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地鐵官方微博發布圖文,稱“‘蝗虫’過后的10號線,一片狼藉”,並稱“北京有時候寬容過了頭,對於惡意破壞北京首都的行為,我們隻想說,‘這裡不歡迎你!’”此微博發出后引發巨大爭議。北京地鐵運營公司回應稱,該微博為微博部小編所發文明乘車的宣傳,未料到其表達方式引起爭議。(《京華時報》11月11日)
一則文明宣傳提示,卻以不太文明的姿態彪悍地呈現在官方微博上,令人瞠目。公共服務部門將服務對象的不文明行為,比喻成“蝗虫過境”,調侃之味寥寥、諷刺之意昭昭。地鐵上本就人來人往,北京地鐵更是客流巨大。北京地鐵公司為了証實“蝗虫”之說不假,還留下了10號線人去車空的照片,看似有圖有真相——但值得注意的是:僅以10月21日為例,北京地鐵日客流量達到1042.66萬人次,其中10號線日客流量為193.83萬人次,居第一位。如此繁忙的線路、幾乎爆棚的人流,最后留下些許垃圾,就是“蝗虫”?
10月24日下午,北京地鐵10號線再次發生線路故障,受之影響的乘客不計其數。進入10月,這已經是10號線第6次“罷工”。按照北京地鐵官方微博的邏輯,被稱為“蝗虫”的乘客們,是不是也可以義憤填膺地對地鐵公司來一句——“對於惡意破壞北京首都的行為,我們隻想說‘這裡不歡迎你!’”
以“蝗虫”來形容中國人,甚至可以追溯至19世紀,英國旅游家立德描述過,“中國人永遠像蝗虫一樣,凡經之地寸綠不留”﹔此后,大凡形容中國內地人或某地人為“蝗虫”的,基本上都戴著有色眼鏡。民眾寬容了公共服務的獨家專營、甚至是隔三差五的“宕機”,卻被其堂而皇之地稱之為“蝗虫”,這種錯位而悖謬的邏輯背后,隱喻著公共服務怎樣的素養與取向?
既然有“微博部”、既然是文明宣傳,這說明相關企業對官方微博確實重視有加。在這樣的語境下,“蝗虫”還能悍然出爐,著實出人意料。公眾介意的,未必是具體工作人員的傲慢與偏見,而是擔心在官方話語平台上的“蝗虫”之說,會否是公共服務的真實心思。於此而言,微博好刪、員工好罵,民意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