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生新聞節目歷經十余年的發展已經走出一條讓大眾較為認可的道路,在節目的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時也暴露了一些長期未能解決的問題。本文以陝西電視台的民生新聞為案例總結了這些問題,重點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並對民生新聞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電視﹔民生新聞﹔誤區﹔陝西電視台
自2002年元旦,江蘇台《南京零距離》開播以來,中國電視傳媒迎來了第三次發展熱潮,民生新聞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發展成為二十一世紀各類媒體熱捧的對象。民生新聞所展示或者呈現的是百姓的生活狀態,是對發生在百姓周圍新近事實的報道。視角獨特,內容貼近生活,民生新聞節目以此為特色引起傳播地域上的本地觀眾的認同和共鳴,也因此成為當下各大媒體競相爭奪的主流陣地。就陝西電視台而言,《今日點擊》、《第一新聞》、《都市快報》等欄目都以民生新聞為主要節目內容。在這些欄目的欄目定位中,不難發現都同時存在“民生新聞”、“貼近事實”、“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等相同關鍵詞。但是,縱觀這些節目就會發現,當下的各電視民生新聞制作中大都對“民生”一詞的內涵理解有一定的片面性,以及存在對民生新聞定義不統一等相關問題。
一、電視民生新聞的內涵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黨的十七大把民生問題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民生,指平民大眾的生計、生活[1]。
學術上把新聞劃分為五種:時政新聞﹔財經新聞﹔科教新聞﹔社會新聞以及娛樂新聞。民生新聞在定義上沒有明確的表述和規定。李幸教授試圖依據民生新聞的傳播內容、性質及受眾主體將其分為三個層次,“最高層次是民生新聞,中間層次是市民新聞,低級層次是市井新聞”。中間層次和低級層次亦或市民新聞、市井新聞應當屬於“小民生”的范疇中,而小民生也是現在各類民生新聞節目所熱衷於報道的內容。但是民生新聞不僅要反映“柴米油鹽”等百姓起居飲食、日常生活的事,而且還要站在民生的角度去打量、用群眾的語言去解讀黨的方針政策、政府部門的舉措以及社會發展的現實等具有導向性、前瞻性命題。如每年的教育、保障性住房、社保、醫藥改革等﹔小的方面可以從當地發生的和百姓利益有比較直接接觸的問題入手,如城中村改造存在的各種現實問題、各種生活信息、環境衛生、就業、工資待遇出現的各種實時的問題等等。
二、民生新聞的發端及陝西電視台民生新聞發展現狀
電視民生新聞的發端,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的《東方時空》,而電視傳播的方式大面積、大規模實踐民生新聞是在2002年之后。2002年1月1日,江蘇廣播電視總台城市頻道開播一檔地方性新聞欄目:《南京零距離》,節目一經播出,受到了大批觀眾的關注。2003年1月至4月中旬,《南京零距離》的平均收視率為9.2%,佔有了開機率的30.59%,成為南京地區收視率最高的電視新聞欄目[2]。隨后,全國各省市電視台也積極開辦了與之相類似的電視新聞節目,標志著電視民生新聞真正開始興起。從2002年1月1日開辦至今,陝西電視台的《都市快報》欄目不斷進行調整和摸索。2002年和2007年大的改版使《都市快報》的內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2年《都市快報》開播,每天滾動播出5次,以城市社會新聞為主要內容,早上8點檔側重重大市政消息和公共生活服務信息,中午12點檔以最新事件的消息為主,下午2點的節目以服務內容為主,晚上9點30分的節目則是每天新聞的精華版。2005年《都市快報》進行了全面改版,每天滾動7次播出。節目定位由單一的民生新聞擴充為新聞雜志性欄目,並將節目分為5個板塊。《第一現場》欄目還推出了新板塊“一說為快”,這個板塊對熱點問題、人們共同關注的社會現象採取一說一議的方式,使抽象概括的新聞評論的可視性和對話性大大增強,同時加強了新聞報道的深度。2007年1月1日,該欄目進行第二次大改版。這次改版將原有的5個板塊擴充為6個,並改為日播3次。在“記者跑街”板塊中加入“周姐幫忙”環節。主持人“周姐”以鄰家大姐的形象替代了記者身份,幫助形形色色的人解決各種各樣的困難。同時在“一說為快”板塊增加了新聞評論[3]。至2010年,央視-索福瑞(CSM)數據顯示陝西電視台《都市快報》的收視率和市場份額都一直處在排行榜第一名的領先位置[4]。
目前的電視民生新聞正處於從市井新聞到市民新聞的過度和交融階段,並終向更高層次的民生新聞發展。但是存在在地方性民生新聞的普遍問題,無論是從報道內容或者報道形式上,都時刻制約著電視民生新聞向更高層次邁進。
三、民生新聞存在的問題
1.新聞報道資源不足。新聞報道資源不足主要體現在報道內容瑣碎膚淺和新聞資源缺少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又導致了新聞報道過程中的選材“泛化”,流於形式,價值含量低等問題。筆者通過長期對陝西電視台《都市快報》欄目播出內容素材的收集得出幾個關鍵詞:車禍、偷盜、詐騙、血案、食品藥品安全。每日新聞,與這些詞有關的問題是構成節目必不可少的主要內容,報道也淺嘗輒止,不能有效深入,常常不了了之。由於當前的民生新聞受眾大多定位在本地,用方言等形式播報,因而受眾群體也大多具有較為明顯的地域性。這種地域的收視心理局限促成的問題是受眾群體定位窄化,由於要照顧受眾的收視習慣從而導致新聞採編的信息源和渠道變窄,可用於播出的新聞內容變少。於是不得不採取“新聞不夠策劃湊,本地不夠外地湊,採訪不夠編輯湊,新聞不夠廣告湊”的策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