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淺析一種新式報刊文體【2】

李艷艷

2013年10月15日14:35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三、 出現這種文體的原因

1、 主觀標題有利於直接表達觀點

受眾看到標題,便將作者的立場和想要表達的意見了然於胸。這樣有利於黨和政府觀點和意見的直接表達,也能提高信息在傳達過程中的准確性,減少其中心思想傳播的偏差性和模糊性。

主觀性的標題在表達觀點和意見時,根據所用詞語的不用,會更有情感色彩。比如《多些理解多些信任》有一種號召性的鼓動效果,同時也有一定的體諒性和寬容性﹔《免費設施比例要合理》這裡的“要”,有一定的提意見的意味﹔而《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必須應對新挑戰》這裡的“必須”,也是一種意見的提議,但是比之前的“要”更有一定的力度和需求在裡面。

2、 客觀事實有利於觀點被受眾接受

新聞報道採用客觀事實的陳述或描述形式,則會使得觀點更加客觀、站得住腳,也使得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試想,說教的年代早已過去,如果文章主體採用主觀性強的文字,必然會引起受眾的反感。

而客觀的新聞事實形式,使得新聞所表達的傾向真實可信,使得觀點在不知不覺中被讀者所接受,這是新聞學中典型的“用事實表達觀點”,是新聞行文中的最高境界。

在《多些理解多些信任中》的主體部分,作者並沒有苦口婆心的告訴讀者基層干部是多麼多麼不容易,大家要對他們多點理解多點信任﹔相反,作者聰明的截取了不同地方不同鄉村的13個人,通過他們說的話和陳述的事實來號召大家對這些在辛苦干事的基層干部給予多些理解和多些信任。

3、 中國轉型時期的特殊要求

眾所周知,中國現在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改革就要進入深水區,各方面矛盾都前所未有般的尖銳。黨報作為特殊的媒體,特別是作為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在這個關鍵時刻擔負起特殊的政治使命和社會維穩使命是義不容辭的。

面對眾多矛盾和社會現象,黨和政府想要表達他們的態度和觀點,直接表達的話,效果當然不會如當年的魔彈論一樣,受眾中彈即倒,今天的受眾與19世紀20到30年代的受眾早已大相徑庭,越是直接越是號召式的政府提倡,在網媒上將會遭到越多人的排斥和抵抗,因此,以一種客觀的“新聞式”方法來表達黨和政府要表達的觀點和意見,群眾將會把這種觀點當做客觀新聞而自然吸收,其收效將大為不同。

並且在轉型時期,大眾都處於茫然探索時期。這時候一定的輿論引導是必須的。黨和政府的發聲,通常是通過黨報和相關官媒來操作。在中國以北京上海廣州大三城市為代表,其主要發聲報媒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廣州日報》,而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報媒在不斷沖破瓶頸和尋求突破的過程中,充滿政府統一口徑的觀點性的報紙是沒有市場和不受歡迎的,在這種情況下,又要考慮擔負一定的政治使命,自然這種標題為主觀地表達意見觀點和新聞主體仍是客觀事實的報道體裁便孕育而生了,在表達政府觀點和維護社會和諧上起到良好作用。

(作者系:南昌大學新聞系)

 

參考資料:

1.《人民日報》2013年05月25日頭版報道《多些理解多些信任》.

2.《光明日報》2013年05月25日07版的報道《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必須應對新挑戰》.

3.《廣州日報》2013年05月24日A20版報道《免費設施比例要合理》.

4. 劉明華等,新聞寫作教程[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