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微博輿論影響與監管問題的思考--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8期

對微博輿論影響與監管問題的思考

宋會平,楊天瑜

2013年07月31日08:4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作為僅次於傳統媒體的第二大網絡輿情源頭,微博深刻影響著我國社會輿論的生成與演變,給政府事件處置及輿情應對帶來諸多挑戰﹔如“把關人”作用受限造成嚴重的文化缺失現象,在突發事件中具有巨大輿論凝聚力,在現實社會中具有強大動員能力等。因此,建議:法律層面建立並完善相應的網絡傳播法律法規﹔操作層面完善政務微博系統,及時引導網絡輿論﹔理念上加強微博倫理導向建設,促進理性公民的養成。

關鍵詞:微博輿論﹔輿論影響﹔微博監管

2006年微博初一問世,其帶來的巨大影響便引起了媒體界、IT業界、新聞傳播學界的強烈關注。2007年傳入我國后,短短幾年時間,微博更是發展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動員力的新媒體之一,上升為僅次於傳統媒體的第二大網絡輿情源頭。“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通訊社”,微博輿論能量的驟然爆發,輿論環境的新變化,毫無疑問刻地深影響著我國社會輿論的生成與演變,給政府的事件處置及輿情應對帶來諸多新挑戰。

一、微博給網絡輿論引導帶來的嚴峻挑戰

(一)“把關人”作用受限造成嚴重的文化缺失現象

著名的傳播學者勒溫認為,傳統媒體即大眾傳媒的信息選擇與傳播過程中存在大量“把關人”,最后進入傳播渠道的必須是符合把關人價值標准的信息內容,即傳統媒體的新聞信息傳播流程為:記者發現並採寫事實——媒體把關(審稿)——傳播給受眾——形成一定的輿論導向。在該流程中,傳媒媒體即信息的“把關人”實際上壟斷了信源,把關和監管成為輕而易舉的事情。然而,微博時代,微博傳播的個人性、交互性、開放性、即時性等特點,使得用戶發布的信息內容不完全受網站控制,傳統媒體對信息的篩選以及議程設置的特權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也使得大量虛假失實信息得以傳播,謠言由此產生。如暴雨引發大地震、香蕉有毒、金庸去世、某某地出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等謠言引起的諸多問題等。

除此之外,色情等媚俗信息,語言暴力、身體暴力等暴力信息,這些社會負面信息帶來的污染令人堪憂,再加上我國以年輕網絡用戶居多的現實,包括微博在內的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凸顯的文化迷失和缺失現象,不得不引起人們擔憂和重視。而規避與減少這些消極影響,構建和諧健康的網絡文化傳播環境毫無疑問就成為目前各界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微博在突發事件中具有巨大輿論凝聚力

在突發事件報道中,與其他傳媒相比,微博擁有更加強大的輿論凝聚力。因事件突發,傳統媒體很難在現場第一時間爆料,而手機微博用戶無處不在,又因其傳播速度很快、范圍很廣等優勢,突發事件一經微博爆料,然后微博“意見領袖”轉發、關注、評論,引起網民圍觀,在極短時間內就能匯聚大量信息,從而引起引發輿論。美國著名作家、博客專家、查普曼大學教授休•休伊特曾說:“當很多博客選擇了一個主題或者開始跟蹤一條新聞時,便可形成博客蜂群。博客蜂群是輿論風暴的早期征候。當輿論風暴爆發時,公眾對人物、地點、產品或現象的理解將從根本上發生改變。[1]”而與博客相比,微博形成蜂群的時間更短,輿論風暴形成速度更快,因此其輿論引導功能也就更加強大。

微博輿論生成速度、傳播廣度大大影響了傳統的議程設置,也遠遠超過了相關事件處理部門和監管部門的預期,給政府的輿論引導帶來了巨大挑戰。

(三)微博具有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

微博不僅具有強大的輿論凝聚力,在現實社會中更具有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容易形成一呼百應之勢。如上海膠州路教師公寓樓發生大火后,微博上發起“萬人齊為上海靜安高樓大火逝去的同胞祈福”等活動,許多網友還前往現場獻花祭奠遇難者﹔2011年1月25日,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於建嶸教授開設的“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官方微博,立刻引起全國網友的關注和支持。微博開通才5天就有數萬人關注,並有大量網友和粉絲紛紛將乞討兒童照片上傳至微博,各地公安機關也紛紛表示為解救乞討兒童、防止乞討兒童被拐,會有相關行動予以配合。網友的密切關注和相關部門的介入,目前已有數個被拐兒童被順利解救。

諸多事件中人們見識了微博的巨大動員威力,但試想,如果微博的網絡動員能力和某些群體性危機事件、社會不良因素相結合,將對我國公共危機管理和社會輿論引導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

