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海外模式”--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2013年·第8期

电视娱乐节目中的“海外模式”

——以《我是歌手》为例

刘 珂

2013年07月31日08:44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电视娱乐节目作为目前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类型,占据了电视台收视率和经济收入的半壁江山,但由于近年来娱乐节目过于集中,观众选择范围缩小,电视台不得不引进国外的节目制作,于是荧屏上出现了一大批“国外模式”的娱乐节目。在各大卫视购买版权成风的时候,《我是歌手》冲出重围,通过国外引进与本土结合的方式,将该节目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娱乐节目;海外模式;创新

近年来,我国传媒行业迅速发展,电视娱乐节目以其特有的兼容性、广泛性、连续性和渗透力成为广大受众满足自身文化娱乐需求的首要方式。然而,由于市场的影响,以及对节目收视率的盲目追求造成不少综艺节目形式雷同、结构单一、内容相似、缺乏创意。但仍有节目在“海外模式”框架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文化灵魂,以精心的包装,巧妙的编排大获成功。

2013年1月18日,中国首档顶尖歌手音乐对决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在湖南卫视播出。一夜之间就占据了各大报刊杂志,微博、人人娱乐版的头版头条,使沉寂了一年的湖南卫视成功实现逆袭。然而,《我是歌手》的节目形式却并非原创而是引进了韩国MBC《我是歌手》的节目制作方式。据韩国MBC方面透露,获得《我是歌手》海外版权的目前全球只有两家电视台,一个是美国福克斯电视台,一个就是中国的湖南电视台。而此次《我是歌手》的大获成功预示着“海外模式”在中国的广阔市场。

一、“海外模式”在中国的盛行是不可避免的现状

(一)海外版权引进成风

自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开始,引进国外版权节目的风愈刮愈烈,2010年至2012年,短短两年时间,各大卫视争相引进海外节目,甚至不惜高价购买版权,比如,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深圳卫视的《年代秀》、湖南卫视的《舞动奇迹》、《我是歌手》以及东南卫视的《欢乐合唱团》等。为此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中加大了对这方面的管理,其中规定,“引进境外电视节目形态,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防止跟风,抄袭,模仿境外或他台的节目类型。总局将综合调控引进电视节目形态的总体数量,题材内容,类型比例等,防止集中引进同一地区、同一类型、同一内容的节目形态。

(二)“海外模式”中国化是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

目前,“海外模式”充斥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荧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电视行业的江郎才尽,而是当前中国电视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生产、包装、出售还未真正形成产业链,自主创新的节目大多不能被国内观众所认同、接受。而从国外引进的一些节目,如《我是歌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把他们的成熟节目直接引进国内,虽然价格不菲,但电视台需要承担的风险大大减小。不过从整体来看,各大电视台争相购买海外版权的现象不会持续下去。随着中国电视产业化的完善,“海外模式”的引进量将会大大减小,自主创新必然会成为未来电视娱乐节目制作的发展趋势。

二、满足受众心理,《我是歌手》在节目制作上心思巧妙

(一)视听享受——舞台效果的完美搭配

《我是歌手》是演播室制作,采用38台摄像机全景式拍摄。开创了中国电视综艺史上第一个全景式综艺节目,即参赛歌手从进场、候场、出场,在后台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通过镜头表现在荧幕上。舞台采用观众现场录制的形式,模拟小型演唱会的现场,给人一种亲临感,激奋感。灯光方面,《我是歌手》根据歌手选择的歌曲类型,歌词意境,表达的情感提供相应的灯光,或华丽,或清雅,比如,黄绮珊在演唱《剪爱》时,灯光与歌词意境相融合,在视觉上给观众一种凄冷、悲愤的感受。然而更巧妙地是每位歌手出场时打在其身上的几束灯光,从不同方位打在歌手身上,让歌手从一开始的模糊不清到逐渐走上舞台后的愈渐清晰,既给予歌手有一种光芒四射的感觉,又恰到好处的满足了观众的一种好奇心理。其实,从舞台设计中不难看出其模仿韩版《我是歌手》的痕迹,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版《我是歌手》确实呈现出了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

(二)歌手——节目的品质提升

不少网友觉得《我是歌手》节目,邀请的参赛歌手大都是过气的二线歌手,而节目制作人洪涛则表示参赛的歌手都是有极高的音乐能力和素养并且极其热爱歌唱的音乐人。他们站在舞台上,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实力,而且,他们确实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正是因为歌手们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们在演绎歌曲时能真情流露,打动人心。

