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广电媒体优势 实践社会管理创新【3】--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2年第6期

发挥广电媒体优势 实践社会管理创新【3】

李爱彬

2013年01月16日14:19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三、精心设置大众议题,引导社会舆论

随着经济发展转型、社会结构转型、思想行为模式转型,社会公众的价值追求、社会行为、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多变的特征。网络等新媒介在公众面前所表现出的开放、多元和“去中心化”姿态,虽然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时代心理,但由于一些信息失范、失真,导致众声喧哗。在这样的舆论生态和传播格局中,迫切需要主流媒体发出鲜明声音,引领公众“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

“圈点”网络热点,引导网上舆情。徐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评论栏目《今日圈点》今年1月改版后,提出彰显主流媒体社会责任的栏目定位:“每个人都在发言,你听谁的?万众喧嚣中,我有我的思考:做徐州传媒的意见领袖。”该栏目把网络报道作为新闻信息源,肯定、支持正确舆论,分析、矫正片面报道,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沟通和引导网络舆情的作用。

设置公共议题,介入事件引导。针对有可能诱发舆情的社会事件,徐州台建立健全了新闻策划机制,注重以议题设置介入舆论场,增强了主流新闻对舆情的引导能力。2010年4月初,为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徐州展览馆门前露天夜市影响交通、影响市容等问题,徐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其搬迁至室内。搬迁最大的难点在于,近千户的小商品经营商户主观上认为:露天夜市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已成气候,搬迁会对市场客流、收入等造成影响。针对搬迁可能引发的舆情,徐州广播电视台整合所属电视、电台、广电报、淮海网相关栏目、版面和论坛,设置“夜市该不该搬迁”议题,引导商户、市民理性认识搬迁一事,连续采访播出《交通堵塞成难点》《安全隐患成隐忧》等系列报道,对夜市脏、乱、差、堵等现象进行曝光,为夜市顺利搬迁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采访中,市民及人大、政协代表纷纷发表看法及态度,形成“夜市该搬迁”的强大舆论共识。

跟踪舆情反应,及时解疑释惑。在展览馆夜市搬迁中,徐州台密切注意网上及热线舆情反映,解疑答惑,消除商户疑虑,相继播出《新夜市的布局规划》、《巨龙淘宝夜市:万事俱备 等待业主搬迁》、《夜市搬迁:抽取顺序号全程公证》等新闻,对新夜市的环境、搬迁流程及各种优惠政策进行宣传、解答,对搬迁工作中的涉及商户利益的摊位抽号等关键环节进行公开透明报道,促进了夜市平稳、安全、有序搬迁。搬迁结束后,又及时回应商户反应,对新夜市初期运营中出现的“门前交通拥堵”等一些新问题进行监督、调查和剖析,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陆续完善管理措施。这些议题设置立足舆论先行,以主流声音占领舆论阵地,使杂音消弥于“青萍之末”,有效消解了商户焦虑情绪,起到了社会“稳压器”的作用。

回顾徐州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实践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主流媒体要履行职责全力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社会管理、全方位融入社会管理大格局,必须坚持:理念上主动能动。社会管理创新是新命题。主流媒体必须主动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舆论传播环境,敢于破题,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在促进社情民意的畅达、社会共识的凝聚和矛盾纠纷的化解中彰显媒体的能动作为。导向上守正激浊。以构建和谐舆论环境为核心,引导公众理性、建设性地关注社会问题,积极运用正面的、客观的观点和信息去应对流言性、疑虑性的信息,努力形成主流舆论占据主导的良好格局。做法上不缺位越位。正视新传播格局带来多元信息冲击的现实,强化权威信息的公开、及时发布,畅通公众权利表达渠道,阻止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息失真”和“信息错位”,把握介入尺度,不滥用话语权,不越位,努力构建服务社会科学管理客观、及时、畅达的信息平台。探索上敢创新作为。积极扩展媒体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媒体在社会调和、活动组织、议题策划等方面的优势,寻求节目样式创新的落点,通过整合社会力量,倡导和组织各方协作有序讨论和化解社会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努力塑造起媒体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

(李爱彬:徐州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