二、監管微博輿論的幾點建議

(一)法律層面:建立並完善相應的微博傳播法律法規

“法律的存在能幫助預防不道德和破壞行為,法律作為道德規范的基准,使得大部分人能在此道德范圍內進行他們的活動。沒有界限,就很難確保沒有影響和侵犯別人的情況。[2]”由於微博傳播存在諸多缺陷,通過立法形式對其加以規范已顯得迫在眉睫。

目前,由微博所引發的隱私權、名譽權、著作權等問題和糾紛,我國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來規范,但可援引以往《憲法》、《中國公共互聯網管理方法》等的部分條款。然而鑒於微博傳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舊有的法律法規太籠統錯略,具體性、可操作性較差,因此,相關部門應制定專門的管理微博的條例和規章制度,從而保障微博和網絡信息傳播環境健康發展,這是制度之本。

具體而言,微博輿論監管要明確運營中各方的權利義務以及法律責任。對於網站,應嚴格明確其監管義務和相關法律責任,督促其加強對侵權行為的治理﹔對於網民,網絡輿論監管對濫用自由表達,隨意中傷、侮辱及誹謗他人,通過微博傳遞虛假信息等不正當行為,嚴懲不貸,從而確保微博輿論環境的淨化。

(二)完善政務微博系統,及時引導網絡輿論

目睹草根微博的強大輿論影響力和社會動員力,政府機構和工作人員不應僅僅旁觀,更應積極進駐,加強與網民互動,在及時輿論引導同時,也塑造政府機構親民為民的全新執政形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2012年2月8日發布的《2011年中國政務微博客評估報告》顯示,截止2011年底,我國政務微博總數達到50561個,較2011年初增長了77.6%,覆蓋了34個省級行政區並擴展到政府機構的各個領域[3]。相關部門開微博已然成為一種潮流,“微博問政”和“政務微博”也已成為推進政民網絡互動和網絡輿論監管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但目前有不少政務微博的運營存在諸多問題,如沒有專業的微博運營和操作人員,微博內容空洞信息陳舊,作秀成分大而實際效用不明顯等,有的甚至開博后一兩個月不見更新一次。政務微博本具有諸多優勢:擁有權威可信的信源、政務微博博主在相關領域中是“專家”、擁有最廣泛的媒介資源,但這些問題卻影響了其功能的發揮。因此,政務微博需精心運作。

具體而言,從以下幾方面努力:首先,理念上應切實認識到信息公開對政務微博的重要意義,並在實際操作中真正把信息公開落到實處,這是增強權威性、可信度,提升其輿論引導能力、影響力的最關鍵之處﹔其次,為了政務微博的長遠發展,必須加強政府新媒體信息發布與公共關系的體制機制建設,組建專門政務微博發布隊伍和網絡輿情信息監測體系,這是必要的機制和組織保障﹔其三,傳播內容上,各級各類政務微博做出所屬領域的特色,用專業化、權威化、可信度高的專業特色信息服務網民受眾﹔其四,傳播技巧上,政務微博可以向目前“粉絲度”超熱的草根知名微博意見領袖學習,放下面孔,平民化敘述,從而在多種層面貼近網民。

(三)加強微博倫理導向建設

權威人士方興東在談到博客時認為:“博客出現的種種問題,應傾向於通過自律的方式加以解決。” 當傳統習慣、社會輿論、現行法律受到挑戰而約束力減弱時,倫理道德因素可顯化為維持網絡基本秩序、保護網絡安全的力量,發揮重要作用。同樣,作為博客的新品種,“微博”文化中也需要社會責任論。由於微博兼有網絡、手機短信、IM等多種個人化發布渠道,也即微博的使用者分化到了每一個個體,一旦在微博中有不良信息傳播存在,其危害性和信息浸染力都不可小覷,所有這些都決定了對微博網絡主體的道德自律應該有有更高、更嚴格的要求。

三、結 語

基於此可從以下方面努力:首先,全社會應該大力推廣微博傳播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使得社會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滲入微博寫作和微博傳播﹔其次,重視發揮社會監督的力量,如組建政府與群眾力量相結合的網絡監管隊伍,從而增強對網絡輿論的管理﹔再次,加強公民的媒介素養教育,引導公民如何正確、快速、有效地使用新媒介尤其是微博,增強其社會責任教育、法制教育、微博使用規范等意識。

參考文獻:

[1] (美)休·休伊特.博客——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定位[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2] (英)尼爾·巴雷特著.郝海洋譯.數字化犯罪[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3] 鄒建華.微博時代的新聞發布和輿論引導[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2.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