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市民為受眾的都市報,新聞信息多是反映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價值觀念,相應的,都市報評論也應該有效監督本地的公共權力,本文將對都市報時評興起的原因、特點與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並針對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都市報評論的選題﹔異地化﹔批評﹔本地化
作為報紙靈魂和旗幟的新聞評論是表達立場和觀點最直接的手段,觀點明確、集中、直指要害、有效承擔監督公共權力的社會責任,是極其有力的傳播形式。由於傳媒競爭加劇,報紙需要在深度和觀點上做文章才能贏得受眾。長期以來我國的新聞與言論都是混合編排,這體現了報社的立場和輿論導向,但對新聞的客觀性是非常不利的。都市報把新聞與言論分別編排,增設時評版面,一方面保証了新聞的客觀性,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言論在報紙中的地位,凸顯了其言論空間。選題是媒體定位與受眾需求契合點的尋找,對都市報來說,選題多與市民生活、工作密切相關。能夠體現報紙言論特色的就是選題,若評論選題大致相同,人雲亦雲,那麼都市報的言論版也就淹沒在信息海洋中,因此說研究其選題的興起和存在的問題時很有必要的。
一、都市報評論興起的原因
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報》開設時評版,報界掀起新聞評論的熱潮。全國各大城市與地區的都市類報紙都陸續增設時評版——北京的《新京報》、《北京青年報》,上海的《東方早報》,廣州的《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新快報》,西安的《華商報》,鄭州的《大河報》,長沙的《瀟湘晨報》等等,同時也有一批新聞評論寫作人員及與報章聯盟的知識分子涌現出來,這表明當今社會語境下我國的民眾增強了表達欲望與表達能力,形成了一種“公民寫作”的盛況。那麼都市報評論興起的原因是什麼呢?
社會進步,民主發展,多元寬容的輿論生態環境的形成為都市報新聞評論的發展營造了健康的外部環境。與此同時,信息傳播渠道的增多與革新對媒體形成強大的競爭壓力,媒體不僅要快速更新信息,更要提供時效性快、思想性強、可讀性高的見解獨到的“獨家言論”,大多數都市報開設新聞評論版,強化評論,是基於以下認知——信息時代人們需要新聞,但更需要對新聞的解讀﹔信息時代的媒體競爭,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是新聞題材的競爭,更是在對新聞事件、新聞題材總體把握之上的新聞解讀之爭[1]。因此,一批具有思想性和建設性的都市報評論隨之而生,這些評論以差異的視角來審視新近發生的一些重要的、重大的新聞事件,實現新聞價值的最大化,成為了衡量都市報品位的標尺之一。
二、都市報評論選題的特點
在新聞評論的寫作或制作過程中,選題是第一道工序。選題的及時與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到評論的質量和成敗。一般而言,都市報對市民關心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體育等領域的話題進行全方位報道,能夠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同時都市報的時評版若能形成一個觀點的意見自由市場,這對都市報本身的發展是有利的,因為都市報評論版所設議題與受眾的相關度越高,其受關注就越高,議題設置的效果就越好。觀察近年來的都市報評論,會發現其選題有以下特點:
1.貼近民間視角。都市報時評平民化體現在作者的平民化。隊伍的多層次化則是保障平民化視角的的重要基礎,評論作者從以往的傳媒界人士擴展為一般職員、普通市民等各種職業的人群,形成較合理的時評作者隊伍。平民化還體現為都市報是市民化的報紙,以平民的立場和視角,用平民可以接受理解的方式發表言論,關注普通人關注的熱點,注重從人文、人性的角度去尋找熱門話題引導輿論。
2.與新聞捆綁。評論大多是以新聞報道為由頭,新聞信息成為評論寫作的主要來源。這要求評論一方面要保持時新,另一方面又要在以事實為基礎的前提下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縱觀評論的發展規律,不管未來其內容和形式會發生什麼變化,但有一點不會變化即它須以一個或幾個新聞事實作為評論由頭或是論據基礎。
3.觀點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對都市報來說,受眾是其衣食父母,因此選題多聚焦市民生活,選取與他們有著切身利益的信息進行評論。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和公民意識的覺醒,受眾更希望通過媒體實現自己的“傳媒接近權”,而時評正好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公共意見論壇,為各個階層和群體提供了說話的機會,草根階層可以在市民化報紙上發聲,民眾聲音可以得到釋放,形式與話題的多樣化促使輿論的宣泄功能得以實現,思想也在觀點的碰撞中得到提升,“思想進步可能就孕育在不同之中,而相同隻能讓我們停留在原地”[2]。
三、都市報評論選題存在的問題
都市報評論的議題設置豐富,從政府執政到市民生活,從輿論監督到公民利益、從文化教育到經濟市場等多個方面,其在傳達民情、監督社會、輿論引導、建構社會文明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異地化的都市報評論的選題偏多,不利於對本地的監督
