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北方传媒研究》>>2013年·第4期

“媒体奇观”视域下的体育赛事解读【3】

赵红勋 黄伟

2013年10月09日15:41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手机看新闻

奥运会开幕时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鸟巢”建构的意义空间。各个电视频道同时转播央视直播的奥运会开幕式,“电视仪式则以分散为主要特征,它将媒介技术、节目生产和电视终端作为手段,成功地把个体、家庭等分散在社会不同角落的人群汇集起来。”[14]原本“散落的大众”在电视仪式的感召、共鸣之下,被凝聚起来共同观赏“仪式传播”的内容。此时,电视仪式传播内容的奥运开幕式集结了多种元素,政治领袖、体育明星、热情观众、奥运圣火、鸟巢空间、精彩表演等融为一体,成为了“想象的共同体”,“意味着人们共同忠诚于一系列共同的信念和价值。”[15]

“媒体文化不仅占据着受众日益增长的时间和精力,也为他们提供了梦想、幻像、行为、思维模式和身份认同的原材料。”[16]奥运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着独特的魅力:速度与力量、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精神。电视传播使得奥运体育赛事具有悬念性、冲突性、超真实感,让观众在集体狂欢中感受群体意识、民族精神。观众在享受仪式的过程中接受现代体育精神的洗礼,在电视传播使得体育比赛在直播、转播的瞬间结束之后,现代体育精神将会久久的留在观众的记忆之中。新时期我们要弘扬的体育精神“是一种超文化、超种族、超地域、超等级、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多元化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是人类力量、智慧、奋进、美丽等积极意识的总和。”[17]

奥运会、世界杯等具有很强仪式性的体育赛事,透过电视媒介的“全息镜像”的转换,俨然成为了“媒介事件”。 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戴扬等人将媒介事件解释为一种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 ,指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国家级事件 ,划时代的政治和体育竞赛;表现超凡魅力的政治使命;以及大人物们所经历的过渡仪式 — — —我们分别称之为 “竞赛”、“征服” 和“加冕” 。为电子媒介展示其唤起广泛而同期的注意 ,以讲述一个始发的时事故事的独特潜能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这些事件为电视机架起了一道光环 ,改变了人们的收看经验。[18]奥运赛事是经过精心的策划、宣传、广告等方式变得特殊,集合成为了仪式化的媒介事件,影响公众的日程,激发大众的想象力与参与欲望。同时体育赛事本身具有的悬念性加剧了“仪式化”的表演性,聚合了广大观众,凸显了“共同体”的意义。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有必要按时定期地强化和确认集体情感和集体意义 ,只有这种情感和意识才能使社会获得其统一性和人格性。这种精神的重新铸造只有通过聚合、聚集和聚会等手段才能实现 ,在这些场合个体被紧密地联系起来 ,进而一道加深他们的共同情感,于是就产生了仪典。”[19]四年一度的奥运会集合了定期性、仪式性、典礼性等特点于一身,形成了模式化的综合活动,它以视、听、触等多种感官形式影响了参与者(观众)的心理认知、思维模式、情感体验,加深了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提高了情感记忆。中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中国经济、文化、科技飞速发展的很好的印证,同是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奥运梦想的再次飞跃。

当代体育文化传播作为典型的媒介事件、媒介仪式,其本身寄予了可预测性、周期性、循环性,突出了媒介文本的叙述特征。全世界的国家级媒体以及部分省级卫视通过直播、转播奥运体育赛事,使电视媒介参与到当代重大体育文化的塑造、传播中,为广大电视观众设置了“超时间”的超级议程,对体育赛事文化文本进行多元阐释与表达,聚合为“超媒介文本”,产生强大的传播效果,赋予了媒介仪式独特的意义。电视媒介在直播、转播体育赛事的过程中,运用“突出叙述”的表现手法,强化体育赛事的核心人物、主要事件、显著形象。电视媒介聚焦奥运开幕式仪式表演中的“画卷”,巨大的卷轴慢慢拉开之时,全场为之震撼,长147米、宽27米的巨大LED屏幕,成为展现中国五千年历史的长卷,“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和戏曲等中国文化进行了奇观式的书写,也为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华儿女在这种集体仪式的观感中,感知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她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为之振奋、欢快与喜悦,为自己属于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此时,民族自豪感、群体归属感把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