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 記者怎樣實現角色轉換

張薇

2014年11月15日07:15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記者怎樣實現角色轉換

  第十五個中國記者節剛剛過去。每年這個時候,大家似乎都要“調侃+反思”。

  當下媒體人的情緒可謂“五味雜陳”,工作壓力大、收入增長緩慢、作息不規律……再加上近兩年行業技術變革加速、市場驅動力增強、自身素質遭遇考驗,在轉型與逃離、彷徨與堅守中,面對時代的激蕩和業界的嬗變,站在十字路口的媒體人感到有些無所適從。

  在“人人都是記者”的時代,在媒體融合的進程中,怎樣做新聞,怎樣構建行業信任,怎樣實現角色的轉換,成為眾多媒體人思考的問題。

  技術改變傳播觀念和行動

  新的傳媒業態對媒體提出了更大挑戰。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在竭盡全力尋找更多、更新的渠道和工具,以順應新的時代要求。

  就在記者節當天,著名調查記者羅昌平宣布,正式作別傳統媒體行列,成為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的CEO。其實,羅昌平只是一個縮影,在媒體變革的進程中,“轉型”或“正在轉型”的媒體人名單已經拉得很長。

  誠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君超所指出的那樣:今天,我們已邁入“自媒體時代”,媒體格局悄然改變,傳統的“記者”概念擁有了“人人都是記者”的廣闊外延。

  然而,當“自媒體”“大數據”這些詞匯頻頻出現於行業環境中時,媒體人不得不重新思考這樣兩個問題:與舊模式相比,新聞新環境的參與者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出色?媒體人以何種角色參與其中才能盡數發揮才能?

  在騰訊新聞“全媒派”制作的《金牌全能記者速成手冊》中,“高階技能+殿堂裝備”這種原本用於戰術攻關的詞匯赫然在列。正如一場攻關,隨著全媒體傳播時代的到來,作為一名媒體人,更要看清前方的“高能預警”,與時俱進地學習必備技能,用高科技“戰衣”武裝自己。

  “今天我們所要談的新聞專業主義,應該是在傳播行動中達成和實現的。”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系主任師曾志教授指出,“新聞專業面臨的這種困境,是技術帶來的傳播觀念和行動的改變——這在本質上是一個選擇的過程,很多人已經出發和行動了。”

  社會對記者的需求從未改變

  在一些人眼中,為適應后工業時代,記者的職能有所“延展”,包括精准度、信息安全性、信息處理等。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以最正確的展現形式給特定群體講故事,仍是記者行業的一貫要求——換句話說,時代再變,不變的是講好故事。

  記者節當天,中央電視台播出了“全國新聞戰線‘好記者講好故事’——2014年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演播現場,10位好記者代表講述了各自的採訪經歷,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不少觀眾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我們感受到了作為記者的真正力量!”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大一學生張宏璟感慨道。“好的新聞工作者,要為人民書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這些動人的溫情故事,傳遞出了正能量。”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時統宇評價說。

  “不管時代怎麼變,社會對記者的需求從未改變。”在北京大學舉辦的2014記者節公益論壇上,著名主持人白岩鬆坦言,自己經歷著媒體的大變革時代,但是巨變之下,時代對人最核心的要求從來沒有變過,那就是“有助於社會和人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與20年前相比,今天做新聞有很多不一樣,今后還會有更多的不一樣。”新京報社總編輯王躍春指出,互聯網時代不是新聞專業的末日——“相反,它要求新聞更快、更深、更專業、更好看、更適合移動傳播。但新聞的本質不會變,也沒有捷徑可達”。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被新技術替代,而是在眼花繚亂中的迷茫、浪費和放棄。當你沒有那個1,你將永遠都做不到100。”王躍春意味深長地說。

  改變世界的同時提升自己

  媒體人要想在新聞報道和媒體機構中彰顯個人魅力,就需要樹立一種責任意識,具備一定的素質和能力。

  美聯社交互新聞編輯室的一把手Shazna Nessa指出:“我們需要讓年輕的記者明白他們可以改變現有的游戲規則,人們也對他們抱有這樣的期望。”一份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報告也指出,記者應該具備“企業家精神”,即不論在什麼專業領域,都應該以創新為目的進行反復試驗。“我們必須記住,新聞工作是充滿快感的創造,不是煩躁和無聊的重復。”

  時代給新聞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十年媒體從業者如何做新聞?

  “今年,我們看到了太多關於‘我為什麼離開XXX’的帖子,但新聞有變化嗎?真相、真話和創意的傳播依然是我們獲得存在感的源泉。”王躍春斷言:“做新聞,沒有好時代與壞時代之分。”

  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看來,未來十年,媒體面臨的挑戰將會有四對矛盾:新舊媒體之間的矛盾、跨界和堅守之間的矛盾、善與真之間的矛盾以及大與小之間的矛盾。至於如何選擇道路,他的回答是:“大家需要‘在糾結中前行’——更重要的是,要在改變世界的同時,提升和改變我們自己。”

  “如果把記者比喻成負軛的駿馬,那麼在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新時代中,不必有太多的自我悲情慣性,而應該選擇奔放、奔跑。”時評人王石川說。

  可見,如果善於分析環境和局勢,主動出擊而非被動遭受裹挾,那麼對媒體人而言,眼下就是一個黃金時代。(光明網記者 張薇)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