要正當。

突出個性特點,就是突出“平民化”本色,多用群眾的語言,多聯系群眾身邊的事例,多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朴實、鮮活的表現形式,反映他們的喜怒哀樂,所思、所盼、所想。1.要快。要以最快的速度反映當地發生的新聞事件,以滿足受眾先睹為快的收視心理。2.要俗。要改變傳統的“說教”、“灌輸”和“居高臨下”的傳播方式,多做解釋性報道。更多地挖掘普通人的豐富情感和真實的內心世界。改進“結論式”報道,多採編跟蹤新聞事件發展的“進行式”報道。3.要小。即以小見大。在策劃上大題小做,在主題上,以小見大,在篇幅上,短小精悍[3]。通過小角度凸顯大主題,讓受眾“見一芽而知天下春”、“窺一斑而知全豹”。4.要活。以“活”取勝.多寫現場新聞、新聞特寫。既要報出新意,常報常新,做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又要報出精彩,常報常精,做到“花開兩朵,各表一枝”。5.要新。新聞節目不僅要通過強化現場感和細節美,以增強新鮮感,更重要的是在提煉主題中求新。“文章成敗在立意”。新聞主題是決定新聞的思想意義和指導作用的根本因素。一次成功的新聞採訪,一篇質量高、價值大、思想指導性強的新聞作品,無一不同與新聞主題的選擇提煉得好息息相關。提煉新聞主題要審時度勢,活躍思維,精心策劃,對准焦點,挖出真實、鮮明、深刻、新穎而又引人深思的新聞。隻有這樣,才能夠辦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新聞節目來,不斷提升縣級廣播電視台的品位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馬克思恩格斯論新聞[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5.

[2] 毛錦欽.中國廣播電視的縣域化生存[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

[3] 陸偉崗.地方文藝節目要突出地方特色[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