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休刊大潮開啟 紙媒時代走向衰落?>>深度分析

報業轉型要改變“內容+廣告”模式

李淼 

2014年05月13日08:51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

  4G時代傳統產業面臨挑戰,互聯網和新型傳播技術加速改變社會各領域的生態環境,也在深刻變革傳媒業。無論你是否願意面對,2014年報業生存將異常艱難,行業洗牌將無法避免﹔與此同時,在產品要素、渠道、服務、商業模式等各個領域進行全面革新,也意味著報業的“重生”。在近日舉行的2014報業新趨勢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權威媒體負責人暢談2014報業走向,積極探討發展新出路。

  如果給報紙面對的生存、轉型壓力打分,以5分為峰值,你會打幾分?當被問到這一問題時,絕大多數的媒體老總選擇了5分。

  “秋江水寒滬先知,上海是最早感受到傳統報業寒意的。”上海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高韻斐談道,2005年,上海報業已經感受到來自互聯網的沖擊,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曾給上海報業帶來一次小的反彈,但此后3年上海報業呈現出難以抑制的下滑趨勢。

  高韻斐用幾個趨勢說明當前報業面臨的嚴峻挑戰:與2005年高峰時期相比,上海報業市場的廣告收入及用紙量下降不少﹔去年包括傳統紙媒、廣電、互聯網在內的所有媒體對受眾的黏性,惟一增長的是移動端。“這些趨勢帶給我們一個嚴峻的問題,傳媒業的風向發生了轉變,面對這種轉變,我們怎麼辦?”

  內容為王的觀念該轉了

  傳統的內容生產方式、傳播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受眾來說,生產內容已經不再是報紙的專利。

  “以往報紙所生產的普通社會新聞等內容已經被眾包了,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通過手機在微博上、微信上生產這樣的內容。如果今天我們隻抱著內容為王的態度來做報紙,抱著內容一次銷售和二次銷售的傳統贏利模式不放,我們將跟不上這個時代的步伐,無法適應在新媒體時代人們注意力的轉移。”高韻斐坦言,不是說內容不重要,而是“其他的、更加重要的成功因素出現了”。

  在《北京青年報》總編輯余海波看來,高韻斐所說的更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渠道。“傳統媒體的渠道價值正在大幅縮水。以往報紙是整個社會公共信息傳播的主渠道,但今天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通往每一個用戶的信息渠道變得四通八達,無論是新聞、商業信息還是其他信息的傳播、流通都有了更多的選項。”余海波指出,在這種選項背后的優劣對比中,報紙作為傳統渠道在很多方面已經沒有優勢。

  當然這不是對報紙簡單的自我否定,《京華時報》總裁榮波、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向澤映等都強調了傳統媒體自身渠道及影響力的重要性,只是在他們看來,報紙應學會在原有基礎上做加法。

  “現在最關鍵的是要利用所有的渠道傳播我們所生產的內容,實現它的價值。技術是我們的工具,嫁接新技術可以讓報紙的"老樹樁"發出新枝葉,實現更快的發展。”向澤映說。

  靠廣告過日子的模式要變了

  報紙面臨的最大問題還在於傳統的“內容+廣告”的商業模式受到了嚴峻挑戰。

  從根本上講,市場化媒體的高速發展得益於中國經濟這十幾年的高速發展。“過去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是粗放的,對很多都市報來說,房地產、汽車廣告的投放佔了大頭。但是今天經濟放緩了,經濟增長方式也變了,廣告主也不再像過去那樣不計效果,不再依賴傳統廣告的單向傳播,從而改變了做法。”余海波直言,報紙在廣告經營上的粗放式增長已經走到終點,未來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如果報紙不能提供優於其他媒體的價值,就會被市場拋棄。

  在經營方面改變單一的贏利模式,由單一的廣告收入向版面外的收益拓展已成為傳統報人的共識。在這方面,《成都商報》的幾個探索都有不小收獲。

  據《成都商報》總編輯、總經理陳海泉介紹,《成都商報》去年成立了營銷策劃公司,一年實現了1個多億的收入,25%以上的利潤,僅第三屆櫻花旅游文化節一項活動的門票收入就達到600多萬元,吸引國內外游客100余萬人次。

  《成都商報》商業化探索的另一個思路是“行業產業化”,讓傳統媒體真正介入到市場潛力巨大的行業中。比如在教育行業,由上市公司成都博瑞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和樹德中學聯合創辦民辦公助學校—樹德中學博瑞實驗學校,搶佔稀缺的教育資源﹔在旅游行業,依托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標准化服務發展旅游平台“成都出發”,3個月的營收堪比報紙半年的廣告收入﹔介入藝術品投資領域,打造“歲月畫廊”“藝術超市”“歲月藝術館”等平台,實現持續贏利。

  《成都商報》還在通過推進全媒體融合、試水電商等模式把報紙的影響力發酵成報紙的市場“錢”力。“在很多領域,報紙的影響力都是不可小視的,關鍵是要思考怎樣把影響力變現。”陳海泉說。

  報業的傳統領域得拓了

  在傳媒圈裡有不少聲音認為,報紙不能為轉型而轉型,“立足本業”仍是其必須堅守的“內核”。

  東方早報社社長邱兵指出,傳播模式已經產生巨變,傳統媒體如果遠離互聯網技術,必然沒有生路﹔但如果偏離新聞的本原,離開本應該深耕的領域,對報業來說不是轉型,而是毀滅。“我們應該在最擅長的領域筑起堡壘、抬高我們的門檻。”

  “辦好報紙是第一要務。如果今天《成都商報》不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報紙,阿裡巴巴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不會跟我們合作。”陳海泉說。

  不過,陳海泉也指出,要在網絡時代辦一張有閱讀價值的報紙,玩法必須要改變。“互聯網不發達的時候,辦報是一種辦法﹔現在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已經非常發達,我們的方式就要變了,報紙的功能應該從傳遞信息向傳遞價值轉化。”在陳海泉看來,紙媒要避開網媒的鋒芒,在網絡上看熱鬧、在報紙上就要看深度﹔網絡上看表象,報紙上面看真相﹔網絡上看現象,報紙上看背景。“盡管現實中,我們很難百分之百做到,但這是我們的方向。”

  “即使沒有受到新媒體的沖擊,或者報業沒有進入艱難時期,轉型和創新也是報業的永恆話題。”《濟南時報》總編輯庄雲峰認為,報紙要在困難時期通過轉型轉出效能,調出成效﹔在順利時期,也應通過創新走出自己的特色。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