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放在桌子上的汉堡包绝不会往键盘里掉一点碎屑,因为它只是汉堡包形状的鼠标。
“鼠标”挣来了荣誉没挣到钱
时间到了1963年,幸运女神终于眷顾了这位天才。这一年,恩格尔巴特受邀参加一个科技创新会议。但会议的议题让他始终提不起兴趣来,他就开始在笔记本上顺手涂鸦起来。恰在此时,有关“鼠标”的灵感闯进了他的脑海。恩格尔巴特没有让从天而降的灵感从手边滑走,他以曾经在一个实验室里看到过的一种测面仪表为基础,画出了心目中鼠标器的草图。恩格尔巴特事后回忆道:“我把机械装置转换成数字距离,画出一种在下面使用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来跟踪动作的装置草图,这就是鼠标的雏形。”但是,要把它从设计变为产品,恩格尔巴特还需要一位伯乐。
这位伯乐就是鲍伯·泰勒,作为一名主管财政拨款的技术官员,泰勒身上没有一般官僚的暮气,反而能跟恩格尔巴特这样的科技天才相谈甚欢。1964年,鲍伯·泰勒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调任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到任后不久,他便给恩格尔巴特的科研项目提供了50万美元的经费。在有了足够的财政支持后,恩格尔巴特重新翻出了当年的那个笔记本,再一次对当初的鼠标构思进行完善之后,便动手把它制作了出来。
1967年6月21日,恩格尔巴特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只鼠标,但它当时的名字叫“X-Y定位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只鼠标鼻祖实在是奇怪得很。外观是一个长方形的木质盒子,盒上设计了三个按键,下面有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每个轮子带动一个机械变阻器获得X、Y轴上的位移。它的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带动枢轴转动,并带动变阻器改变阻值来产生位移信号,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屏幕上的光标就可以移动。至于为什么X-Y定位器会被人叫成“鼠标”,恩格尔巴特这样解释道:“这是因为它形状与老鼠相似,而且也像老鼠一样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所以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实验室里都把它戏称为‘老鼠’。”
1968年12月9日,在旧金山举行的秋季联合计算机会议上,恩格尔巴特展示了他心爱的“老鼠”!与之配套的还有一套“图形”操作系统。这套非常原始的图形操作系统与我们现在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最大的区别就是视窗用直线把显示器分割成许多小矩形,这些矩形互不重叠,更像是我们时常在手机上看到的九宫格。但是,借助鼠标器,这套系统已经能够实现齐全的文本编辑和超链接功能。
然而,尽管与会者对于恩格尔巴特的鼠标印象深刻,但是对于实际应用来说,它还是太前卫了,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的应用前景。这让恩格尔巴特感到非常失望。事实上,虽然他为“X-Y定位器”注册了专利,终其一生始终未从中获得一分钱的收益。因为他拥有的专利权时间较短暂,鼠标商业化生产前不久,他在鼠标上拥有的专利已失效。鼠标在1987年被列入公有技术领域,这意味着在鼠标被广泛使用时,恩格尔巴特已不能再收取对应的专利费。然而,鼠标的发明却为他赢得了包括美国国家科技创新奖章和图灵奖在内的众多奖项荣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