《我是歌手》实行全程跟拍模式,歌手在上场前的所有准备活动都真实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迎合了观众的心理,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不仅如此,《我是歌手》采取淘汰制,歌手为了不被淘汰出局,就必须出奇制胜,调动了歌手的积极性和紧迫感。而且,一次次作品的翻唱、改编、创新也是《我是歌手》节目拉拢观众的一大法宝。

(三)现场观众——情绪流露、烘托气氛

《我是歌手》最大的成功也是最令人质疑的地方就是观众情绪化的爆发。几乎每场演唱会下来,观众的情绪都会达到一个高潮,因此,《我是歌手》的观众被网友戏称为“表情帝”。不过不管怎样,《我是歌手》抓住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口味,有选择性的从某一方面切入,成功的打出了一张感情牌。

评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发展,而《我是歌手》通过500位大众评委即500位现场观众,采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出淘汰的歌手。这500名大众评委是通过统一报名,接受节目组的统一书面乐理知识考试和面试才获得资格的,同时,对他们的年龄层次也进行了比例分配。他们将通过自己真实的感受做出公正的抉择。《我是歌手》巧妙的发挥了现场观众的作用,体现出节目的公正。

(四)环节设置突出亮点——双重身份形式新颖

《我是歌手》节目中有很多亮点,其中一个就是歌手兼主持人。作为歌手的胡海泉首次担纲主持人。虽然是主持生涯的初体验,但海泉这位感性的“萌大叔”一路走来,也深得认可。首场录制,海泉就带来很多意外惊喜,除了口误逗笑观众以外,还经常在节目中自嘲。齐秦忍不住表扬:“海泉的主持很不错呢,很会调节气氛。”甚至有人怀疑这是海泉“投靠”湖南卫视从歌手到主持的有意所为。

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我是歌手》的制作人洪涛在节目最后也客串了一把比赛结果的宣布人,一脸严肃和权威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作为一个深谙悬念设置的制作人,每期宣布结果都绷紧观众的心弦,刺激观众的神经。但确实为节目增加了看点。

三、“海外模式”框架,融入文化需求是《我是歌手》成功的关键

《我是歌手》第一期播出后的收视率与《中国好声音》旗鼓相当,均为1.477%,巧的是,二者都同为海外引进。《中国好声音》来源于“荷兰好声音”,在2010年推出时,就引起过荷兰人的收视热,此后该节目被卖到包括英美在内的40多个国家,每一站都创造了收视奇迹。

然而在《我是歌手》和《中国好声音》两个节目大获全胜的背后,却折射出中国当代电视娱乐节目创意稀缺的现象。《我是歌手》和《中国好声音》从构思、创意、嘉宾、流程、形式等无一不是直接从国外购入。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引进国外模式的同时,他们有加入自己本国、本民族的一些文化特色和制作人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制作经验,有充分结合当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面临的受众需求做出改造。就《我是歌手》来说,除了顶级的乐队和音响对声音和音乐做展示外,《我是歌手》对现场观众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的心理把握也是成功的关键。它把歌手现在和以前在台前人们所不知的细节通过镜头展现给观众时,无意间就实现了观众角色的自我转化,让观众感受到歌手的辛酸、苦辣、紧张和激动,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为现场气氛所感染,跟歌手同喜同悲。这都是导演组在节目制作中运用自己的职业技巧和能力,凭借电视制作经验巧妙的对节目进行内容的编排和节奏的把握,让观众心理上达到平衡和满足。

通过对《我是歌手》节目制作的分析,笔者觉得引进国外节目制作模式并非不可。即使是相同的节目形式,但不同的制作理念和文化赋予其不同的表现形式。电视台在引进国外模式的同时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加工改编给节目以全新不同的类型定位,受众定位,深入发现节目的表现潜力。虽然国外的电视娱乐节目已取得了成功,但是成功不能复制,要想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获得质的飞跃,光引进或模仿是不够的,必须注重学习和创新,提出符合国情、满足国内观众需求的新的模式和内容。为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迎来更广阔的受众市场。

参考文献:

[1] 冯乐凯.综艺节目引进爆棚 专家表示不能照搬国外模式[N].法制晚报,2011-06-09.

[2] 易哲.《我是歌手》一夜爆红 总导演回应节目质疑[N].新快报,2013-01-21.

[3] 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分享到:
(责编:韩鑫(实习生)、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