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浅析河南网络媒体的新闻队伍建设【3】

——以“大河网”为例

曲飞帆

2013年10月09日16:0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三、新时期大河网新闻工作队伍的建设

大河网的新闻队伍建设有很多地方值得其他网站学习、效仿。例如借助大河论坛的网友力量挖掘新闻素材,“大河网谈”的直播间设施齐全,采编播技术人才、主持人应有尽有,新闻评论队伍和大河网注册摄影师队伍都在不断壮大,这些都是其非常突出的优势。然而,上文所提到的三个问题个个都是大河网新闻队伍建设的致命伤,这几个问题也是河南其它网络新闻媒体的共病。针对以上三个问题,作者认为大河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新闻队伍建设:

一、进一步深化新闻队伍绩效改革,继续开展“走、转、改”活动,可有效解决大河网新闻队伍在内容生产上重量不重质问题。

1、进一步深化新闻队伍绩效改革。现在大河网记者的稿件评级制度并不健全,稿件好坏基本上由主编一人决定,而且每周网大台“光荣榜”上都是以发稿数量进行排名,除了记者发表稿件获得一定影响力有机会荣获“蓝基金”的奖励,几乎没有别的激励稿件提高质量的制度。因此,新闻中心可以学习第一财经日报的最新稿件评级制度,将稿件等级具体细分并与绩效挂钩。关于等级的评定,作者认为可以由主编、编辑、读者评定和自我评定完成,其中读者评定可以考虑在每篇新闻的下方设立供网友选择的“喜欢”程度调查选项和点击量查看,重新开通网民评论一栏,且仅限外网登陆。

2、“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不能空谈,不能停留在表面功夫。上文提到的消极采访态度问题正是没有贯彻落实“走、转、改”的表现。历史上一些成功的报道,像《寻觅吵架的》、《最后一个生产队的故事》等都是在真正深入基层的基础上完成新闻题材领域的拓展和思想内容的发掘,相比《大河网》的新闻更具真实性和趣味性。“转作风”这一点可以借鉴《冰点》,关注新闻报道奇缺的领域:读者渴望的真诚、善良。“改文风”是主流媒体新闻队伍最应该注意的,2012年12月11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中央新闻单位调研时强调,新闻战线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一定要下决心改进文风,以好的文风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推动各类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的提高 。建议大河网记者把“写好每一篇报道”作为目标,着力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提高网站软实力。

(二)扩大策划采访部记者队伍,增强网站开放性,大力吸收高校实习生,增强后备力量的培养。记者队伍的扩大属于阶段性的长期任务。

现阶段,作者建议:

1、建设“全网皆记者”和“大河网友记者团”机制,将全网工作人员和大河网友的新闻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扩展独家新闻来源,提高网站内部和网站与网民的互动性,增强网站影响力;

2、大河网应将网站作为高校新闻学院实践基地,充分借助实习生资源增强新闻队伍采编力量,这样既解决了编辑、记者队伍规模小的燃眉之急,又扩充了后备力量,还可以为高校新闻人才提供实践平台,知行合一,增强学习效果。此外,各地记者站可以向《光明网》的河南分站学习,充分吸收高校实习生作为新闻采编队伍,站长可以运筹帷幄于后方,省出更多精力用在创收和管理上,解决新闻业务、经营业务不分开的难题。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