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后,拿起書本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在北京一家咨詢業外企工作的年輕白領郭曉是個“小說迷”,起早貪黑的快節奏生活將她的休閑時間變得少之又少,“每天晚上9、10點下班回來,一沾枕頭就睡著,更別提看書了。”不過,最近她想了個辦法:將電子書導入手機,每天利用在地鐵裡的時間用手機看小說,順便打發無聊時間。“這樣一來,我又可以一個星期看兩本小說了。”
現如今,移動閱讀正在成為一種主要的生活方式。電子閱讀的興起在帶來深刻的閱讀革命的同時,各類電子閱讀移動終端的“爭奪戰”也風起雲涌。
近日,由盛大雲中書城發布2012年度中文數字閱讀數據報告顯示,在雲中書城1600萬閱讀人群中,有62%的用戶選擇使用手機閱讀,16%的用戶選擇使用純電子書閱讀器閱讀,12%的用戶選擇使用平板電腦閱讀,整體上有超過90%的用戶使用移動設備進行閱讀。
類似漢王、亞馬遜Kindle這樣的純電子閱讀器的硬件技術正呈現飛躍式發展。一方面給讀者的閱讀感受已經越來越像紙質書,如“電子墨水”技術已基本解決了閱讀的清晰度和舒適性問題。另一方面,專業電子書閱讀器對紙質書的比較優勢也越來越明顯,如具有便攜性、購書便利性、數據安全性和社會化閱讀等特性。
盡管在電腦、手機及蘋果iPad這類電子閱讀器替代品中,電子閱讀只是其中一種應用,但並不妨礙它們獲得消費者青睞。“比起用iPad看書,專門的電紙書肯定對視力的傷害要小﹔但如果是不到半小時的閱讀,我可能還是願意用iPad,因為它的界面比較豐富,感官體驗有趣,應用功能也更為強大,包括游戲、電影、音樂、電子書等,超過15萬個的大量應用軟件。相對來說,電紙書的功能過於單一,性價比也就沒有iPad高。”郭曉說。
隨著iPad、手機等電子閱讀器替代品在電子閱讀市場上分得一杯羹,純電子閱讀器的市場現狀不容樂觀。前不久,電子書行業的領軍企業漢王科技公布了2012年業績數據,營業總收入為4.1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2.36%,實現營業利潤-817.65萬元。在平板電腦優越的功能面前,性能單一的電子書所體現的優勢似乎顯得微不足道,黑白屏幕不易傷害眼睛,但是看久了卻會產生視覺疲勞。性能的單一和價格的高昂也為人所詬病。很多消費者認為,購買一款上千元的電子書,還不如一台功能齊全的平板電腦來得劃算。目前的電子書閱讀器市場降價風潮迭起,降價似乎也確實成為了電子書銷售不得不遵循的王道。
未來的閱讀究竟是依賴於專用電子書閱讀器,還是更多地通過平板電腦、手機等功能更為全面的數碼產品?
縱觀國內電子書市場,企業多在電子書的硬件上競爭,而內容平台卻缺乏建設。《新聞出版總署關於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中明確提到,電子書原創內容顯得不足,而產業鏈中相關標准缺失,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突出。電子書賣的是電子產品,但是更重要的是書所承載的內容。
“要進一步讓中國讀者真正認識到電子書相對於紙質書的優勢,將更多讀者‘拉’向電子書。”業界人士指出電子書閱讀器要改變商業模式,要由純賣終端轉成賣書、賣內容。目前,絕大多數中國讀者手中的閱讀器內儲存的所謂“電子書”大多都是紙質書的PDF掃描版,僅有少量是PDF電子版。PDF遠不是真正的電子書,真正的電子書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紙質書的優勢,同時又發揮了其作為電子書格式優勢的書。即使目前的主流電子書格式,如azw、mobi和epub等,其多媒體和互動特性尚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電子書”其實不必拘泥於“書”,它完全可以是一種全新設計、制作和營銷的全新的媒介產品。
經過幾年的發展,世界電子書領軍產品——美國亞馬遜Kindle的形態日趨完善,不但可以購書、讀書、查字典、添加標記、添加筆記、還能將筆記同步到社交網絡與別人分享等等。“Kindle的成功源自背后亞馬遜龐大圖書庫為其撐腰。相比較而言,國內的電子書網上書城能夠提供的圖書卻仍有限。”業內人士認為,Kindle的成功乃是亞馬遜平台的成功,依靠內容平台而不是販賣電子終端似乎才是立足之道。
《2011-2012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指出,未來,我國數字出版產業可能迎來四大發展趨勢:隨著傳統出版單位參與度的提高與大型網絡投送平台的進入,電子書將迎來高速增長﹔伴隨著4G網絡的發展,數字出版將在移動互聯時代躍上新高度﹔在智能語音技術、顯示技術、雲服務等新技術的大范圍應用的未來幾年,數字出版的科技水平與信息化水平也將得以推動﹔數字終端將走向網絡化、智能化與融合化。
唯此,電子書產業才能一方面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一方面還可以創造出新的需求、刺激新的消費。(記者 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