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文本結構中的新聞價值【2】

——以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新聞價值

李艷艷

2013年10月15日14:53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 “史上最牛司機”涉嫌五項交通違法

? 史上最嚴研究生考試成績2月22日起公布

? 武漢兩會“史上最短”

? “史上最長工作周”結束 節日安排呼喚更人性化

? 新規駕考科目一被指“史上最難”

以文本結構的視角看新聞價值,我們不禁會思考,如何選擇文本和圖片,才能使得寫出來的新聞報道更具新聞價值性?因此,本文所採取的視角,不同於新聞事件本身的價值或者新聞價值判斷標准與原則,而是從事件是如何通過文字和圖片的選擇和使用來呈現其新聞價值的——即新聞文本結構如何體現和建構新聞價值的角度來探討。

3.文字與新聞價值

文字是如何建構新聞價值的?實際上,在新聞編輯室中很多稿件在文字上的變化(特別是標題和導語部分)都是為了使其新聞價值達到最大效果。其手段包括改變新聞稿件的行文結構,特別是把更具新聞價值的段落前置﹔刪去無關痛痒的段落﹔修改或替換某個詞匯﹔還可以通過強調消息源的權威性來達到新聞價值的顯著性效果,或者使用效果強大的詞匯如“史上最……”等來加強其新聞價值。這些文字有其立場,特別是那些精心挑選出來的詞匯或句子代表著記者或者編輯的某一立場和態度。

表格二:文字與新聞價值評估指標

 

表格二總結了在新聞報道的文字當中,通過不同文字的選擇和使用,能構建不同的新聞價值。這種文字分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立場。這種立場在評價性語言裡很容易看出。涉及到情感的文字,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其態度。其他如詞性、數詞和量詞、明喻、暗喻、比較、影響等也是評估的參考指標。

例如:鳳凰網“北京暴雨”專題中有一篇轉自人民網的特寫報道——“北京暴雨,我們守望相助” 一文,開頭有一段“核心閱讀”(如下):

7月21日,特大暴雨襲擊北京!截至22日17時,已發現37人遇難。面對這場自195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最大降雨,無論是否相識,無論身處何地,人們心手相牽,守望互助,用愛心和堅守傳遞力量、傳遞溫情。

在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表示判斷性詞匯有:特大暴雨、最大、遇難、守望互助﹔表示情感性詞匯有:心手相牽、守望互助、溫情、愛心﹔表示強度詞和數量的詞匯有:37人、22日17時、自1951年、最大降雨、特大暴雨﹔表消極意義的詞有:暴雨襲擊、遇難﹔表積極意義的有:相牽、互助、堅守。這些詞匯的使用,使得這個事件具有重要性、顯著性、接近性(北京是首都)和時新性等新聞價值。

在這篇名為“北京暴雨,我們守望相助”的特寫報道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詞是(見表格三):

 表格三:文本中出現頻率最高的10個詞

在這個文本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詞當中 “車”、“水”、“路”是因為暴雨這樣特殊背景而使得其使用頻率也逐漸增高的。其他詞匯屬常用詞,但是,即便是常用詞匯,在不同的語境下也能建構不同的新聞價值。如詞匯“一”的用法:

分享到:
(責編:韓鑫(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