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主考官李梓萌
“漢字聽寫”今晚“期終考試”
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正掀起一股全民漢字文化熱潮,收視率持續上升,年度總決賽今晚在CCTV-1綜合頻道、CCTV-10科教頻道播出,15位頂尖高手競相向觀眾展示漢字的魅力。但是,有觀眾質疑,節目中考核的生僻字太多,實用價值不大。對此,節目總導演關正文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應,會堅持對漢字語言難度和深度的考核。
聽寫生僻字多到“恐怖”
兩名研究生每天泡圖書館找生僻字考人
日前,微博認証“科幻作家”的韓鬆在微博中公開質疑:“看了央視一場中學生漢字聽寫大賽,感到恐怖。如果當年我也把最好的時間花在死記硬背那些可能一輩子都不一定能用上一兩回的生詞上,什麼瞀儒、芫荽、鞣制、瘰?、保?、碌碡、出?、?肥、袼褙、檉柳、窨井,還有什麼膠柱鼓瑟、芝罘山、楞嚴經……我哪還寫得出科幻小說。希望辦一次中國孩子想象力大賽。”這個微博得到不少網友認可。
有網友舉出例子,孔乙己的“茴香豆的茴字有三種寫法”,但是知道怎麼寫沒有任何意義。“我覺得還是要學以致用吧!幾千年前庄子不就說學海無涯,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本來就是一件找死的事情!”
導演回應:不是為了難倒大家,是要讓大家感知文字博大精深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該節目的關正文導演回應稱:“漢字聽寫”節目選定詞匯的標准不是要難倒任何人,而是一定要具備文化內涵,“如果說僅僅是為了教大家寫字、認詞,那麼我們每人一本字典就夠了。我們認為,選定的詞匯一定是要具備文化內涵的,並且能夠通過漢字的書寫,讓大家感知我們文字的博大精深,從而喚起大家對書寫的興趣和對傳統文化的記憶,這才是節目的真正目的和意義。”記者了解到,共有4名工作人員負責“漢字聽寫”的“找詞”工作,還有兩名來自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擔任“外援”,“他們都是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知識面涵蓋范圍極廣,專門在各種辭書裡挑詞。尤其是兩名研究生同學,他們幾乎這半年都泡在圖書館裡,每天跟各種生僻字打交道。”
關正文表示,明年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仍將堅持對漢字詞語的難度和深度考核,“現在有觀眾質疑考題太偏,但我並不這樣認為,我們的前人能用20個完全不同的詞語表達‘疼痛’,能用40個不同的詞語形容‘笑’,但我們現在能夠說得出的越來越少。”關正文表示,“明年我們會繼續有工作人員負責漢字生僻詞語和專業術語的尋找工作,讓我們一起感受書寫漢字的樂趣和學習知識的快樂。”
終極目標:
追求高收視背后的文化影響力
關正文承認,現在媒體和觀眾議論最多的是節目對鍵盤時代書寫能力下降這一社會現象,但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的設計初衷不能僅僅在於引發話題,“如果只是追求話題,那麼它的價值就是短暫的。話題屬於新聞,好看才屬於節目。”
在關正文看來,收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過程,不僅僅是普及漢語知識的過程,也是對歷史、地理、生物、化學甚至民俗文化等泛學科學術稱謂的普及過程。對於節目,高收視背后的文化影響力才是終極目標,“美國的《拼字大賽》從1925年一直辦到今天,成為一個多種族移民國家全民參與的體現主流文化凝聚力、體現國家精神的民俗活動,這不是靠短暫的話題熱度可以維持的。中國是地域遼闊的多民族、多方言國家,漢字是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的重要工具,一年一度的漢字狂歡,它的意義甚至超過漢字本身。”(記者 莫斯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