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揚子晚報:“大媽訛老外”? 道德必須等待真相

2013年12月04日07:40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大媽訛老外”:道德必須等待真相

  “老外街頭扶摔倒大媽遭訛1800元”,3日,網上一組圖片引起廣泛關注。據調查証實,此組圖片內容與事實有所出入,大媽的確和老外發生輕微刮蹭,於是倒地不起拽著老外要賠償。目擊者稱,老外駕駛無牌摩托車撞人后,用中文辱罵被撞者。

  老外和大媽發生刮蹭,一天出現多個版本新聞,從最初大媽訛詐1800元,到被証實的確發生了碰撞,再到老外無証駕駛摩托,並辱罵倒地大媽,公眾和輿論陷入羅生門,態度也跟著轉了360度。因為公眾和輿論了解的信息不夠,無法像當事人和目擊者那樣接近事實,隻能根據各自經驗和立場進行判斷。

  一則,新聞最初源於一組照片,大媽坐在地上拉扯老外,靜態的信息可有多重解讀。目擊者發布現場視頻后,人們的爭議才歸於平靜。真相隻存在雙方當事人心中,可警方的處理又過於模糊,現場調解沒有尋回真正的事實。如此息事寧人加劇了公眾猜疑,而且距離法律和正義越來越遠:無牌摩托、倒地糾纏、老外辱罵、大媽傷情,細節處需要非黑即白的答案,可是警方並沒有做到,結果便宜了其中一方。

  二則,一樁普通的交通事故,被迅速貼上敏感標簽,有老外,有大媽,有刮蹭,有索賠,有辱罵,再加上扶老人被訛詐新聞頻發,公眾直覺就是大媽用心不良。當事實隨著信息增多露出全貌,大眾這才尷尬地意識到罵錯了。公眾選擇立場先行,是因為道德評判可以發泄對類似事件的不滿,而且很廉價,即便錯了也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而追求真相則是一條注定崎嶇和充滿風險的道路,絕大部分圍觀者很難有足夠的耐心行至終點。

  三則,公眾習慣於將個例推而廣之,進而上升到國人群體素質層面,尤其交通事故的主角有老外,會苛責國人以免造成國際影響。其實,大媽也好,老外也好,他們的刮蹭和糾纏只是偶發個例,道德也好,素質也罷,隻代表他們個人,與他們所處群體無關。有人在公共場所肆無忌憚展示人性惡時,普羅大眾沒必要覺得自己跟著臉上無光,更不需通過指責所謂壞人來體現自己的道德。

  如今,新聞剛露出部分事實,甚至是捏造的事實,公眾和輿論就迫不及待地登場,發表觀點后卻發現事實和自己所見相去甚遠。比如,深圳90后女孩街頭喂食流浪乞丐被贊“最美”,隨后被曝出這是推手策劃的假新聞。廣州女童為“中暑”的清潔工撐傘被稱充滿愛心,隨后被當事人証實是一則付費廣告。

  這是因為,面對不可能窮盡的信息,人們願意選擇自己相信的“事實”,這樣不但能迅速了解社會突發事件,還可以找到立場和觀點接近的同好。心懷叵測者洞曉了公眾的心理弱點,於是設計一個又一個新聞陷阱,或推銷,或吸睛,或嫁禍,或推責,信息廣場擠滿翹首以待的人群,但他們無一人真正睜開雙眼。

  道德評判是事實真相隨形的影子,它總是徘徊在事實真相的附近,但常表現為偏離和歪曲的殘影,因為不同立場看到的形狀不同,像極了信息時代的盲人摸象。幸好,信息的點對面流通方式,就像真相手術室裡的無影燈,公眾經過難熬的等待之后,最終可以找到其藏身之所。大媽PK老外,不妨壓抑道德評判沖動,等一等正在重組的真相。(河北 趙紅信)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