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九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人民日報》新媒體版特色研究【3】

岑卓妍

2013年12月04日16:20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揚帆於新媒體大潮之“浪尖”——

刊載於《人民日報》上的一篇文章《媒介融合之后》中陳述了這樣一個觀點:“傳統媒體進軍新媒體,不是簡單的長話短說、老話新說,把新聞轉換成音視頻或濃縮成140字,而是要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創新報道的內容和形式,利用新的思維拓展新聞寫作的內涵和外延﹔是通過新媒體跳出自己的媒介限制,吸引更多的讀者,創造更大的價值。”其實這也是本文的關鍵論點:傳統媒體展現新媒體的精髓,關鍵不在於內容或形式,而是理念、價值和內涵層面上。上文對《人民日報》的“新媒體版”的特色和優勢進行了全面的鋪陳,但其難免也存在著諸多不完善之處。

其一,《人民日報》“新媒體版”專門探討新媒體技術和市場運營的部分,更傾向於觀點言論,尤其是開設了專門的版塊讓官員、領導和干部發聲,探討如何使用新媒體去問政。對於在微博等新媒體上所引發的熱點問題,則壓縮為“一周熱點點評”小欄目,十分“微觀”地看微博中發生了哪些熱點,不夠深入,並沒有全面鋪展 “新媒體理念”,這種理念不單是形式上的創新,選題、立意的價值的展現都應充分體現新媒體的核心本質。

其二,《人民日報》的“新媒體版”,定位較尖端、前衛,處於新媒體觀察的領頭,新媒體技術和官員問政兩方面內容處理得當,但似乎缺乏了新媒體時代中的重要角色和另一部分的參與者的聲音——公眾、網民、草根等,甚至將版面定位得過於高端,顯得不夠貼近生活、不夠“接地氣”。

其三,《人民日報》的“新媒體版”,言論觀點充分,現狀分析居多,略為缺乏新媒體中的“媒體屬性”,即較缺乏客觀報道的部分,從而顯得內容不夠充盈豐富,但這也與該版自身的定位息息相關。官員問政欄目,官員“自說自話”的部分居多,與讀者及網友互動不足。

傳統紙媒若簡單地將新媒體的內容照搬照抄,這樣不單利用不到新媒體的優勢,反而讓原本是優勢的東西,變成了陳舊的觀點。紙媒業務操作和運營,應該融入“新媒體的理念”,例如,從微觀的文風的改革上到宏觀的採編方式的轉變上都應該有所體現新媒體的最獨特優勢——“高效性、互動性、反饋性和個性化”。

(作者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新聞系)

參考文獻

[1] 彭蘭.“大數據”時代:新聞業面臨的新震蕩[J].編輯之友.2013(01)

[2]彭蘭,蘇濤. 2012:新媒體時代的升級[J]. 新聞戰線.2013(02)

[3]周葆華,肖淼.傳統媒體報道中的網絡:特征、議題與形象——以《南方都市報》“網眼”版內容分析為例[J]. 新聞界.2012(22)

[4]錢岳林.新媒體與新興媒體[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9(08)

[5]吳飛.傳統媒體的新媒體轉型方向何在? [J].新聞實踐.2013(02)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