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報業受賄現象原因淺析--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8期

法國報業受賄現象原因淺析

朱 靜

2013年07月30日16:1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法國新聞史源遠流長,新聞傳播事業是其復雜的歷史環境的一個側面寫照。受歷史環境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法國報刊業有著區別於其他國家新聞業的顯著特點,即報業受賄現象嚴重,甚至到了普遍的程度。文章將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進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可能出現的矛盾及其解決方法進行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法國報刊業﹔受賄﹔解決方法

法國報業的受賄現象是法國新聞史上一個重要特點,同時也是法國報業區別於美國,英國等其他國家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是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其當時所處的環境密不可分。本文將呈現這種現象並試圖尋找現象背后的原因,探討受賄現象與新聞輿論監督功能之間的矛盾及解決方法。

一、法國報業受賄現象的表現

法國報業普遍接受賄賂。有的是直接的經濟賄賂,有的較為含蓄,名義是津貼。賄賂來源也很廣泛:有法國政府、法國政黨,還有是來自外國政府。

(一)接受本國賄賂

法國報業大量接受本國政府和資本家的賄賂。“1880年到1914年,法國政府每年都有一筆用於津貼報紙的秘密開支。一戰后,法國政府將報紙津貼正視列入預算中,如1933年的預算為7100萬法郎,合132萬美金。其中外交部的宣傳費就有33萬法郎,內政部,商業部,殖民部,教育部,藝術部也有大量宣傳經費。內政部以津貼地方報為主,殖民部則津貼殖民地報紙,其他部局的津貼均給予與本身主管行業有關的報紙。”這種秘密津貼其實是過去新聞業政治化的變相繼續。各類名目的津貼構成了一張無形的新聞過濾網,濾去了對政府的反對和非議,使報紙“第四等級”的功能及監督政府的權利徒有虛名。

二次世界大戰后,國家對報刊業給予直接或間接的資金援助。

直接資助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對低廣告收入的全國性日報及地方日報的資助﹔

2.對報刊發行的鐵路運輸和記者使用電話通信的資助﹔

3.對報刊遞送和發行的資助。

間接資助的方式有:

1.對報刊訂購法新社稿件和使用郵政發行的資助﹔

2.減免報刊企業部分稅收﹔

3.對報刊業籌集投資資金的特殊優惠制度﹔

4.對新聞紙實行全國統一固定價格。

據1997年統計,法國政府對報刊出版業的直接資助為2.489億法郎,間接資助為24.7億法郎。

(二)接受外國賄賂

法國報紙也常成為他國政府賄賂的主要對象。“如1904年到1908年,俄國向法國貸款之際,所有法國報紙都接受了一筆數額巨大的廣告資金,從而對沙俄陰暗的政治和經濟狀況保持緘默。二戰前夕,德國每年使用2400萬馬克對法國報刊高價行賄,1939∼40年這方面的費用高達1億馬克。方法包括在報紙上大量刊登德國廣告、定期款待親德的法國記者、付費刊登法德友誼的文章,直至直接收買報刊。”意大利法西斯政府、西班牙佛朗哥獨裁政府都曾花費巨額資金賄賂法國報刊。1936年10月,勃魯姆總理注意到法國報業接受外國政府賄賂的陋習,於是要求國會立法,敦促報業徹底改革。但法國報紙直到二戰爆發也未能進行嚴格整肅。

二、出現賄賂現象的原因

(一)法國報業報價起伏大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物資緊缺,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不免出現。紙張匱乏,導致法國新聞紙的價格持續上漲,法國報紙售價不斷攀升。“報紙零售價每份1917年為10生丁,1919年升至15生丁,1920年達20生丁,1925年為25生丁,1936年為30生丁,1941年達100生丁即一個法郎一份報紙。”報紙售價上升,報紙的銷售量隨之大幅下降,數月方緩慢回升。戰后初期,法國政府曾經統一規定報紙價格,“1950年5月,允許報社自由定價,於是各報競相招價。1954年,政府再次規定報紙的最高零售價格,直至1967年10月,又重新允許報紙零售價格自由浮動。盡管政府多次干預,戰后法國報紙的零售價格仍以驚人速度飛漲,大大高於全國物價上漲指數。例如,從1955年至1970年,法國零售物價上漲101%,而報紙零售價格卻上漲223%。也就是說,從1944年至1982年的38年間,巴黎報紙的零售價格竟上漲174倍!”對於報社方面來說,也往往把提高報紙零售價作為解決經營困難的手段,但每次提價又都導致銷售量下降,造成更大的經營困難,於是,大多數報社隻得越來越依賴廣告費收入。

