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何把握发展机遇
政策资源的主动开掘与生存格局的创新变革,决策层面的思想解放与文化产业基础优势的合理张扬,是城市广电把握发展机遇的基本思路。
1.立国际标杆
城市广电应突破自成一格的守成格局,突破媒介、行业、区域的壁垒,寄望于新媒体的网络平台和节目上星机遇,参与城市软实力的建设,成为城市荣耀的名片。按照知名学者刘笑盈教授的研究成果,值得参考的国际一流媒体的标准是:一是有强大国际影响力,包括品牌影响力、话语权、舆论引导力等要素;二是有强大的运营能力,指媒体超高的经济收入水平、创收能力以及产出效益等经济财务指标;三是有相当基础规模,指作为一个信息制播平台存在的基础性指标,包括媒体的整体规模水平、国际覆盖能力、制作播出能力,这是一、二项指标的基础,又深受这两项指标的作用与影响(简化为规模力、运营力与影响力)。由于城市广电受到地域文化与渠道资源的局限,也许上述要求过高,尤其是第一条,但只要拥有了市场化、产业化的通途,拥有了影响力日增的品牌群落,就能因尽责而主流,因经营而赢利,因管理而发展,因战略而成功,因文化而卓越。起点决定落点。
2.讲精神境界
伟大的精神才能推动伟大的事业。城市广电的发展需要时刻保持不辱使命的负责精神、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坚守本色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大局精神。底线是职业操守,影响出自公信力,而媒体实现远大志向的执行力则基于团队内部的信达雅程度——员工有当家作主的高度认可与自觉追求,有不辱使命的内在修养与管理水平。能使所有的人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正是企业家精神和作为传媒领袖的魅力核心所在,也是人治之所以不可靠而要不讲情面的法治的缘故。广电传媒领军人物的情商要建构在民心向背与管理良策上。
3.破既得利益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使整个传媒业界获取“两头通吃”这“一种特殊的、非常的和不正常的利益”,由此形成“刚性”的既得利益格局,使得广电自身媒体不愿意转企改制成为集体无意识。值得注意的是,也由于政府主管部门的一个认识误区,即再三强调在一个传媒实体内要硬性实施产事分离,但操作上工酬身份待遇无法一一对应,因而业界领导班子均采取或接受了不同体制交叉任职或重叠任职的违规做法,以此均衡既得利益。从当今广电传媒改革为何艰难的角度进一步深究,这也是一种更值得警惕的社会现象,即有一种没有也无法在台面公开表述的意见———“改革停滞论”在广电领域里的现实反映:既得利益者阻挠改革的行为。因为在既得利益者心目中,广电既不需要继续改革,也不用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停留在当下状态最好。道理很简单,维持当前状态,有利于维护既得利益,既没有因倒退而导致利益奉还的风险,也没有继续改革而使利益受到挑战的风险。
4.搞“二次革命”
广电集团化的现实表现是:问题多于成绩,困惑大于思考。但它的结局不应是取代而应是跌倒爬起再重来的“二次革命”:从资源整合、整体转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角度重新认识集团化;从广电的政治、社会与经济这三重属性及其关系来推动产业化;从产业价值链的完整意义去按岗按专业操作产事分离;从产业立法的角度为整体转制提供良好的行业环境和发展条件。当然,变革是令人痛苦和冒风险的,并需要做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
城市广电要以产业集团化为突破口,这也是实现全媒体运作、大平台内容服务的大前提。只有拥有了宣传舆论主阵地、文化产业主力军、内容服务主平台的资格与身份,进而借助文化产业的区域互动与区域合作机会走出去,才能将新闻传媒做大做强。
注释:
[1][4]严克勤.解析城市广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2]郑永年.中国改革三步走.东方出版社,2012.
[3]文化部编写组《聚焦文化体制改革》,红旗出版社,2011.
[5]追求——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十年发展纪实.2012.
(朱剑飞: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