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 張曉鬆)以服務人民為職責,以記錄人情冷暖為本色,他們與人民同呼吸,櫛風沐雨﹔
以見証歷史為己任,以追求正義公平為使命,他們與國家共命運,且歌且行。
新華社記者孫鐵翔、光明日報記者鄭晉鳴、東北新聞網記者李理是全國新聞戰線“好記者講好故事”十佳選手中的三位,他們通過講述凡人小事、親身經歷、所見所聞,反映了中國力量的鏗鏘和中國精神的偉大,展示了當代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記者突擊 見証歷史
多次趕赴抗震救災現場,在釣魚島海域度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聲明》后的第一個中秋、國慶和春節……他,就是新華社國內部記者孫鐵翔。
記者,記錄時代。2008年5月13日清晨,汶川大地震發生不到16小時,孫鐵翔冒著余震徒步兩個小時,成為第一個進入北川新縣城的新華社記者。
孫鐵翔的記者之路由此開啟——
2012年9月、2012年10月、2013年2月……他主動請纓,多次隨中國海監編隊赴釣魚島海域巡航執法﹔
2013年4月,他星夜兼程,隨國家緊急醫療救援隊趕赴蘆山地震災區﹔
2014年5月,他克服困難,第一個趕到981南海鑽井平台對峙現場……
“記者是個苦活兒,但苦中有樂!每當我用筆記錄一段段人間真情,用報道見証歷史的時候,我的心總是特別的溫暖。這就是時代賦予記者這個職業的使命感和幸福感!”孫鐵翔說。
記錄時代 一路執著
30年來,他一直在基層。30多年激情燃燒的歲月,他記錄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歷程。這就是光明日報記者鄭晉鳴。
他總是說:“記者不僅要始終在路上,關鍵要深入到實際中去。”
汶川大地震后第一天,鄭晉鳴就將請戰電話打給了總編輯。此后一年,這位年近五十、頭發花白、身著迷彩服的“戰士”6次出現在抗震救災的“戰場”,寫下了60多篇通訊報道。
黨的好干部孔繁森、英雄機長邱光華、一輩子教書育人的老教授景榮春、28年守島夫妻王繼才王仕花、大地活雷鋒趙亞夫、用生命守望馬克思主義陣地的青年教授王強……這些新時期的典型人物,通過鄭晉鳴的深入採寫,生動呈現在人們面前。
“對我個人而言,當一天記者,就要站好一班崗,痴心痴情地對待每一次採訪,寫好每一篇稿件。每寫一位典型,都是對自己心靈的一次淨化。”就這樣,30年來,鄭晉鳴始終懷揣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老百姓的愛,以一顆年輕的心、一顆痴迷的心奔波於途。
記錄真情懷 做好微傳播
他經常說,他是一個網站“小”記者,卻對話著“大”人物。正是這位“小”記者創意制作了10集微電影——《我是郭明義》,這部影片在網上觀看人次達到了2.2億。他就是東北新聞網記者李理。
李理記得第一次到鞍鋼採訪郭明義時,每天老郭除了忙工作,還在替向他求助的人奔波著。李理忍不住勸他:“郭師傅,你都已經是模范啦,差不多就行了唄!”
郭明義的臉色馬上變了,說:“我是一個黨員,隻要黨的宗旨沒變,我就要這樣干!”
李理思考,與其整天為增加流量到處搜尋名人、富人、達人來吸引網民,如何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訴給更多的人、真正傳遞正能量呢?“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李理心中一動。
隨后,李理手把手地教郭明義拍照片、發圖片,一起商量怎麼寫好微博。老郭在微博上晒礦山、晒工友、晒詩歌……晒得最多的是社會上時時發生的好人好事。
“要使網絡更加清朗,最重要的是積極傳播網絡正能量,讓網絡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戰場。”李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