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24小時滾動新聞

時間話題升級:如果時光倒流,你最想彌補什麼

2014年02月24日08:39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時間話題升級:如果時光倒流,你最想彌補什麼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隻剩下滿臉的皺紋了”一首《時間都去哪了》從馬年的春晚唱到了每個人心靈深處,人們紛紛感嘆歲月流逝,年華不再。

  “時間都去哪了?”成了一個茶余飯后的流行話題,2月初,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媒體專訪時也談起了這個話題。

  從2月中旬開始,錢江晚報和杭州電視台聯合進行話題採訪,也一起來感受這個熱門話題,你的時間去哪裡了。

  這次街頭海採引起了很多讀者的共鳴,這一報道也引起了央視的關注,從2月22日晚上開始,央視新聞聯播也推出了“時間去哪兒”的特別報道。

  時間都去哪兒了

  他們的答案挺實在

  2月19日,本報發出第一篇報道之后,很多讀者通過本報熱線96068來電,分享他們的時間收獲,還有的直接語音回復錢江晚報官方微信。

  51歲的張中河,來杭州打工已經快8年了,當過保安,送過外賣,如今他和妻子兩個人都是杭州米市環衛所的環衛工,一兒一女也已經成家,而且都在杭州打工。

  說起時間都去哪了?張中河笑了,他說,咱沒什麼文化,就是過好咱小百姓的普通日子。“過去在老家靠打魚為生,一年收入1萬多塊,現在一年能余錢5萬多元,我很滿足了。”

  張中河的時間都用在了這個家中。如今,他老家的樓房都已經蓋起來了。現在,張中河的兒子在快遞公司送快遞,一家人月總收入9000元多點,其中生活費要開銷3500到4000元(包括每月房租700元),一個月還能剩5000元。張中河說,他現在就想好好干上幾年,為子女盡力而為,等到年齡大了,就回老家養老去。

  時間去哪了?

  對於80后的王成龍來說,時間全部給了自己的職業,2014年1月,王成龍當選為杭州十大“美麗警察”。

  30歲的王成龍,是一名中共黨員,他現在是杭州市消防支隊特勤一中隊分隊長,翻開他的榮譽記錄就能知道他的時間去哪了。他參與了“5·12”汶川抗震救災、“救援協作—2013”上海合作組織聯合救災演練等重大突發事故和救災演練。

  那麼多時間都去哪了?眾多讀者給出了各種答案,他們說,時間“去”了那些最難忘的時光、那些最珍惜的過往、那些最有意義的事。

  一位老師說:我是一名老師,能夠培育年輕的下一代,這是我最驕傲的一件事情。

  一位街頭藝人說:最有意義的事情是我自己自立自強,我自由自在的,這就是我最大的意義。

  一位市民說:在我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是什麼?就是我兒子給我生了個孫子,好比是一戶人家,圓滿了。

  一位送外賣的師傅說: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和家裡人坐在一起吃飯,我差不多兩三年沒回去了。

  如果時光能倒流

  你最想彌補什麼?

  “時間都去哪了”的話題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討論也突破了“時間”本身,從最初多數人的迷茫,到如今的暢談感悟,話題的延伸討論讓更多人停下來思考與梳理,對於時間的思考就像一粒種子就在這些答案裡發芽,在我們的傾聽中蔓延。

  如果時光能倒流,你最想彌補的是什麼?

  杭州市旅游委員會市場開發處的姜君說:我不是一個很稱職的母親,我想最大的問題是我對我的孩子關心得很少,孩子跟我的父母住在一起,我沒有時間陪他。我把我所有的有用的時間和有限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所以我最想彌補的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

  杭州市衛生局醫政處的邵暉說:我最想彌補的是回到大學的時光,再去加強的我的學習,各方面的學習,包括英語的、專業的知識。所以我也在彌補這個事情,一般空下來的晚上,我去參加一些培訓班,想加強自己專業上的學習,也能為自己的工作更加順利的開展。

  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的何國輝則說: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最想做的事情是到大學裡讀幾年書,這是我非常向往的一件事情。

  海採活動

  引發各界關注熱議

  錢江晚報和杭州電視台聯合發起的這場關於時間的討論,在全國新聞同行中率先啟動,率先刊發播出,而這也引起了央視的興趣,中央電視台浙江記者站第一時間與杭州電視台綜合頻道取得聯系,就話題策劃和採訪等細節進行溝通。從2月22日起,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開始推出《時間去哪兒了》的特別報道。首篇報道時長超過了五分鐘。

  “時間都去哪了?”欄目的推出,也引來了很多學者專家的好評。

  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楊建華:媒體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引領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同時也引領人們更好使用時間,使時間為我們獲得幸福。

  文化評論員曹工化:其實我們每一天都是很有意義的,不必太過探究到底有什麼意義,隻要過好當下就好。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曹增節:整個中國充滿活力,都在朝前走,都在想明天做什麼后天做什麼,很少想當下。時間到哪裡去了,提醒我們除了未來,還有當下。

  媒體來關注這個話題,實際上就是引導整個社會每個人來想一想,我們怎麼活在當下,怎麼跟過去怎麼跟未來能夠更好銜接起來。

(來源:錢江晚報)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