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编乱造的“抗战神剧”让中国观众越来越反感,但这几天,一部由美国人“变装”出演中国人的抗日电影《龙种》,却意外蹿红网络。
这部电影拍摄于1944年,由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奥斯卡传奇女星凯瑟琳·赫本描上丹凤眼,梳上“江姐头”,饰演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女民兵小玉,还用英文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影片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原著的《龙种》,还获得了1945年的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提名。
一时之间,影片在网上红极一时。还有网友指出,看凯瑟琳·赫本演中国人的“震惊指数”,就相当于让范冰冰去演撒切尔夫人。
历史背景:
向美国加入同盟军之举致敬
《龙种》是米高梅在1944年出品的黑白抗日主旋律电影。米高梅当年此举并非异想天开。
在此片之前,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已于1937年被改编成电影,讲述的同样是发生在中国农村的故事,同样由好莱坞影星出演,反响不俗。小说《龙种》推出后,也迅速成为美国的畅销书。
此外,这部电影还给了米高梅一个特别的机会,向美国加入同盟军打击法西斯之举表达敬意。
《龙种》的故事很传统。说的是日军侵华期间,许多人妻离子散,一对中国年轻农村男女毅然投身抗日的故事。
当年有关中国的电影都由美国人饰演华人,因为好莱坞很少有好的华人演员,直到1960年以后才有亚裔演员饰演华人。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一群“大码洋人”将头发染黑、眼睛贴细、穿上麻布衣服,硬生生套进了中国人的模样里,演绎着中国农民的生活。
乍看挺搞笑,如果你看下去,就会肃然起敬。
片中有许多带着时代气息的台词,诸如“女人解放了小脚,就像山羊一样乱跑”、“打得越多,老婆就越服帖”,让网友大叹“亮瞎了眼”。
如果不是演员都是“大一码”的洋人,你会错以为这是《小兵张嘎》、《地道战》的姊妹篇。
不过,大多数网友认为,片中演员表演真挚投入,完胜不少眼下国产的“抗日神剧”。
制作精良:
在美国搭建中国农庄
因为要真实还原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农村风貌,《龙种》的预算高达300多万美元,是当时好莱坞电影普遍成本的3倍以上。
电影布景十分考究,片中水田插秧、拉牛耕地、河边洗衣、端起碗筷的纯中式场景,都足以让人错以为这是在中国实地拍摄的。
那些逼真的梯田和村庄,其实是道具组用了两年时间,在美国搭建起来的。
剧组在距离洛杉矶57公里外的圣费尔南多峡谷里,建起了一座占地120英亩(约合48.56万平方米)的中国农庄。
其中,50英亩的山地被改造成梯田。12英寸粗的管子铺了一英里长,以便用500万加仑(约合1.9万立方米)的水,把这个地区淹没,造出“水稻田”。在美术指导的监督下,美国人还盖起了十间中国农舍。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凯瑟琳·赫本坐在一间典型中国农舍的床边翻看书,书名是《每个人都是兄弟姐妹》,道具里甚至还有《水浒传》。当她跑起步来,更像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演绎得十分到位。
在拍摄时,赫本每天都要早起,化很浓的妆。
吸引赫本的不仅是大投资。她很喜欢“小玉”这个角色,将小说读了许多遍,还研究了在美国可以找到的关于中国的印刷品。
在片中扮演凯瑟琳·赫本的哥哥的赫德·哈特菲尔德说:“拍这部片子时,我总是提心吊胆的。在我演的第一个镜头里,我要骑着水牛吹笛子。我连马都没骑过,而我到好莱坞的第一天却要骑水牛,而且,凯瑟琳·赫本还要从屋子里跑出来瞧我。结果,我从牛背上掉了下来。”
赫德·哈特菲尔德还说:“《龙种》的对白写得好极了。我永远也忘不了凯瑟琳讲的这句台词——‘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在日本人的炮火中生长’。谁能忘记这样的台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