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浅析河南网络媒体的新闻队伍建设【4】

——以“大河网”为例

曲飞帆

2013年10月09日16:06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三)推动多媒体人才的引进和全媒体记者的培养。

大河网要推动网络新闻多媒体化,离不开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1、引进多媒体人才。由于网络多媒体新闻主要表现形式为多媒体新闻专题,即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联系报道的形式 。因此,网络多媒体人才应必备两个专业能力:一是熟练掌握多种媒体采编技术;二是网络多媒体新闻专题策划、设计能力。大河网应先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引领新闻中心新闻采编技术改革,在技术上多进行一些尝试,为网站内全媒体记者的培养提供培训。

2、培养全媒体记者。全媒体记者是指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 。大河网应着力培养这一后报业时代的记者先锋,要求他们不仅会写文字稿,还要会摄影、录像、出镜主持、后期编辑甚至网页设计。但同时网站也要认识到,全才全能的人毕竟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在培养记者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同时,还应该引导他们成为一两个方面的专家高手。全媒体时代,“一专多能”才是比较切合大河网实际的人才培养理念。

四、总结

除去以上三点针对性建议,作者还认为,鉴于新闻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河南网络媒体不仅要为新闻人才的成长提供合适发展环境,还要高瞻远瞩,从企业的中观视角来看新闻队伍建设。长远来看,新闻队伍的建设与大河网的企业化改革息息相关。网络媒体企业化改革,意味着新闻队伍可以入股网站,将网站未来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去献身,而不是职业去谋生;意味着企业文化的形成将大大增强新闻队伍凝聚力;意味着网站要想在市场上立足,更加需要经营管理人才、创意策划、信息技术和全媒体记者等方面的人才。总之,无论河南网络媒体的未来走向如何,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按照目前河南各大集团的全媒体发展趋势,新闻队伍的建设将一直是集团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多媒体新闻》第一版,中文版,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詹新惠:《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第一版,中文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3].方芳,乔申颖:《名记者清华演讲录》第一版,中文版,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3月1日。

[4].钟瑛:《网络新闻评析》第一版,中文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5].宫承波:《新媒体》第一版,中文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12月。

[6].李凌凌:《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第一版,中文版,郑州大学出版,2004年4月。

[7].朱夏炎:《把握三个关键词 建设报业全媒体》 载《中国记者》,2011年第5期。

[8].郜书锴:《全媒体记者:后报业时代的记者先锋》,载《青年记者》,2011年3月上。

[9].路畅:《融合 参与 引导 对话——大河网<焦点网谈>的传播学分析》,载《新闻爱好者》,2009年9月(下半月)。

[10]. 王靖天,刘艳佳:《网络媒体要唱好主旋律》,载《吉林日报》,2012年11月3日,第006版。

[11]万大珂:《新媒体拉近党代会与百姓距离——大河网报道党代会的实践》,载《中国记者》,2012年8月。

[12]李焱:《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载《首都经济杂志》,2003年12月刊。

[13]陈一新:《全媒体记者如何掌“全”》,载《新闻战线》,2011年2月。

[14] 张恒军:《论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载《新闻界》,2010年第3期。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