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微信對人際傳播關系空間的構建
微信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微信構建了基於移動互聯網的人際傳播關系空間,更能切合用戶的交流需求。微信通過各類社交功能的融合,構建了一個基於移動終端的龐雜社交網絡。微信所構建起來關系空間既不同於微博的鬆散、零碎,又區別於QQ的窄化、集中。微信所構建起的這個龐雜的社交網絡改變了基於移動互聯網的關系空間。以下將通過對微信各個功能的使用情況及其在關系空間上的屬性來闡釋微信傳播的關系空間是如何被構建的。
(一)物理空間與關系空間的分離
物理空間與關系空間的分離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人際傳播當中的共性,這一點在微信的人際傳播空間當中得到了更加鮮明的體現。其各功能模塊在物理空間和關系空間兩個維度上屬性的不相關性便能很有力的佐証這一點。
基於對微信各個功能模塊的分析可以得知,微信通過集結諸多功能模塊,能順利完成多元層次的物理空間上的人際交流。本文將微信的11個與人際傳播密切相關的功能 進行物理空間屬性的劃分,發現有兩類:全段覆蓋式的:對講功能、視頻聊天、圖文信息傳送、朋友圈、QQ郵箱提醒、QQ離線消息接收、二維碼、公眾號推送、群聊、微博閱讀﹔分段覆蓋式的:搖一搖、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
筆者將微信的各功能模塊,按照其在物理空間和關系空間的不同趨向,進行5分值標記,進行統計分析,發現關系空間與物理空間不再呈現正相關關系,且相關性不強,具體而言,各個功能模塊在物理空間與關系空間兩個維度上的呈現出不同的趨向(如圖1所示)。比如能查看的到同一時間段1000m范圍內的微信用戶,在物理空間上屬於近距離,但在關系空間上完全屬於陌生人。此外,微信一半以上的功能都支持全范圍的物理空間上的人際交流,但用戶卻基本隻用於同關系親近的人進行交流,比如對講功能、視頻聊天、圖文信息傳送、朋友圈等。
在傳統人際傳播模式中,一定程度上,物理空間的近距離會直接導致關系空間的親近,故有“遠親不如近鄰”之類的說法。但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物理空間概念被光速傳輸帶來“秒傳播”效果所弱化。傳者與受者之間的物理空間,不再是考量二者關系空間的參數了。微信的人際傳播模式中,關系空間與物理空間就很明顯地呈現出某種分離。
物理空間與關系空間之間相關性的斷裂直接說明了基於微信的人際傳播當中,物理空間不再是關系空間的決定因素。物理空間在微信的人際傳播過程中的影響明顯淡化,微信實現了一種物理空間的全范圍覆蓋,形成了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人際傳播空間,使得每一個微信用戶處在空間的中心。這種點線結合的人際傳播關系空間,在交流雙方之間形成了一種基於關系的傳播鏈條。在這裡,關系既是傳播的渠道,又是傳播的驅動力。微信的信息傳播不再依靠專業媒介機構的掌控與主導,而是依靠朋友之間的熟人關系,因而具有獨特的草根性和親和力,以及其他媒介難以比擬的擴散優勢和傳播效能。[8]這主要得益於移動互聯網技術帶來的隨時隨地化的光速傳播,使得這種物理空間上的距離在時間上可以小得忽略不計,從而大大弱化了物理空間不同而造成的差異。微信用戶在選擇使用何種功能模塊進行人際交流,更多的依據不同的情景和需求選擇適合不同關系空間的功能模塊來實現有效的人際交流。由此可見,關系空間已經成為考量微信人際傳播最為關鍵的因素。
圖1微信功能模塊空間屬性相關性分析
(二)虛擬關系與現實關系的交疊
伴隨著互聯網的社會化運用的普及,虛擬空間成為了網絡空間的代名詞。網絡空間的匿名性直接導向了一種虛擬空間的形成,每個人都以一種匿名的身份存在其中,在這種空間之內的人際傳播具有明顯的虛擬關系傾向,其典型特征在於不固定、不真實,而且存在某種明顯的消遣性和娛樂化傾向。斯通(A.R.Stone)最早將網絡空間視為一種關系空間的,他指出,五花八門的電子網絡正在形成一種人際互動的模式,它是新的關系空間形式。我們不妨稱之為“虛擬”空間——一種由共識形成的想像中的交往處所[9]。過去對網絡空間傳播的研究,多半放在虛擬關系的基礎上,因為人際傳播的對象彼此不熟悉,以致關系多停留在“網友”的層面,形成虛擬的人際關系模式。
需要強調的是,人機空間移動的高度一體化,基於微信的人際傳播,在關系空間上並非完全的虛擬化,而是兼具現實關系與虛擬關系雙重屬性,呈現出一種“二元交疊的空間特性”[10]。因此,用在線/線下來區分虛擬關系和現實關系只是一種方便的說法,二者並非本質上可以二分的[11],在微信是構建起來的人際傳播關系空間當中呈現出某種交疊。微信通過從通訊錄等現實關系導入,使得用戶完成了一次對現實關系的網絡空間延伸。這就意味著,基於微信的人際傳播是將現實關系這種比較固定和成形的“舊事物”延伸到移動互聯網這個“新空間”當中進行維系和鞏固,是一種現實關系和虛擬關系的交疊。
在微信所構建起來的這個二元交疊關系空間當中,用戶得以展現出在現實空間中難以呈現的某種形象和狀態,而這種形象和狀態是其現實生活狀態的某種延伸。所以在這個二元交疊的關系空間當中,微信用戶並非完全脫離現實狀態在進行某種狂歡或者放肆,而是對現實生活舞台所局限的那些感受和行為找到一個新的關系空間場域進行釋放。這種二元交疊在實踐當中往往表現為人際傳播從線上到線下,從線下到線上的自如切換,網絡空間和現實空間通過交流雙方的關系得以連接,實現順利的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