(二)記者收入不高

報業經營的困難直接影響到報業從業人員的收入,戰后法國報刊業的低迷,使得報刊從業人員不得不放棄“社會監督者”的尊嚴,接受外來津貼,賄賂以維持生計。

(三)法國政治背景對報刊的影響

法國報紙長期以來以不同的形式將政治性與商業性畸形地結合起來。法國經濟上早已是較為完全的市場經濟。但是由於政治傳統的影響和許多具體政策的干預,1881年后,法律並沒有限制媒介的言論自由,但經濟上依附於某一政治勢力的傳統並沒有發生多大的改變,政治性報刊佔據較重要地位的現象也沒有改變。因而,法國商業性報刊雖然早在王權時期就有萌芽,並且在歐洲大陸最早出現廉價大眾報紙(1836年),但其發展長期處於政治性報刊的夾縫中。

19世紀法國不斷地發生政局變動,政治性報刊成為法國新聞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存在時間並不長。只是在第三共和國前期,由於發生了一系列轟動歐洲的政治、社會事件,報刊有了豐富的消息來源,吸引著眾多的公眾,無形中刺激了大眾報業的發展。但是這些報紙雖然以社會新聞為主,依然或多或少帶有不同的政治傾向。商業報刊依附於某一政黨,這在法國自第三共和國至第五共和國,存在了很長時間。一般被視為法國代表性的商業性“高級報紙”,例如《辯論日報》、《時報》、《費加羅報》等,政治觀點也較明顯,通常溫和偏右。法國這一時期的政黨報刊,亦受到報刊大眾化的影響,開本以小型為主,有的干脆以“小”字打頭,例如《正義報》、《小共和國報》、《小馬賽曲報》等等。

政黨報刊與商業報刊的相互影響中,政黨報刊早期處於主導地位,因而使得報刊企業化水平普遍低,管理不善﹔為爭取公眾又隻能以較低報價出售,因而多數報刊需要外部津貼才能維持。通訊社也是這樣,法國最大的通訊社哈瓦斯社在經營上需要較大的資金,由於政府給予大量經濟補助,因而實際上成為半官方通訊社。1938年7月起,法國外交部開始全部承擔該社新聞業務的巨額虧損,實際上是將該社國有化了。

三、幾種原因的關系

法國報業出現受賄現象的原因是多樣的,但是眾多原因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

戰爭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是巨大的,經濟的影響更是不可小覷,法國經濟在戰爭中受到重挫,再加之法國長期以來的政治傳統與負責的政治環境,商業報刊的企業化經營困難重重,導致新聞原料,紙張價格上漲,報刊銷量下降,經營不善,報業收入甚微。記者及報刊從業人員不得不通過接受津貼及賄賂來生活。所以這些原因聯系緊密,不可分割的,消除這種現象應當從根本上考慮問題。

四、出現矛盾

1.報業受賄現象成風與新聞真實性的矛盾:新聞理論中強調,真實性是新聞的本質。閱讀新聞的目的是獲取信息,因此在新聞作品中,堅持新聞的真實性,以客觀中立的觀點報道新聞是每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但是報業接受外來的賄賂,不免和“客觀,公正”這些原則漸行漸遠,因此受賄現象與新聞的真實性之間存在矛盾。

2.報業受賄現象與新聞輿論監督職能的矛盾:新聞工作者被稱為“無冕之王”。新聞機構被譽為“第四等級”,本應行駛環境監測者的職能。但是報業的受賄現象使其這一職能退化,對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保持緘默,輿論監督的職能成為紙上談兵。

五、解決方法與啟示

法國報業在戰時的受賄現象成為法國新聞史上無法磨滅的記號,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諸多,有很多是在當時的環境下無法控制的。但是通過揭示法國報業受賄現象,我們可從中得到一起啟示。

(一)環境對報業發展的重要性

報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大環境的支持。這裡所說的環境包括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良好的經濟環境,資本,廣告來源充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報業的經濟問題,提升報業從業人員的收入,從而提升其做工興趣,生產高質量的報道。政治環境的寬鬆對包夜的發展尤為重要。法國的政治環境較為復雜,政黨報刊一直以來是其主要形式。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報刊更淪為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新聞機構已經不再是暈輪監督的工具,而成為各個政治派別的喉舌,失去了其應有的職責。因此新聞機構若想要良性、健康的發展,其所處的大環境至關重要。

(二)媒介自律,提高報道水平,加強媒介修養

內因決定事物的發展。新聞仍然是綜合性日報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報紙首先要把重點放在提高新聞的質量上,靠報紙的內容去競爭,去吸引讀者。作為媒介工作者應當提升職業道德,加強自身修養,時刻牢記工作職責。

法國新聞也得受賄現象表現明顯且與其當時的社會背景聯系緊密。任何一個新聞媒體都是社會化的產物,因此,在研究一個媒體時,作為研究者應當具有宏觀的視角,考慮到媒介生態環境的變化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超然,程曼麗,王泰玄.外國新聞傳播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 孫維佳.法國報刊出版業的體制,結構及特點[J].國際新聞界,1999(5).

[3] 歐陽明.外國新聞傳播業史稿[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4]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七國新聞傳播事業[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8.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