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好記者講好故事·新聞的力量——二○一四年“好記者講好故事”十位優秀選手演講內容摘登

走過的路遇到的人

孫鐵翔

2014年11月10日13:17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走過的路遇到的人

  孫鐵翔隨中國海監船在釣魚島海域參與巡航執法報道

  作為記者,我走過很多路,也遇到很多人,更見証了他們的故事。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三個故事。

  責任

  2008年5月13日,清晨,汶川大地震發生不到16小時。冒著余震,我爬進了北川,採訪到一位滿臉絡腮胡的“大胡子”軍人。

  採訪結束時,強烈余震來襲,老縣城的一座山滑下來一半。“大胡子”軍人把自己的雨衣脫給我,說:“小伙子,我們都要活著出去!”也許很多人叫不出他的名字,但卻知道那些被他部隊救出的鮮活生命:“敬禮娃娃”郎錚、“芭蕾舞女孩兒”李月、“總理讓路”女孩兒宋馨懿……

  他叫王凱,當時48歲,全國抗震救災英模,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三集團軍軍長。

  一個月后,他找到了我。談起當初進北川的生死瞬間,他問我:“當時就不怕被捂到裡面?”

  我說:“怕,但我更怕不進去后悔一輩子。”

  我問他:“你呢?”

  他說:“危難面前,軍人的字典裡隻有進,沒有退,這是軍人的責任!”

  堅韌

  2012年9月30日,中秋,四艘海監船組成的編隊在釣魚島海域高速巡航。其中一艘船的駕駛室裡,一個其貌不揚、沉默寡言的中年男人沉穩、熟練地指揮著編隊。這是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聲明》后,中國海監編隊第一次在釣魚島海域度過中秋。“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我問。

  “200多天吧。”

  我心裡一緊。這個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就瘦了8斤,懷孕9個月的愛人每天都盼著我早些回去。

  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職業,比風吹日晒更難熬的是內心的孤獨和對家的牽挂。我問他,值麼?沒等他回答,通信設備突然響了起來。原來夜色中,一艘中國籍商船正好經過釣魚島海域,他們見到中國海監船太興奮了,大聲對海監編隊喊:“中秋快樂!祖國萬歲!”

  他幸福地笑了,說,值了!他叫王雲,39歲,中國海監83船船長,中國海監當時最年輕的船長。

  釣魚島領海基線公布后的第一個中秋、第一個國慶、第一個春節……我都在釣魚島海域度過。有人問我: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我想起了王雲。於是我說:我感受到了一種堅韌的力量!

  擔當

  2014年5月12日,中國南海,中越西沙海上對峙進入第十天。

  200多艘艦船在十幾平方海裡的海域內擠成了一個個的“小疙瘩”,而這個海域的中心就是一座名叫“海洋石油981”的鑽井平台。我是第一個來到對峙一線的記者。當搭載我的直升機快要在平台上著陸時,一個身穿石油服的男人笑瞇瞇地向我招手。他簡單地介紹了當前形勢,便把我送到一線的海警船上。我問:“會不會遇到撞船?”

  他說:“看你運氣。”

  “船不會沉吧?”我又問。

  他笑了,說:“看你命。”

  喊話、驅逐、碰撞……接下來的三天裡,作為記者,我的運氣“不錯”,碰到了幾乎所有的“戰斗”場面﹔當然我的命也不錯,經歷了撞船,但萬幸船沒有沉。當我歸來時,迎接我的又是那張笑瞇瞇的臉。一線如此緊張,他卻如此平靜。我知道,這就是他的工作,他的擔當。

  他叫王喜武,今年46歲,“海洋石油981”鑽井平台護航行動指揮員、中國海警局支隊長。

  王凱、王雲、王喜武,是我採訪路上遇到的三個人。記得我跟他們說過同樣一句話——“向偉大的人致敬”,但他們說“自己只是平凡的人”。不論時代如何變遷,責任、堅韌、擔當都是支撐一個人人性的基石。隻有一個國家擁有千千萬萬像他們一樣自認為平凡的人,我們的國家才真正擁有了一種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

  向“平凡人”致敬!

  (新華社國內部中央新聞採訪中心 孫鐵翔)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