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大環境下,農村文化建設既面臨嚴峻的挑戰,也是歷史的機遇。本文就如何應對挑戰抓住機遇,實現新疆農村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建立農村文化建設的有效模式進行研究研究。新疆少數民族文化的產業化發展研究,有助於構建少數民族文化開發保護的良性發展模式,從而實現少數民族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一種良性互動。
關鍵詞:農村文化﹔問題分析﹔文化建設
一、引 言
所謂農村文化,從狹義的角度講,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以農民為載體的文化。我們通常情況理解的農村文化,包括穩定文化隊伍,加強文化設施建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等。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文化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農民的生活水平,關系著我國發展的快速穩定,是保障實現小康社會,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如何建立良好的農村文化,推動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問題。
農村文化建設,是農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觀念以及在長期的農耕實踐中,形成並積累起來的認知方式、思維模式、價值觀念、情感狀態、處事態度、人生追求,生活態度,等深層心裡結構的反映,它表達的是農民心靈世界,人格特征以及文化程度,當前農村文化現狀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問題。
從經濟發展方面來說,建設好的農村文化,是縮小城鄉經濟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與保障。隻有擁有好的農村文化,才能豐富農業產業結構,提升農民素質,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從文化上來說,農村文化在我國文化中佔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作為一個有5000多年歷史的農業國,廣大農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農村文化中既有精華,又有糟粕,這就需要我們健全農村文化制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社會穩定方面來說,我國現在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城鄉發展水平差距還較大,特別在新疆,團結與穩定是發展的大前提。隻有通過農村文化建設,豐富農村各族群眾的精神生活,縮小經濟差距,才能從根本上,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裡,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我國行政面積最大的省區。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5600多公裡,佔中國陸地邊境線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東部和南部依次與甘肅、青海和西藏三省區連接,東北與蒙古人民共和國相鄰,西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相鄰,邊界線長達5300多千米,為我國邊境線最長的省區。屬於干旱區,降雨少,晝夜溫差大,是我國重要的產免基地。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地理環境的嚴峻與經濟的落后都制約著我區的文化發展。
新疆是一個農牧業大區,農村人口佔全區人口的60%以上,新疆的自然地理條件十分惡劣,人才也相對比較匱乏,新疆的農業發展、農村的文化建設,直接關系到新疆民族團結穩定的大問題。
自2008年以來,新疆文化事業預算支出年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隻有 0.51%,並不能適應新疆的經濟發展速度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目前新疆還有3個縣無圖書館,18個縣文化館和 6個縣圖書館有館無舍,154個鄉鎮、街道無文化站,2982個村無文化室,6個縣無影劇院。
由於歷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與內地發達省區相比,目前新疆經濟社會尚欠發達。反映在各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上, 其總體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從新疆人口接受教育的狀況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接受大專以上教育的為總人口的5.14%、高中為12.9%、初中為27.53%、小學為37.95%,文盲佔總人口的5.56%。
截止2007 年底,通過自治區驗收實現普九的縣市達65個,實施普九的地區人口佔全區總人口的69.45%。同時一些貧困的農村地區文盲半文盲勞動力比重一般高達50%以上,而在文盲半文盲中,又有 60%以上是中、青年人。農牧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的整體滯后,影響了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和掌握,影響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使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利用宗教向農村地區滲透有了可乘之機,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一定的嚴峻挑戰。
教育程度低,經濟欠發達,使得新疆文化貧困現象大量存在。文化貧困是指相對於在社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文化而言,某一社會群體在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以及知識、感念、習俗和技能上的滯后於缺乏的現象。新疆一些縣,尤其是貧困縣目前新疆有27個國家級貧困縣,佔自治區縣(市)總數的34%地處邊遠、生態惡劣、災害頻繁、人才匱乏。全面實施“反貧困”行動,從政策、資金、制度等多方面對新疆國家級貧困縣進行扶貧開發,對於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和維護社會穩定,意義重大。
這些地方的物質條件離小康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新疆的文化建設必須緊緊圍繞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這個目標來展開各項工作,隻有經濟發展搞好了,文化建設才能得到農民們的積極參與和支持,農村文化建設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
總的來說,近年來在自治區委、自治區政府的領導下,全省上下堅持貫徹以現代文化為引領,以科技、教育為支撐,加速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方針政策。農村文化的發展取得了很多成績,農村文藝精品力作層出不窮,比如民間雕刻藝術、哈薩克族刺繡及布衣、新疆曲子、維吾爾族傳統樂舞藝術、新疆農民畫等新疆特色藝術活動發展迅速,廣播電視“村村通”、農家書屋、基層文化館站建設列入省民生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
雖然成績值得肯定,但是新疆農村文化建設與快速發展的經濟和蓬勃興起的文化產業相比,明顯滯后,與日益繁盛的城市文化建設相比,城鄉差距仍在不斷擴大。農村文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的目標還不相適應,與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不相適應。以博樂市小營盤鎮三鄉為例,雖然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農村文化公共設施在實際運用中,並不是很理想,文化建設力度不小,但是對農民產生的正面影響依然不大,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