選題的過程即價值判斷的過程。評論話題和內容的選擇,對評論者而言,取決於評論者本身的價值觀﹔但對媒體而言,由於媒體的目標定位和受眾對象的差異,評論選題通常呈現出不同的報道范圍和立場態度,實際上,確定評論選題的過程,就是媒體尋找和讀者契合點的過程。都市報是高度市場化的報紙,多在本地范圍發行,是否為讀者所接受直接關系到報紙的發行與生存,因此包括新聞評論在內的一切傳播產品應該堅持“受眾為本位”的傳播理念。就目前市面上的都市報評論版的選題來看,呈現出這樣一種趨勢:時評的選題一般是本地化與全國化相結合,“立足本地,放眼全國”是一種較理想的狀態,但如今“胸懷全國”更成了一種普遍現象。通俗的來說即,都市報評論多是針對外地的或是全國性的事件,對地方問題不加報道,對外地的新聞事件窮追不舍、高談闊論,而本地的負面新聞,評論選擇沉默,哪怕當地的某一新聞事件已經成為了全國性的大事件,當地評論版依然一片空白。當然,我們承認這與媒體現有的輿論環境有較大關聯。搜狐星空主編趙牧在《天邊的大事與身邊的惡》一文中指出:“身邊的惡雖‘小’,制止卻難﹔天邊的事雖大,表達義憤卻很容易,也沒有人身危險”[3],這表明新聞的異地監督現象甚是常見。事實上,一些報紙為了不惹麻煩,不得罪領導,對本地的新聞往往不敢或不願發表批評性評論,多是隔岸觀火。殊不知這樣評論的監督性名存實亡。《紐約每日新聞》社論版編輯古德溫指出:“指望無名小鎮和布魯克林忙碌的讀者費力地讀完一篇分析法國工人罷工的長篇大論,——這不僅是在浪費時間和版面﹔這是徹頭徹尾的愚蠢。[3]”都市報要借助評論版的輿論監督使命來維護本地的利益,通過評論讓當地公眾最大程度地知曉與評說,以建設性的評論指出問題所在,督促其改正,在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中,促進社會的進步。
(二)揭露批評指責性的時評選題偏多,不利於公眾情緒的疏導
時評作為現今媒體競爭的一個指標,在深入挖掘新聞信息,引導公眾理性看待新聞事實,促進社會有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時評被熱捧的時代應做些冷靜思考。都市報時評在針砭時弊、懲惡揚善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時評中的揭露批評指責多了,可能導致輿論監督的異質化,過多的負面報道會對公眾情緒產生不良影響。同時還會讓人產生刻板印象,好像中國社會每天矛盾和問題重重,好像中國官員都有經濟問題,好像政府做出的決策都不利於市民生活,這潛在的傳播效果是新聞時評應該避開的。都市報時評要掌握好平衡“點”與“度”。都市報時評不能一味批評,要批評與表揚兼顧,既有批評,又要為民鼓與呼,弘揚社會正氣﹔更不能為了吸引讀者注意,過量揭露異質化的丑惡,而應把敢言揭露和善言相諫統一起來,在揭露問題時能夠提出具有建設性、可行可操作的措施,營造社會和諧發展的氛圍。
四、如何做好都市報選題
都市報的選題多是當日或者昨日全國重大新聞,雖然及時的對這些重大新聞做出解讀有助於受眾了解這則新聞背后的原因和事情的性質,但是作為一份都市類報紙,其有明顯的地域性,選題上應該有明確的傾向性,多刊載發生在本地或者發生在外地但與本地密切相關的信息。
(一)評論選題有地方性,語言有地方特色
都市類報紙可以體現一個地區的特色、風俗習慣,更能向其他地區宣傳本區域的傳統文化,新聞評論帶有地方濃郁色彩。根據新聞學理論可以得知,地域上的“接近性”會直接影響受眾的閱讀選擇和興趣,對本地讀者而言,他們最期待看見的是對自己所在地區的社會問題的揭露和批評,如果都市報評論總是舍近求遠,對本區域的問題避而不評,勢必會影響其發行量。都市報自身的時評也決定了都市報評論要本地化。“報刊按其使命來說,是社會的捍衛者,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無處不在的耳目,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3]”評論本地化,才能最大程度的監督當地的權力部門,為公眾利益服務,才能讓當地的公眾最大程度地知曉與評說,從而促成社會的進步。可以說,都市報評論實現了本地化,才能更好的表現評論的言論力量。尤其是獨家報道的社評,會使報道和社評產生互動,使新聞報道更有深度和價值。當然這也會有較大風險,但也會較快的收到回應。
(二)構建多元的寬容的言論空間,完善監督類評論的寫作手法
在社會轉型期的時代背景下,新聞評論引導和影響輿論的功能越來越突出,評論要多些理性,少些過激。過激的言論容易引發各種矛盾,無助於問題的解決。目前有很多時評,針對外地時,多批評指責,對本地卻很少涉及。實際上,新聞評論對於舒緩和化解社會轉型期的各種矛盾,引領受眾在紛繁復雜的多元世界中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發揮著巨大作用。新聞評論涉及到外地時,要盡可能淡化批評指責的色彩,要心情氣和的表達態度,這樣除了會讓批評對象容易接受意見,同時也會讓自身避開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其次,批評摻些“建設性”。除了對丑惡現象的簡單批評,對並非有意為之的事件,批評的同時要提出點建設性意見。這樣既為批評對象提供解決思路,也加強了時評的深度。再次,市民身邊的小事不小,很多被編輯放棄的關於市民身邊小事的時評,其實比那些泛泛而談的外地評論更能引發市民的共鳴。第四,批評與表揚的都市報時評的選題均衡搭配。若已經發了較多的批評性時評,不妨選擇一些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的表揚性的正面時評來舒緩壓力。
參考文獻:
[1] 劉家偉.建立起對理性的“強烈信賴”——新聞評論批判性辨析[J].新聞戰線,2005(3).
[2] 李大同.說說《冰點時評》——向我們的處境發問(代序)[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
[3] 李天倫.時評本地化漫談——《南方都市報》社論的啟迪[J].新聞記者,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