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车”回家路(新春走基层)--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记者与在沪务工的李东民一家一路相伴 

“绿皮车”回家路(新春走基层)

记者  徐  冲  屠知力

2013年02月04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2月2日中午,李东民一家三口在阜阳火车站出站后,在广场候车。
  本报记者 屠知力摄

  图为2月2日下午,李东民带着女儿和老父亲团聚。
  本报记者 屠知力摄

  2月1日晚7时刚过,记者进入上海火车站9号和10号候车室,这是“绿皮车”L8596的候车点。随着动车和高铁崛起,“绿皮车”正从万里铁路上淡出。为确保春运,1月15日起,上海铁路局临时调“绿皮车”重返“战场”。

  “邻居帮我们上网买票,三张票才135元”

  一个三口之家坐在离检票口很近的条椅上。李东民约一米七五高,黝黑,座前堆着两个大拉杆箱,两个灰黑色旅行包。妻子身旁的女儿很可爱,名字叫李敏,12岁,在上海闵行三中上初中预备班,此番跟着父母回安徽界首市任寨乡杨庄村过春节,来沪6年,5年没回老家过年了。

  “票是自己买的吗?”李敏看了一眼父亲:“他买的。”

  爸爸很得意地说:“3张票才135元,可把我老婆高兴坏了。我请邻居帮我上网买的,提前20天,一下子锁定,两个小时不到我就去取票点把票拿到了。”“回程票也买了,2月16日的。”

  从1990年就在外闯荡的李东民,对交通运力紧张已多有体验。有一次他从徐州站坐火车去哈尔滨打工,几次签转,都是站票,4天才到,到哈尔滨时腿都站肿了,20岁的棒小伙硬是休息了4天才能干活。

  对这段历史, “00后”的李敏睁大眼睛听着,似懂非懂。对于紧张的春运,她还是第一次经历。接下来,她还要随着父母坐近700公里的火车,然后再坐约80公里的汽车,才能回到她出生的地方。

  晚上9时32分,“绿皮车”L8596准时启动,在夜幕中向西驶去。

  第一站就超员,1696座的车进了1930人

  上车的人们手提肩扛,平均占地儿就大,记者也挤出了一身汗。第一站就有点超员,1696座的车进了1930人。

  中学生李敏和他的家人怎么样了?因为车厢内实在挤不动,硬挤肯定会招怨。于是我们等车到昆山站,立即下车一溜小跑进6号车厢,李敏一家坐在那儿。李敏靠窗坐,母亲紧靠其右,父亲坐对面,桌上放着饮料和零食。夜已寒但车内很热,看着李敏不累,聊天的话题便集中在了她身上。

  爸爸首先介绍,他2005年转到上海一家化工厂做厂区维修。2006年娘俩进上海,李敏进闵行区中心小学,五年后进入现在的学校读初中。“一路挺顺的”,爸爸妈妈文化程度都不高,特别希望两个女儿能读书成才。

  “想姐姐吗?”“当然想!我姐叫李玲,在老家读高三。”问答都很干脆。屈指一算,姐妹俩一起生活不过三四年。再谈回学校时,李敏眼里透出兴奋。一个个报上名字,班上谁谁是我好朋友。喝了口饮料后她说,最喜欢语文,看了很多课外书,学校每人发一本借书卡,她“爱死书了”,看完一本又一本,一有空就看书,不允许爸爸给她买电脑。

  有一次父母带着她在商场把电脑挑好了,她坚决不买:“我自制力不好,害怕上瘾啊。”电脑果真没买。看完书后她还写作,据她说已在软抄本上写了三本“小说”了,其中一本叫《大唐暴妃》,她发现书里的古代女人太懦弱,于是给她们加个“暴”字。笑得几位旅客和列车员前仰后合。  

  次日早晨车过蚌埠后,通道松动了一些,记者挤到6号车厢时,李敏一家和旅客们都已醒来。与他们约好,一起下车回家看看,他们欣然同意。

  村路泥泞,一下雨只见泥

  10时06分,“绿皮车”准时到达终点站安徽阜阳。热闹的站前广场上,到处贴着“欢迎父老乡亲回家过年,回家创业”的标语,还有很多招工信息。

  李敏一家没有停留,径直朝市东汽车站走去。人多如潮,显示板上标明到界首、太和一带的汽车都已满员,标价均在18元到25元左右。但李敏爸爸盘算着,这个车只到县城,从县城到镇上又得10元,再从镇上到村里还得找三轮,又得5元,少说35元。关键是,这样折腾,估计到家都得天黑了,老家房子五年没住了,还得回去打扫呢,否则今晚没地儿住了。

  算了综合账后,李敏爸爸去站前广场与一位小巴司机谈价钱,十多分钟的讨价还价,小巴一口咬定每人70元。10时45分,我们一行五人加上行李把这个小巴挤得满满的,出城,上国道,走乡道,进村道,路越走越窄,越走越泥泞。到了村里,小巴简直像在水田里“犁地”,司机心疼得不断嘟囔。

  李敏爸爸说这是村村通公路时修的柏油路,这几年都坏了,一下雨全是泥。3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到达安徽与河南交界处的界首市任寨乡杨庄村。只是苦了晕车的李敏,昨晚在“绿皮车”上开朗专注的神情没有了,痛苦地靠在妈妈的肩上。我几次想跟她聊点什么,开始还睁开眼瞧瞧我,然后摇摇头,后来,眼都懒得睁开了。

  到了家,冷风一吹,李敏的气色马上又恢复了,跑去100米远的大伯家取自家钥匙,回来时脚上全是泥。半抱歉半嗔怪地对我们说,这路太难走。

  从一座气派的三层楼房边绕到后面,就是李敏的家,一个院子一间堂屋一间卧室两间厢房,都是20多年前造的。大门两边用粉笔写着“李敏的家”、“李玲的家”,宣示着两姐妹的“主权”。走进去,全是灰,只剩下两张床和几件桌椅板凳了。

  简单收拾了一下后,李敏一家去了大伯家。爷爷住在那儿,今年83岁了,李敏亲热地抱着爷爷。一家人热闹地招呼、照相,忙碌起来……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