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1期

淺析當今中國新聞從業者素質及媒體人才管理

——以陳永洲事件為例

寧  寧

2014年11月24日13:1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要】:新聞行業是社會輿論監督的一部分,它是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的重要力量。新聞從業者的責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為公眾提供真實的新聞信息。本文從當今中國新聞從業者素質入手,以陳永洲事件為典型個案探討了新聞媒體人才管理的必要性。從中足以窺探出新聞媒介的重要作用,隻有不斷加強新聞從業者的職業道德水平、加快新聞媒介的立法進程才能使新聞媒體取信於民,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關鍵詞】:新聞從業者﹔新聞媒介﹔人才管理

隨著新聞媒體技術飛速發展,我國的新聞媒體事業也進入了一個黃金發展時期。言論自由無疑給了我們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但是,言論的自由不意味著可以虛編亂造,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要以事實為依據進行報道。我國的新聞傳播開始的晚,發展速度快,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如果不及時進行改正,我國的新聞事業就會扭曲發展。我們對於媒體人才的管理和新聞從業者素質的提高必須有足夠的重視。新聞從業人員在遵循客觀、公正、全面、平衡的前提下,在新聞從業人員分工把守和通力合作的相互作用中去實現整體真實的操作,實現全行業整體素質的提升。

一、新聞從業者的素質

(一)敏銳的社會洞察力

一名新聞從業者的文筆能力、語言組織力以及新聞設備的使用能力都能經過學習和練習來提高,但是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則需要新聞記者時刻要保持一個敏銳的心和敏銳的眼,用心觀察社會萬象,用敏銳的眼光看到新聞背后的新聞。一個平凡普通的社會現象,在優秀的新聞記者眼中所呈現出來的就是整個事件的起因結果甚至是起因的起因。由此可見,新聞洞察力是衡量一個新聞記者工作能力的重要標准。這樣一來,如何提高新聞記者的社會洞察力就成了我們關注的一個重點了。記者洞察事物和感受形象的能力源於頭腦的敏感性,這就需要依賴於對黨的政策的學習鑽研,對現實生活的深入觀察體驗,以及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修養。所以,隻有具有較高思想修養的人才能獲得洞察事物和感受形象的能力,才能在多姿多採的生活中抓到最有表現價值的瞬間。

(二)出色的語言組織和概括能力

無論是電視新聞還是報紙新聞,或者是網絡新聞都要求新聞工作者有出色的語言組織和概括能力。如何用最簡短精煉的語言將一件事情完整真實的呈現出來,是每個新聞工作者首先要學習的技能。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會在調查報道一個新聞事實的時候,用自己敏銳的觀察找准一個切口,然后運用自己出色的語言能力和概括能力,在最短的時間裡將事件完整清楚的呈現出來。

當然,出色的語言運用不是一味的追求華麗和各種手法。真實才是新聞的生命,一切新聞報道都要圍繞事實,以事實為依據,將真實的語言進行加工,不變根本。再出色的文字也是對事實的一種描寫,不能脫離這一原則。

(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最需要的就是新聞工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隻有這樣才能做到一切為受眾著想,樹立正確的方向。但如果缺乏這種社會責任感,那麼社會中的輿論導向將產生錯誤的導向,正如2013年12月的外國小伙撞中國大媽事件,很多大的媒體在沒有調查的情況下只是通過圖片佐証就大肆宣傳中國大媽又一次訛了外國友人,並通過網絡開始迅速傳播。但在之后的事件發展過程中,又上演了一場反轉劇,原來外國小伙是逆行無照行駛才撞了中國大媽,在這件事情的過程中中國大媽並沒有錯。在《新京報》的評論員文章中深刻的表明“有太多人習慣於抽象、宏大地去解讀一些事件,而缺少就事論事的思維和心態。”媒體這種不負責任的報道態度,不僅傷害的了中國大媽,也傷害了國人對新聞媒體的信任心。因此,新聞媒介作為社會輿論機構和公眾輿論手段,應自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這是其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

