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议题关注热点,对准群众关切点,反映民情民意
《对话苏州》以“关注热点,服务民生”为宗旨,从本土新闻热点入手,凸显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起到“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作用。栏目话题涉及广泛,从衣食住行、教育医保到就业收入、生活环境,从政府决策、科学规划到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每次访谈的主题都是广大市民非常关心的,与当前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等社会热点密切相关。如:就虎丘、南环、桃花坞三大“民生工程”中的拆迁问题,对各方提出的利益诉求,给以政策解说、解决具体问题;在双汇瘦肉精事件成为社会热点的背景下,围绕苏州“共筑食品安全防线”的话题,权威发布信息,对菜篮子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市民诉求,给出了解决方向,表明了政府态度,从而减少了市民的焦虑和担忧;就城市化进程中怎样关注转型中的农民进行交流、交心、交底,让农民感受到了城乡一体化的美好前景。
3.话题多元开放,参与广泛,请事件当事人出场
节目中,主持人、领导、各方嘉宾、当事人、现场观众,以及由名城网站等网络媒体派出参与节目的网民、短信参与节目的观众,组成了开放、多元、互动的谈话场,给予各方平等、公开的表达机会。在《对话苏州》构建的公共话语空间中,只有平等协商、互相沟通,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家长式的一言堂。节目充满了思想交锋,做到了“让人民说话”。
《对话苏州》每期邀请4—5名当事人出场,让嘉宾和观众能了解事件详情,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性,把辩论引向深入。一波三折的故事,意料之外的神秘人物,戏剧般的情节转折等近乎娱乐性的元素吸引了观众持续的收视兴趣。
4.积极跟踪,落到实处,解决疑难问题
栏目建立了舆情报送制度,下情上达,让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011年,栏目组和苏州市委督查室主动对接,推进跟踪落实机制。每期节目结束后,节目组都将节目过程写成简报,交给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办。开通官方微博,扩大节目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在主干新闻节目《苏州新闻》中推出《对话苏州》“马上办”的子栏目,对相关问题的跟踪落实情况进行及时报道。2011年4月15日开播后的6期节目,群众共提出涉及切身利益的各类民生问题42个,涉及住房、医疗、社保、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多个领域,年底,已经解决或正在推动解决的有37个。在栏目组的直接推动下,去年6月24日,苏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工作的意见》;9月9日,苏州市住建、民政、财政、总工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城区最低收入家庭物业服务费减免工作的意见》。
5.项目制团队深入民情,敬业务实
《对话苏州》每期节目由群众代表的故事串起,引出该群体最希望解决的突出问题。此前,栏目组的工作人员会提前预告本期节目的主题,通过热线电话、开座谈会的方式了解百姓的主要诉求,从中梳理归纳出最为突出的问题,并选择典型人物参加节目。参加访谈的市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根据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向群众代表解释政策,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拍板;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记下群众代表的联系方式,访谈后再与之联系。每期节目中群众代表所提问题的解决情况,都会在下一期节目前进行追踪报道,并通过“马上办”子栏目中及时反馈。
作为一档以主持人为中心的项目制节目,苏州新闻综合频道为《对话苏州》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每期节目的设计、策划及实施,频道尽可能在财力、物力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苏州广电总台各部门、新闻栏目协同配合,广播、电视、网络和纸质媒体全程跟踪,踊跃报道,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节目组的固定成员只有三个半,除了主持人徐蕾,其他都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85后。按照通常思路,时政节目95%是说成绩,5%才是提出问题,但这档节目100%说的是问题。要把问题拿到现场来探讨、解决,遇到一些职能部门的疑虑和反感可想而知。面对压力和阻力,栏目组尊重事实、严格要求,有时据理力争。栏目组成员深入民情,用真情获得的原生态素材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钥匙,赢得了沟通双方的满意。
(陆玉芳:苏州广电总台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