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如何理解“生活在別處”的“邊際人”--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第四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嘉賓演講

吳飛:如何理解“生活在別處”的“邊際人”

——漫談帕克和其的學術遺產

2013年07月15日11:28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吳飛
吳飛

人民網7月15日電(趙光霞 陳絲絲)2013第四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於7月12日至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屆大講堂邀請50多位傳媒領軍人物,一線編輯、記者、主持人和著名專家學者,為來自海內外130多所高校的350余名學子講授傳媒業改革創新的經驗與教訓,幫助學子們了解傳媒業界和學界的最新發展動態,深化對傳媒業和新聞傳播學科的認識。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吳飛7月12日在第四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上發表演講。

吳飛從帕克的“邊際人”理論切入,運用大量鮮活生動的案例,娓娓道來,為傳媒學子做了一場題為《如何理解‘生活在別處’的‘邊際人’——漫談帕克和其的學術遺產》的演講。

吳飛講述了羅伯特·帕克對其老師齊美爾的“陌生人”理論的繼承和跨越。記者出身的帕克一生保持著對現實社會問題密切關注的熱情,並努力尋求解決方案。20世紀初芝加哥出現了大量的移民,如何減少移民社區的社會偏失問題,成為了帕克的重要學術關懷。因而,在1928年,帕克提出了“邊際人”的概念。“邊際人”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齊美爾對“陌生人”的論述。帕克指出:“邊際人是一種新的人格類型,是文化混血兒,邊緣人生活在兩種不同的人群中,並親密地分享他們的文化生活和傳統。他們不願和過去以及傳統決裂,但由於種族的偏見,又不被他所融入的新的社會完全接受,他站在兩種文化,兩種社會的邊緣,這兩種文化從未完全互相滲入或緊密交融。”

此后,吳飛以“浙江村” 現象、“溫州村”現象以及張愛玲、宋美齡的晚年孤寂生活為例,生動地闡釋了“邊際人”的現實。吳飛指出,現代社會中的另外兩種陌生人類型:第一種可稱為“熟悉的陌生人”﹔第二種則為現代都市“漂客”。

講座中,吳飛還圍繞移民和移民報刊,結合這兩者做了詳細闡述:現代美國報刊業的新聞問題之一,就是將移民及其后代變成當地報紙讀者的一部分。吳教授還談到,帕克將現代傳媒視為社會進步的力量,認為報刊對移民的文化傳承和社會融入產生重大的影響,這樣的觀點和杜威、庫利和帕克是共有的。

沿著齊美爾和帕克的思路,吳飛深入分析了帕克“邊際人理論”的影響,他提到,鮑曼在《現代性與矛盾態度》中,探討了陌生人同朋友和敵人的關系,分析了陌生人產生的原因,也分析了陌生人在現代社會和后現代社會的不同處境。

此后,吳飛還提及到法學家唐納德·布萊克在帕克“社會距離”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個新的概念——“關系距離”。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