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3年第10期

論“公共外交”與華夏文明傳播【3】

劉行芳 劉永寧

2013年11月13日16:08    來源:新聞愛好者    手機看新聞

三、全球化:多元文化交流與華夏文明傳播的歷史契機

“全球化”這一概念既是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中逐步形成的觀念,也是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結果。所謂全球化,是指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核心,多層次、多領域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大體分為科技、經濟、政治、法制、管理、組織、文化、思想觀念、人際交往、國際關系十個方面。由於經濟和文化密不可分,關系極為密切,當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快的時候,各種文化也呈現出全球化交流的趨勢,為各國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傳播、相互交融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而對華夏文明的世界性傳播意義尤為重大,這主要表現在:

1.經濟一體化:華夏文明傳播的歷史機遇

馬克思、恩格斯在談到經濟生產和文化生產的聯系時指出:“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1﹞他們認為,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不僅各地方、各民族在經濟上的封閉狀態被打破,而且在文化上,精神生產也由於各民族之間相互交往和相互依賴的加強而走向世界。文化作為經濟生活的直接反映,在全球化經濟格局形成之時,也促使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傳播和互補。隨著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中國加入全球化經濟運行軌道和文明創造潮流的發展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華夏優秀的民族文化需要走向世界,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也離不開華夏民族的優秀文化。隨著經濟交往活動的跨國界加強和擴大,文化、文明的世界性交流也必然加強和擴大。

2.日新月異的技術:華夏文明傳播的平台

隨著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大眾傳媒的進一步普及,特別是隨著新技術革命的不斷深化,計算機技術、信息網絡技術、衛星通信技術和高速交通運輸工具的廣泛使用,使得世界各國之間的空間距離不斷縮短,經濟和文化之間的聯系不斷加強。尤其是國際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和強力推動,使得全世界已經聯結成一個緊密相連、彼此依存、不可分離和相互聯動的信息系統,成為新世紀各國文化交流的新的技術平台。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傳播中,華夏文明以其獨具特色、充滿魅力的人性涵養和道德追求,通過國際互聯網的技術平台對外進行廣泛傳播,為解決戰爭、種族沖突、環境惡化、能源和人口危機、貧富差距、腐敗等問題提供了有價值的文化觀念和評判標准,成為解決當今人類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

3.穩定的國際政治環境:華夏文明傳播的重要條件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獨立自主方針的指引下,我國開展了積極主動的和平外交,妥善處理了與周邊國家、西方國家的領土爭端和意識形態分歧,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保持了正常的雙邊和多邊關系,加強了同發展中國家的廣泛合作,同世界各國建立了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互惠互利的友好關系,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也為華夏文明的全球傳播爭取到了有利的外部空間。正是這一良好的國際環境使得我們在全球興辦了數百家孔子學院②,並使其成為華夏文明對外傳播的重要窗口。我們還在世界各地興辦或租借了一些媒體,主辦各種會議、論壇和研討,全面、連續、持久地傳播華夏文明,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4.多元文化的發展:華夏文明傳播的重要動力

不同文化是由各個民族本體依據各自不同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經歷所創造的,體現著民族自身的本質和特點。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形成了不同民族之間文明交往的不均衡性與相互借鑒的不平等性,造成越是具有民族個性的文化,越容易被其他文化所關注,越容易走向世界。歷史經驗表明,離開了文化的民族性,也就沒有了文化的特殊個性,就會失去走向世界的根基,就不可能有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不僅如此,不同的文化傳統中也有著共同的文化追求,有著大體一致的真善美的評價標准,這又為文化全球化提供了動力源泉。具有一定民族文化基因的某一民族群體,總是渴求了解異域其他民族文化形態及其傳統,以開闊文化視野,豐富文化認知。為滿足不同民族這種強烈的渴望和追求,世界上不同民族間的文化相互傳播與交流不僅成為必要,也提供了一種可能,從而使得各國不同民族文化中有“一部分成為全球共享的文化即非民族的文化”。﹝2﹞華夏優秀民族文化和文明經過了五千年歷史的洗禮,完全可以作為全球共享文化、共享文明,在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得以廣泛傳播。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