二、陳永州事件

(一)陳永州事件概述

2013年5月27日,一篇名為《中聯重科再遭舉報財務造假記者暗訪証實華中大區涉嫌虛假銷售》的報道刊登在《新快報》上,報道了A、H股上市公司中聯重科2012年在華中大區涉嫌銷售造假。而這篇報道的作者就是在《新快報》工作的記者,陳永州,報道刊登后的兩個月,時任中聯重科董事長助理的高輝在自己微博中連續發布了數條微博內容,直指新快報及記者陳永洲,並將陳永洲的記者証及身份信息在網絡上公開。微博稱陳永洲的"先后10篇負面文章"抹黑中聯重科,致其股價大幅下降。2013年10月19日,陳永洲因涉嫌損害企業商譽的罪名被長沙市公安局拘留。2013年10月30日,陳永洲以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被批准逮捕。次日,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做出查處決定,給予新快報記者陳永洲吊銷新聞記者証的行政處罰。至此,陳永州事件告一段落。

(二)陳永州事件的啟示

陳永洲事件給予我們太多的深思與反省。從個人角度來講,陳永洲本人為了個人的名利對中聯重科發了數篇不實的報道,雖然滿足了個人的利益,但這卻是一種極其缺乏新聞人員從業道德的做法。這不僅導致了中聯重科股價大跌,企業形象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也致使股民遭殃。陳永洲的個人行為造成了一系列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這種個人主義在當今的市場經濟社會開始蔓延到了媒體人的領域,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響。作為一個新聞人我們應該堅守的是以事實為原則,公正、真實、客觀、全面的進行報道,而不是為了個人利益放棄良知。在獄中的陳永洲深深的懺悔,但這已無濟於事,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制裁。

一百多年前,偉大的新聞學者普利策先生就說過記者應當做好船頭瞭望者的角色。可是在當今越來越多的新聞人在大海中迷失,找不到方向,在做新聞的過程中沖破了職業底線,報道了大量不真實的新聞。在這種浮躁的影響下,新聞人更要找到方向不能迷失,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不虛假報道、不搞有償新聞,嚴格遵守《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優質媒體人。

陳永洲事件當中,他本人的確應該為其個人的錯誤行為付出巨大的代價,但是,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少,如果不是一個團隊的支持,不可能發了數十篇不真實的新聞稿件。在陳永洲事件剛開始被爆的時候,《新快報》立即發了一篇文章進行聲援,文章表明“敝報雖小,窮骨頭,還是有那麼兩根的”。從這個角度來講,《新快報》本身是支持陳永洲的,隻不過在后面的調查中,陳永洲觸犯法律証據確鑿,最后言論也不了了之。一般來說,記者能否發出稿件並不單一取決的他本人,而是要受到幾道程序的審核,陳永洲能夠輕易的發稿,那麼其中一定存在問題。這種問題也許有兩種情況,一是內部管理形同虛設﹔二是管理人員的利益縱容。不管是哪一種可能,《新快報》難辭其咎,也應該付出相應的責任與代價。

通過這起惡性事件,我們必須搞清楚兩點。一方面,記者在報道新聞的時候合法權益是必須受到保護的。如果記者在正常合理的情況下進行採訪卻受到了利益損害,他們應該採取相應的法律措施來保護自己﹔另一方面,如果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違規操作,形成了違法事實,那麼對於這樣的害群之馬也必須按照國家相應法律堅決處理,絕不手軟。但從總體來說,我國絕大多數的記者還是堅持新聞道德底線的,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否認他們所堅持的正義和責任。

從整個事件來看,陳永洲個人的行為給予新聞界一個嚴重的教訓。作為新聞媒體人,人民賦予了他權力,也給予他義務?記者必須真實客觀的報道事實,維護新聞業的底線,而非為了一己私欲報道虛假信息,蒙騙受眾。同時,作為承載新聞媒體的電視台、報社等機構,應該嚴格管理自身團隊,帶頭守法,不做違規違法之事。

(三)如何杜絕和預防類似陳永州事件再次發生

新聞真實性是媒體的原則性問題,也是一個大是大非問題,一是一,二是二,不容混淆。僅僅就是以抓一個記者就了結18篇新聞造假的“鏈條”,這不僅不能掃除行業之蔽,難免會給人留下種種誤讀。

