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戰線開展“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活動>>好記者講好故事

長春日報社 孔非:無論走出多遠 都不要忘記為什麼出發

2014年12月20日16:22    來源:中國記協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長春日報社 孔非:無論走出多遠 都不要忘記為什麼出發

十四年的記者生涯裡,我經常問自己,記者這份聽起來高大上、實際上平凡而又瑣屑,看上去自由自在、實際上隨時出發永不停歇的職業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那一年冬天,一對來自湖南的夫婦來到報社,焦急地訴說他們在長春一所大學讀書的女兒小曹已經失蹤多日。我一邊冒雪奔走在學校、公安局、醫院和志願者之間,一邊在報紙上苦苦呼喚女大學生的歸來,同時心懷僥幸地構思見到女孩時要如何嚴厲地批評她的貪玩。可當我聽到女孩跳樓自殺的噩耗,聽她的同學追憶起她對大學生活的失望,聽她一夜白頭的父母回憶女兒在電話裡對生活中種種不如意的哭訴,我覺得我的工作剛剛開始。我採訪了心理學家、教育專家,寫下關於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思考,並邀請心理醫生來報社開通熱線,解答形形色色的成長煩惱。十二年過去了,今天,各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健康之網已經織就,成了陪伴心靈成長的有力“支點”。關注一個新的社會問題,我覺得我那一天的出發是有意義的。

那一年春天,接到某礦區周邊私挖小煤窯猖獗的熱線后,我和電視台的同行裝成買煤的客戶,費盡周折來到了被偽裝成民宅的小煤窯外面,卻被兩名彪形大漢攔住。事先商量好的台詞一下忘光了,幸虧電視台的大哥夠機智,一把把我推到身后,氣沖沖地指責對方:“你們嚇著我媳婦了。”趁對方愣神之際,我終於回過神兒,探出頭來怯怯地說:“買點煤這麼費勁,咱這浴池別開了吧。”於是,我們成功了。兩名男子不僅帶我們實地踏訪了這個小煤窯,還領我們把周邊幾個小煤窯走了個遍,我也完成了一份沉甸甸的報道。后來,這一礦區得到綜合治理,私挖濫採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困難群眾得到幫扶救助。關注一個區域的平安和諧,我覺得我那一天的出發是有意義的。

那一年深秋,我在一所監獄採訪時結識了當時正在服刑的大劉。民警介紹說他喜歡寫作,屢屢投稿卻總是石沉大海,希望我能指導他寫寫新聞稿。對於民警轉寄來的他的作品,無論是新聞還是詩歌、散文,我都認真閱讀,提出修改意見,並且有選擇地發表在報紙上。民警說,這件事激發了他的改造熱情,他在獄中的表現一天比一天好,屢次立功減刑。直到有一天,脫下囚服的他扛著一袋大米找到我,他說:“孔記者,雖然你比我小十多歲,但你是我最尊敬的人,你給絕望中的我帶來希望,你放心,就算為了不辜負你給我改的稿子,今后我也要做正當的生意賺錢。”關注一個人的命運轉折,我覺得我那一天的出發是有意義的。

時光荏苒,我關注的目光因歲月的洗禮而更加深沉。從一個人的歡笑淚水,到一家企業的盈虧沉浮,再到一座城市的幸福活力。作為一名基層新聞工作者,我走遍了我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城市鄉村,親眼目睹了這座城市的揚帆遠航、日行千裡。關注我們所處的時代,廣泛而直接地參與社會進程,我覺得我的隨時出發是有意義的。我銘記前輩的箴言“無論技術多麼嫻熟都不能取代內心的真誠”。無論走出多遠,我都不會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

孔非

2001年以來,她堅持以柔弱之軀沖鋒在新聞一線,把人文情懷注入採訪工作,她用雙腳丈量城市,用鐵筆書寫變遷,撰寫新聞稿件300余萬字,作品獲得國家及省市新聞獎40余次。獲得吉林省新聞出版人物獎等榮譽稱號。

冬天,她用溫暖和關愛融化冰雪﹔春天,她用機智與勇氣護佑萬物復蘇﹔夏天,她熱情率真、扶危濟困﹔秋天,她誠心換來真心,奉獻結出碩果﹔一年四季,採訪奔波,不管走多遠,出發是為了更好地到達。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