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中青報:大學生與社交媒體 一場孤獨的狂歡

李菡

2014年03月26日07:39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大學生與社交媒體:一場孤獨的狂歡

  寢室裡隻響起鍵盤敲打的聲音,四個女孩靜悄悄地面對著各自的電腦上網,藍瑩瑩的屏幕投射在她們專注的臉龐上。突然,一個女生探身對室友說:“你看到了嘛?我在微博上艾特你了。”另一個這才咯咯笑出聲來:“看到了呀,我回復你啦,快去看。”而她倆之間的距離,不到兩米。

  毫不夸張地說,十年前開始風靡中國的社交媒體,已經完全改變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穿梭在校園裡,你經常會看到低頭緊盯手機屏幕的人匆匆走過﹔課堂上,一張張埋在電腦背后的臉多半是在翻看好友更新的照片和日志﹔甚至連社團會議、小組研討都開始被微信群所取代。當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養成“起床刷微博,躺下發微信”的習慣,社交媒體的魅力似乎顯而易見與日增強。然而,在我看來,大學生過度依賴社交媒體帶來了孤獨問題。

  去年微信的大規模癱瘓造成的慌亂讓我們意識到,現代人最恐懼的,是被切斷與社會群體的聯系,哪怕只是一小會兒。那麼,到底是孤獨催生了社交媒體,還是社交媒體放大了孤獨?那些在社交平台上公開發送的“晚安”,表明我們對孤獨的恐懼並沒有減少,反而更強烈了。

  科技帶給我們一種“永遠不需要獨處”的錯覺,讓我們在排隊時、等待公交車時,甚至在衛生間時都可以有事可做。過度頻繁的聯系讓我們產生習慣性的心理飢餓感,讓我們每當離開通訊設備、每當沒及時收到回復時就不免心慌意亂。更加頻繁的交流帶來溝通質量無可避免的下降,我們之間的交流方式漸漸流於表面化和片面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表示 “比起說話我更願意發短信”,我們漸漸習慣逃離真實的交流,自欺欺人地選擇更淺層面的溝通。當我們懶於打理自己、再坐一小時地鐵去和閨蜜小聚,而是選擇躺在床上使用微信對講時,是否考慮過對社交網絡的過度依賴,已經擠佔了現實社交的活動空間?這種高效率、低成本的社交,是否也意味著人與人的關系更加廉價淺薄?是否可能導致自我封閉,使現實社會關系如蘇打餅干般易碎?

  雖然社交媒體讓我們孤立自己,但這種孤獨已經喪失了獨處應有的本質,當科技讓我們成為彼此的情感拐杖,過度的交流讓我們沒有時間安靜地獨處,以至於在不得不獨處時完全無法習慣。而聒噪的網絡世界逐漸讓我們養成橫向查閱而不是縱向思考的習慣,我們的注意力愈來愈難以集中,也進一步喪失了獨立鑽研的能力和意識。

  有句歌詞:“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人生不能離群,而自修不能無獨。隻有給自己和自己對話的機會,才有可能安靜地觀察、冷靜地判斷、沉靜地反思。獨思的修行,意志的磨礪、最應在大學時代開啟,才能在將來無論從事什麼行業時,都能在群體的喧囂中保持相對的清醒。

  看到最近很流行的一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軟件,隻要放下手機10分鐘,就會有捐助者給非洲兒童提供一天所需的飲用水。那麼,不妨以“不動手之勞”,為需要的人贈一桶清水,也給自己的內心開掘一眼清泉。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