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疑問,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可是,真的能避免麼?陳永洲事件不僅僅是一個虛假新聞案件這麼簡單,它映射出當今社會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許許多多的拜金主義。在日益繁華的生活面前,許多記者已經忘記了當初自己進入新聞行業時所許的諾言。他們違背了新聞的根本,忘記了記者的宗旨。

為了預防此類事件,我國應該適當採取措施。第一、提高記者待遇,重視記者行業﹔第二、加強記者隊伍的思想建設,提高記者的思想道德觀念﹔第三,應該完善新聞媒介管理體系,加強對各個新聞媒介組織的管理,這是預防此類事件的重中之重。

三、新聞媒體人才管理

(一)新聞媒體對人才管理的必要性

新聞媒體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新聞從業者, 在實際工作中, 我們要把各種有用的人才團結起來, 用其所長避其所短, 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為新聞媒體做出貢獻。人作為活動資源, 對這種資源的運用和開發, 對新聞媒體的生存和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新聞媒體在轉機建制中應重視培養選拔及使用人才,加強隊伍建設。

(二)我國當今新聞媒體對新聞從業者管理的現狀

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完善,不少法律都對新聞媒體及其報道的方式進行了規制。在我國其它法律法規中都有相關的內容,這對新聞媒體的權利和義務有著明確的規定,並對新聞媒體從業行為產生著一定的制約。但到目前為止,這些有關新聞媒體的法律條文尚未經過系統地歸納和整理,人們對新聞媒體和法律之間關系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個別的具體案例上,就我國法律法規總體上對新聞媒體所產生的規定與影響則少有涉及。如果不從整體角度出發,隻對當前法律進行歸納與總結,則很難對當前法律與新聞媒體之間的關系有一個全景式的概括和了解,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與結論也就隻會是片面的。

(三)進一步深化新聞媒體人才管理

首先,改變媒體管理機制。進入到新媒體時代,媒體管理機制應該有所改變,把發展培養人才作為媒體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媒體領導層也應該本著開拓創新、解放思想的態度轉變舊觀念,把人才當作未來媒體發展的希望。

其次,創造機會,鼓勵媒體人才發展。一方面,我國應該增加學習交流的機會,採用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讓許多在職的年青媒體人可以有機會去高等學府或是國外進行階段進修,提高業務水平,增強自身素質。另一方面,提供實踐機會,新聞從業者可以從實踐中總結經驗,發揮創造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在磨練中快速成長。

第三,增加競爭機制,鼓勵人才發展。一個社會的發展需要競爭來促進,同樣,媒體要想快速發展也需要增加競爭力,而這種競爭力的核心就是人才。合理競爭的媒體管理機制,不僅可以促進人才的快速發展,還可以極大的提高媒體人的工作積極性。(寧寧為晉中學院教師,碩士)

 參考文獻

[1] 安立國.攝像技術[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1.

[2] (美)梅爾文·德弗勒等.大眾傳播學諸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1.

[3] 熊忠輝.我國新聞媒幾發展產業問題探析[J].新聞知識,2000(6).

[4] 王永平.新聞媒體人才隊伍建設淺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1(7).

[5] 李如龍.論音義相生[J].暨南學報,1997(3).

[6] 崔永華.詞匯文字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

[7] 劉珣.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8] 費錦昌.對外漢字教學的特點、難點及其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1998(3).

[9] 桑萊絲.民國初期新聞從業者職業道德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

[10] 李靜.加強社會實踐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D].山西財經大學,2010.

[11] 張文學.論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D].華中師范大學,2000.

[12] 趙靜麗.略論轉型期記者兼職之問題[D].中國政法大學,2011.

[13] 郝金瑩.論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素質的塑造[D].延邊大學,2010.

[14] 念金波.論高等中醫藥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D].山東師范大學,2008.

[15] 蘇李君.高校國際化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

[16] 徐澤勝.當前重慶地區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現狀及其教育對策[D].西南大學,2006.

[17] 王艷.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7.

[18] 朱曉蘭.論新課標下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D].首都師范大學,2008.

[19] 馮倩編譯.新聞從業者安全問題引起關注[N].中國文化報,2010.

[20] 滕永生.記者也應該學點“功夫”[N].周口日報,2010-08-04.

分享到:
(責編:謝琳(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