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河网新闻工作队伍发展现状和大河网新闻工作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河网位居全国地方新闻网站前十名 。其新闻内容主要源自三个队伍:一是新闻中心编辑队伍对《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商报》等传统媒体新闻的转载;二是策划采访部门记者队伍的原创新闻,多为亲自采写或策划访谈所得;三是通过大河论坛里边网友的爆料和求证,进而采写的新闻。此外,大河网还拥有信阳、新乡、焦作、洛阳四个地市记者站和电视采编队伍、27人的网络评论队伍,基于这几股新闻队伍合力,大河网新闻中心每天向全球发布权威、及时的河南新闻5000余条,汇集了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最新资讯,日页面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大量网上新闻被新华网、人民网、新浪、腾讯等知名网站转载,一些报道还被美联社、法新社等国际著名通讯社转发。由此可见,一个综合性的现代网络新闻队伍已然形成,然而,创造一系列辉煌数据的新闻队伍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一)新闻队伍在内容生产上重量不重质
由于编辑队伍的工作效率在与第一时间把集团内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选择性地拷贝到网站上,因此,求量不求质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策划采访部的记者队伍身上。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记者追求更多的稿件无可厚非,但是以降低稿件质量为代价就得不偿失了。其原因就在于发布门槛低、缺乏合理、完善的稿件评级制度,基本上发一篇稿件就能赚20元稿费,稿件没有“贵贱之分”。本文作者在大河网实习、调查期间,发现有记者一天之内就能发五、六篇稿件,其中多数为获取电子版新闻通稿改写、不加核实即完成,这样的稿件不仅质量不高、缺乏深度,而且存在宣传色彩浓重的问题。纵览稿件,内容多源自“耳朵”采访,缺乏视觉采访、口头采访和体验式采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闻队伍存在消极的采访态度。重量不重质现象严重影响了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可读性,是网络新闻队伍应该注意的致命问题。
(二)新闻队伍规模小,业务开展受限
新闻队伍简而不精,难以出色完成各项业务。首先是编辑队伍,网络媒体编辑不同于传统媒体,其主要工作是转载新闻、策划新闻专题,然后是编辑、校对、审核记者稿件。然而大河网新闻中心的编辑队伍只有五人,因此很多专题制作多分给记者抽时完成,质量粗糙、效果不佳;其次是记者队伍,新闻中心整个策划采访部门总共有6位记者和5位地市记者站站长, 每一位记者负责五到六条“线”,每个记者站只有一位工作人员,既要保证区域新闻采写,还要定期完成创收任务。该现状一方面导致了单个记者分线过多,任务过重,间接影响新闻内容的质量和数量,另一方面致使地市记者站的新闻业务和经营业务不能分开,记者不再是完整的记者。
(三)新闻队伍缺少多媒体人才和全媒体记者
自2012年8月份,大河网高层决定开始充分借助网络新闻优势,开展新闻多媒体化事业。并发布了每名记者每月要交出一篇多媒体新闻稿件的任务规定,且多媒体新闻必须为音视频、文字、图片组合式。在这里,作者认为多媒体新闻就是由图片、音频、文字、视频四个要素组合而成、并能实现有效传播的深度新闻专题。然而,就近期《郑州一洗涤公司被指违法排污 环保局:已通知整改》、《淇县贫困女孩芳芳:即使翅膀折断 心也要飞翔》 等几篇“多媒体新闻”来看,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记者缺乏多媒体新闻的策划能力;二是记者多媒体新闻采集能力、经验不够,设备不全,拍摄技术不够专业;三是记者后期编辑能力缺乏,大部分多媒体新闻画面粗糙,没有字幕,不伦不类;四是缺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技术支持,受视频格式、网站网路限制等因素影响,外网用户常遇到视频打不开、不存在等问题。大河网已有14年的历史,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视频新闻大行其道的时代,多媒体人才和全媒体记者的缺乏直接导致了网站新闻多媒体化进程的受阻,并成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